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第 9期No . 9, 2010浙? 江? 社? 会? 科? 学 ZHEJIANG?SOCI AL?SCIENCES2010年 9月Sep .,2010论卡西尔?功能 ?本体理论的美学价值? ? 刘 ? 超?内容提要? 卡西尔作为符号学美学的重要代表, 其理论深邃广博,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往, 人们普遍关注的是? 卡西尔美学?的价值, 即卡西尔直接关于艺术、 审美的思想和理论。笔者在此试图深入卡西尔哲学的内部, 以?功能本体论?为重点, 深入讨论卡西尔哲学的美学影响, 重新定位卡西尔理论的学术价值。关键词? 卡西尔? 本体论? 美学作者刘超, 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厦门?361005)? ? 一直以来, 哲学与美学都以复杂的关系紧密纠缠在一起。这种纠缠的外部特征或者表现为一些哲学家就是美学家, 或者表现为, 其理论虽不直接与审美问题相连,却深刻启发美学研究者的思维, 内在地推动美学的进步。二十世纪著名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典型代表。卡西尔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 其理论发人深省, 至今在西方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美学领域, 卡西尔开创了符号学美学这一重要美学流派, 深刻影响了美学与艺术理论的研究。不过, 基于其哲学对美学影响的间接性, 讨论卡西尔理论的美学价值, 仍然要区分两个概念: ?卡西尔哲学的美学价值?和?卡西尔美学的价值?。?卡西尔美学?指直接与艺术、 审美相关的卡西尔的学说理论。这些内容在卡西尔著作中不多, 在其思想体系中地位并不十分重要。讨论?卡西尔哲学的美学价值?情况却不一样。? 卡西尔哲学的美学价值?指立足于美学史和美学理论, 评价卡西尔哲学思想对美学的价值和影响。正是从这个角度, 卡西尔被认为是符号学美学的开山祖师; 他是通过自己的哲学而不是美学, 对苏珊? 朗格以及后来的伽达默尔、 列维 ? 斯特莱斯等人产生重大、 深远的影响。所以, 只有立足于卡西尔的哲学, 我们才可能深入理解卡西尔理论的美学价值, 公允的评价卡西尔哲学对美学的贡献。一、 实体本体论与功能本体论卡西尔的哲学是一种文化哲学, 这种哲学存在一种理论预设, 即?人类文化的世界并不是杂乱纷离的事实之单纯集结。它试图把这些事实理解为一种体系, 理解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 世界需要一个统一性基础, 也就是终极的? 本体?。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中, 出现过众多本体理论, 这些本体理论大多以 ? 神?、 ?理式?、 ?原子?、?单子?、 ?世界精神?等?实体?作为最后的终极存在。这种实体性本体在卡西尔看来是不可能的。在世界之中没有一个单纯的实体性本体, ? 我们无须事先假定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性的东西, 称为理性, 心灵或精神。形而上学地使用?理性? 一词会导致谬误和错觉, 康德在讨论 ?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 ? 一章中警告我们要提防所有这些谬误和错觉。我们再也不能用一种实体性的, 本体论的方式来界定理性或精神了。我们必须将它界定为一种功能。它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实体或力量, 而是一种组织我们人类经验的方式。 ?卡西尔把本体看作一种功能结构, 世界的统一是一种功能的统一。我们可以把卡西尔由康德哲学延伸出来的本体理论叫做功能本体论, 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本体论思维路径。最初, ? 本体?是作为与功能相对立的哲学概念被人们提出、 讨论的。因此, 当?功能本体论?试图将?本体 ?与?功能?强行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其概念本身即包含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所以, 迄今为止, 思维严谨的哲学家们一直回避直接使用 ?功能本体论?这样的概念。但是, 纵观二十世纪的哲学, ? 功能本体论?或者说试图运用 ?功能?概念解决本体论问题的尝试, 却时隐时现的游走在各种理论话语之中。这种现象的出现, 源于人们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大全?式客观唯心哲学的普遍不满。康德区分了?物自体?和? 现象?, 使本体论研究无可避免地陷入困境。如果?物自体?或者说? 本体?不可知, 那么过去114? 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 9期?所有关于? 本体?的研究都将失去价值, 对?本体?的研究也没有继续进行下去的必要了。面对这种状况,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尽思量构建了一套宏大的理论体系, 铺设了一条使人们的认识可以通达 ?本体?世界的道路。但是,显然二十世纪的哲学家并不满意德国古典哲学家, 特别是黑格尔铺设的? 本体?之路。因此, 在二十世纪初期, 一方面实证主义哲学大行其道, 众多哲学家拒绝讨论本体问题, 另外一方面 ?回到康德?的口号响彻哲学界半壁江山, 众多哲学家试图用新方式解决? 物自体 ?与 ?现象?的二分。二十世纪哲学家提出的哲学新方法纷繁复杂, 很难对它们进行系统的清理。但是, 纵观这些新理论、 新方法, 我们可以发现基本的思路大约有两种: 第一种, 直接地否定? 物自体?或者说? 本体?的存在, 把本体论问题替换为其它问题, 例如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第二种, 批判地吸取前人经验, 在新的理论基础上, 继续深入研究通向? 本体?的可能途径。这两种思路彼此对立, 分别催生了二十世纪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哲学思潮。而 ?功能?概念之所以应该受到重视, 正在于其具备弥合两种思路的可能性。人们一方面可以遵循前一种思路, 当把 ? 本体?替换为?世界的统一性基础?时, 使 ?功能 ?等同?世界的统一性基础?, 也就是使? 功能?成为新的 ? 本体?, 即? 功能本体?。另一方面, ?功能?又可以被理解为通向? 本 体?的新路径? ? 一些哲学家相信, 世界的本体只有在其显示功能的时候才可以被人们认识和讨论。卡西尔是新康德主义重要的代表人物, 同时也是新康德主义影响最重大的反叛者之一。这种反叛不仅必然, 而且必要。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反叛, 卡西尔的理论才可能在新康德主义衰落之后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早在卡西尔写?实体概念和功能概念? ( 1910年 )的时候, 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领袖, 同时也是卡西尔的老师柯亨,即指责过他的这种非新康德主义立场。卡西尔称自己的哲学是一种? 文化哲学?, 文化的领域广阔宽泛, 因此卡西尔在结构自己哲学理论的时候, 必须充分考虑理论的包容性。当时, 考古学、 考据学、 人类学、 神话学等实证科学迅猛发展, 但是相对历史古老的哲学等学科, 仍然稍显幼稚, 零乱的文化材料充斥人们的视线。卡西尔接受了这些学科的理论资源, 并试图把凌乱的资料统一整合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他借助了很多学说理论, 其中比较重要的除了康德哲学外, 还有洪堡的语言学理论。卡西尔首先在自己的理论中形成了一种语言学视角, ? 命名的工作必定是先于心智构想关于现象的概念并理解现象这一智性工作的, ?正是命名过程改变了甚至连动物都具有的感官印象世界, 使其变成了一个心理的世界, 一个观念和意义的世界。全部理论认知都是从一个语言在此之前就已赋予了形式的世界出发的; 科学家、 历史学家以至哲学家无一不是按照语言呈现给他的样子而与其客体对象生活在一起的。 ?因此, 语言在卡西尔哲学中具有了本体的性质。卡西尔的语言学视角很特别, 首先它是一种历时结构, 蕴含丰富的人类学资料, 而且他有机的把自己的语言学整合在自己的神话理论中, 形成了一种深度历史结构。其次, 卡西尔对语言的理解很宽泛, 在他看来任何一种符号形式都可以是一种语言。因此, 就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理论的整体来说, 语言、 神话最终只不过是符号形式的表现方式之一, 远远不是全部。因此, 一种具有本体论性质的语言理论内在转化为一种对符号?功能?的理论分析, ? 实体?本体论转向功能本体论。在卡西尔看来, ?对批判思维的基本原则来说, 功能?先于? 客观的原则在每一专门领域内都采取一种新形式, 都要求一种新的、 独立的说明。除了要设法理解纯粹的认知功能之外, 我们还必须设法理解语言思维的功能、神话思维和宗教思维的功能, 以及艺术知觉的功能, 并且要以这样一种方式去理解; 即要揭示在所有这些功能中如何获得了完全确立的结构, 这种结构严格地说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结构, 而是为这个世界所作出的, 为一个客观的、 有意义的语境所作出的, 为一个本身可把握的客观统一性所作出的结构。 ?这种把握世界的方式、 这种思维路径也许会被很多人斥为?不科学?、 ?不客观?, 但是却具有巨大的理论效用和现实意义。功能本体论是二十世纪少有可以应对个体生命现实需要的本体理论。在这一点 上, 卡西尔的哲学很类似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和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不过, 卡西尔毕竟不是存在主义或者实用主义哲学家? ? 尽管后来他受到了实用主义的一定影响。他同康德一样, 致力于为世界建立牢固的根基, 只不过他的理论在形态上具有实用性的倾向。二、 功能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研究的现代路径在古代社会, 宗教和神学相比哲学具有更崇高的地位和更深厚的社会影响力。对芸芸大众来说, 具有终极超越属性的是各种信仰和神秘思潮。启蒙运动之后, 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上帝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信仰式的生活根基逐渐崩溃。于是, 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哲学、 艺术之中, 试图以此重建自己的生命根基。审美艺术活动与经济、 政治、 科学等等其它各种社会活动相比, 无疑最富于主体性与个体性。所以, 进入二十世纪, 在哲学领域, 现象学、 存在主义、 哲学人类学、 生命哲学、 实用主义以及各种后现代哲学流派, 均多少将美学研究纳入自己的研究维度。这些研究一方面推动了美学研究的深层发展, 另一方面使美学研究的根基更加科学、 牢固。二十世纪对主体与个性的普遍肯定, 开启了审美本体论研究的繁盛局面。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 秩序、 理性、 法则是必不可少的, 它们保证了人们行事的有效性、 应许了人们对安全感的本能需要。而另一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同样需要一种创造性的灵动, 一种超越理性、 法则的力量, 以防115刘? 超: 论卡西尔?功能?本体理论的美学价值止生活的僵化, 甚至在根本上为各种伦理价值和生命意义提供保证。当纯粹的宗教 ?信仰?被渐渐驱逐于日常生活之外, 艺术和审美成为了人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可以与理性对抗、 互补的非理性元素。在这个意义上, 审美本体论研究超越了自身的学科领域, 成为了一股巨大的社会、文化、 思想力量, 现实的发挥着类似于 ?信仰?功能, 成为了人类灵魂新的建构力量。研究的兴盛不等于问题的减少。对 ?美 ?的思考, 自人类脱离蒙昧就已经开始。起初这些思考只停留在与感官相连的形而下层面。直到人们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 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这种状况才被改变。公元前四世纪, 古希腊的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 美?的本体论问题。在他看来, ?美 ?不是漂亮的小姐、 骏马、 黄金等等具体的可感事物, 也不是 ? 有用?与? 合适?这些在俗世之中就可以把握的概念; ?美 ?是使? 美的事物?之所以成为? 美?的 ?美本身?, 属于形而上的? 理念?范畴。自此, ? 美?作为一个 ?本体?论概念, 经柏拉图的阐释进入人们视野。?美是什么?, 这个哲人思考了几千年的问题, 这个美学最核心、 最本质的问题, 当前仍然困扰着众多的思想家。在柏拉图的论述中, ?美 ?第一次超越生活常识领域具有了实体属性。他的美学思想影响深远, 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 ?美 ?看作一种实体。 到了二十世纪,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哲学本身陷入困境, 反本质主义、 拒斥形而上学的思维倾向开始主宰哲学界,? 美?的实体观念才被普遍怀疑。因此, 在当前理论语境中讨论实体性的? 美?, 是一件很不合时宜的事情。纵观美学几千年的发展史, 流派丛生, 理论迭起, 公允的? 美?的概念早已经被事实证明为不可能。而随着形而上学大厦的崩溃, 关于实体的讨论本身也失去了自身合法性。可是, 我们又不能绕过 ?美是什么?这个美学根本问题。因此, 借鉴卡西尔的功能本体论思想, 用一种划界的方式, 给?美?下一个?功能?性、 ? 价值?论的定义, 绕过传统的思维方式使 ?美 ?的本质自我显示出来, 或许是一种合理的、 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