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 思想情感 欢聚离散皆是缘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思妇闺情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言志 边塞征战 怀古咏史 即事抒怀 羁旅思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送别怀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思妇闺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民生疾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水田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哲理送别怀人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 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 塑造形象。鉴赏要点A.依依不舍的留恋。常见情感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一般特征季季节节节节时间时间时间时间地点地点景、物景、物送送别别别别秋季春季 清晨傍晚 长亭 驿站 渡口 南浦柳 酒 月 舟古人送别的习俗 折柳送别 饮酒饯别 唱歌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答:是“愁”。借景抒情(手法).首先,作者 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意象:“杨柳”、“杨花 ”、“风笛”、“离亭”(情景)营造了一种凄 凉冷清的氛围(意境),其次,末句直接表达了 各奔前程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直 抒胸臆,抒发了离愁别绪之情(感情)。课中导学课中导学归纳送别抒怀诗思想情感答题基本 思路 1、法: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2、景: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3、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 皇甫冉:唐代诗人。诗人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诗人乘船相送。阴虫:蟋蟀。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课中练习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留恋、孤寂和惆怅之情。一、二句融情于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手法)实写送别时的环境。借“沉沉”的“秋夜”、“切切”的“虫鸣”两个意象(情景),营造出一种阴沉凄凉的氛围(意境),抒写自己的沉重、感伤之情(感情);三、四两句虚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以虚写实,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 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和谐。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 手法(手法)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情景) ,乍看 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 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以忍受。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东觐省 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 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老莱衣:相传春秋时的 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 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 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课后巩固课后巩固【参考答案】 1、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 静衬托江水的汹涌、湍急和行船的艰难,表现 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2、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 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友人离去而孤 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 3、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虚写,是想 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 感。 4、想象,想象韩十四的船已经到了黄牛滩。 5、听觉与视觉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 者从听觉角度写“滩声”,描绘一路辗转旅途 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 度描绘“树影”,写当时的离别之景。作业:步步高p151水调歌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