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1 世界的物质性女 娲 补 天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真的 是由盘古开天辟地而来吗?人类真 的是由女娲制造出来的吗?自然界 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天问问道 :昼夜为什么 要交替?阴阳二者谁 更根本?九天之间是 怎样联结的?柳宗元的 天对回答: 世界由元气构成 ;万物变化是阴 阳二气相互作用 的结果;根本没 有天帝和神仙。东汉杰出的唯物 主义者王充天地合气, 万物自生。古语说:上下四方曰宇, 往古来今曰宙。人们可观测到最远的天体距地球360亿光年 ,可观测到的星系约10亿个。地球的年龄约46亿岁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 是客观的深空宇宙天体的起源与变化太阳辐射光谱天体的运动规律是一致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唯物论认为是物质的唯心论认为是意识的, 或者是由神 仙上帝决定 的对 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 学材料为基础,科学回答了世界 的本质是物质的,在自然观上它 明确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有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怎样产生的 ?1、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具体物质形态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性可知性物质?思维拓展: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 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 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 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 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 体表现。 第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 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 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 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 抹杀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 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 第三,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 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课堂练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 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 物共同的属性课堂练习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人脑基本路线生产关系思想观 念国家辩证唯物主义 A R C D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客观 实在是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故选D;第2 题,都是主观的,符合题意 。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思考:(1)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 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 会结构的转变? 探究提示:在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 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 了决定性作用。 (2)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探究提示:人类社会形成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包括必要的 生存空间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包括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 注: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 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 结论一: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 结论二: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 系。辨析: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物质生活 资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就是物质生活资料 。说明: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 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 (2)构成人类社会的人口是客观的、物质性的,因为人类是在自然界的长 期发展过程中,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性条件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课堂练习: 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 造出来。”这种观点( ) 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 展的结果 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 谬的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 展的结果 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 B C D 答案:B 解析: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 1、大楼是人们凭空创造出来的吗 ?大楼的建造需要什么?这说明 了什么? 2、沙尘暴,洪水、沙漠扩大、环 境破坏,怎么导致的,这给我们 什么启示? 三、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 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1)人们利用 自然物利用地热资源利用地热建立的玻璃温室太阳能汽车(2)人们改造 自然物 都需要遵循 它们固有的 属性和规律人造纤维材料甘蔗人造纤维材料竹破解基因密 码克隆已灭绝的塔斯玛尼亚虎(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 关系的基本前提。核裂变我国和平利用原子能 秦山核电站破坏雨林水土流失沙尘暴人不能随心所欲 保护环境, 保护人类。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 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 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 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马克思课堂练习: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 政策、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 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 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 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 说明(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统一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 平决定的 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2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 经营体制。这一事实说明(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A、B、D项说法不符合题 意,故选c;第2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统一,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故选B。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