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之发展历程一、原始文化(一)原始观念文化 1、自然崇拜 2、生殖祖先崇拜 3、图腾崇拜(totemism ) (二)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集团:发源于黄土高原,散布在中国中部和北部 部分地区。内部又分黄帝、炎帝两支。 东夷集团:大致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 一带。 苗蛮集团:分布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中中 华华 民民 族族 远远 祖祖 分分 布布 图图二、从神本走向人本(一)神本位(the God standard ): 商 人观念中的神,地位 最高是帝或上帝。它 统率各种自然力,也 主宰人间事务。甲骨 文就是记录占卜的文 献资料,占卜的目的 就是为了按上帝的意 旨办事。甲骨文中, 凡占曰前的主语多半 是王。王占曰(二)周人的文化维新 1、确立宗法分封制(the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2、确立礼制(the rites)礼: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强调 父子、兄弟关系来维系宗族。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 分清君臣上下的等级。 目的:“别贵贱,序尊卑”。 三、百家争鸣(contention of on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一)产生的原因: 1、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给士阶层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2、兼并战争打破了西周初期相对平静的生活格局,多 种因素的冲突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3、竞相争霸的诸侯缺乏一统的观念形态,学术环境宽 松,文人可进行独立的的精神劳动; 4、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代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 走向下层,推动了私人学者集团兴起。(二)儒家(Confucianism)孔子开创的学派。特 点是以仁(benevolence and justice)为学说核心, 以中庸(moderation)辩证 为思想方法,重视血亲人 伦,重视入世建功,重视 实践理性,重视道德修养 。孔子(春秋)(三)道家(Taoism)尊崇“天”(Heaven)“道 ”(the Way);向往“自然”( Spontaneous);倡导“无为”(Beingless )主张“出世” 老子(春秋)(四)法家(the Legalist School )先驱人物是齐国管 仲和郑国子产,申不害 、慎到相继提出重术、 重势的思想。韩非子则 集法、术、势之大成, 建构起完备的法家理论 ,是秦朝统治天下的理 论基础。韩非子(战国)(五)墨家(Moism)墨家创立者是鲁国墨翟 ,信徒多是下层群众。墨家 强调尚力,节用,兼爱( Nondiscrimination),强调 尊崇天神,鼓吹专制统治。墨子(战国)四、思想大一统(the grand unification )(一)书同文小篆体(the small seal)十六字砖(秦 )海内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二)车同轨铜车马(秦)(三)度同制魏国布币 西周钱币 齐国刀币(四)行同伦 (五)地同域 (六)焚书坑儒(burning the books and burying the literati) (七)儒学独尊(汉)秦朝版图秦朝版图五、乱世中的文化多元(一)玄学(the Metaphysical School)玄学是以老庄哲 学为基础发展出的 哲学,它的宗旨就 是贵无,它的最高 主题就是对个体人 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王弼注老子(二)道教(Taoism )思想渊源:从道、儒 、墨等哲学流派,以 及星相家、医方家、 讖纬家那里汲取思想 资料;神仙世界:以古代中 国神话人物作为本源 ;宗教教旨:把长生成 仙作为追求的目标。玉皇大帝像 (永乐宫壁画)(三)二学兼容玄学之士以老、庄为宗,废黜五经,儒学 之士遣责玄学排斥世务,轻蔑礼法。儒学玄 学也相互吸收。孔子主张正名,强调礼治, 老子主张天道自然,提倡无为。有些玄学家 认为名教就是自然,推动玄学向儒学靠拢。(四)二教排斥玄学和佛教相通,一拍即合,东晋玄学几 乎完全融入佛教。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差异 很大,因此儒家对佛教,排斥多于调和。佛 教属于外来宗教,为了在中原地区生存,对 儒家则调和多于排斥。佛教和道教则互相排 斥,不相调和。六、大唐盛世(一)兼容并包的文化气度 (二)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1、文学 (1)全唐诗 (2)唐传奇(the Tang romances)(3)古文双壁:韩愈、柳宗元2、书法欧阳询化度寺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张旭终年帖 李邕李思训碑3、绘画吴道子(唐)送子天王图七、理学建构与雅俗共赏(一)理学(Neo-Confucianism )建构格物致知(Research):格物就是推究事物之理。致知就 是对事物深刻的认知。从格物到致知,是把外在规范转化成 内在的主动欲望,即伦理学讲的自律。有了自律,才能有诚 意正心齐家治国明德于天下的功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二)士大夫文化(the scholar-bureaucrats culture):雅 (highbrow )市井文化(the citizen culture):俗(popular )张择端(北宋)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局部)(中局部)右右 局局 部部左左 局局 部部 清清 明明 上上 河河 图图 八、当农耕文化(The plowing culture )遭遇游牧文化(the nomadic culture) (一)官学:程朱理学 (Neo-Confucianism ) (二)元杂剧(the Yuan Miscellaneous Drama)(三)文化交流元杂剧陶俑元杂剧陶俑元朝前期版图元朝前期版图九、文化转型(Cultural Transformation)(一)思想启蒙(enlightenment)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二)文化整理1、永乐大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 、早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永乐大典2、康熙 字典:世 界上最早的 字数最多的 字典。康熙字典3、 四库全书 :迄今 为止世界 上页数最 多的丛书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十、文化交融(the fusions of cultures)(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1、战争2、贸易3、迁移4、通婚 (二)民族文化交融的几个明显时期1、汉代2、北朝3、唐朝(三)中西文化交汇 1、中西文化差异: (1)天人合一(the harmony of man with nature )与 征服自然 (2)家本位与人本位 (3)亲仁善邻和惟我独尊2、中外文化的两次大交汇 (1)第一次:汉唐西域(Western Regions )佛教 (Buddhism ) (2)第二次:明万历至西方科技3、走向世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