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高雅: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最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失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最愁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最霉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最积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任侠: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最至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最愤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人总结李白的诗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李白授课老师:灵宝一高 何晓艳学习目标 1 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2 鉴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 我以文章”等名句。 3.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 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 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 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 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 ,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 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 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朗读课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 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 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 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 ,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 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 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1.作者为何写这篇宴集序?(请大家在 文中找出原句回答),简要分析。 2.作者写了夜宴哪些乐事? 3.本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抒发了什么 样的感情? 一.作者为何写这篇宴集序?(请 大家在文中找出原句回答)简析。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3、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1.浮生如梦,为欢几何?人生不过一场梦而已,欢乐时光又有多少呢?今夜正乐,当然应宴饮作诗,以恣欢乐了。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 春景美如画,春光暖人心,一切都是那么融和,春宵一刻值千金。美景在前,不容辜负。3、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能和兄弟们一起共度良宵,实在不易 ,此为人生一大乐事。再加上“群季俊 秀”,那就更要一展才华,不传千古,也可聊以自慰了。 恰当的时间,美好的情境,欢乐的气 氛,怎不生发感慨,抒发诗情? 共享天伦,机会难得二作者写了夜宴哪些乐事?在座人物俊秀,谈吐不凡,都是些文人 雅士,此一乐也; 大家纵情谈论,兴致高昂,此二乐也; 花月优美,引人沉醉,此三乐也; 兄弟们痛饮狂欢,效法古人,作诗不成 ,罚酒三斗,此四乐也。三 本诗的感情基调: 乐观开朗 (高亢明朗)本诗抒发的感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本诗的感情基调:高亢明朗 赏析“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 我以文章。” 这一句。 请简要谈谈“开琼筵以坐花,飞 羽觞而醉月”中“花”和“飞”的表达 作用。析词语 品语言: 赏析“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 我以文章。” 一个“阳”字,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 一个“烟”字,把春天地气上升,袅袅轻烟弥 漫 的朦胧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 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 是 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 自然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风光献给我。 这一句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 析词语 品语言的方法有哪些? 一 要重点关照一些词 重点关照动词(“召”“假”)名词(“ 烟景”“文章”) 要关注修饰语(如句中“阳”“烟”等字 ) 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 二 以上要考虑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 三 还要注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析词语 品语言: 请简要谈谈“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 而醉月”中“花”和“飞”的表达作用。“花”字表达作用:“花”是桃李之花,既照 应标题,也写出了景色之美,酒不醉人人 自醉。 “飞”字的表达作用:羽觞状如鸟羽而飞, 言传杯之速;传达出酒杯频传的潇洒之势 。比较阅读:同样是文人盛宴,李白的这篇宴序和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感情上有 什么不同?为什么?【参考思路】 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 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 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 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有所不同。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 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 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 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 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 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 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 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 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 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 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 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 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 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 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 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 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 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 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政治迫害严重,世人 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特点。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 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 命总是短暂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 “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 为人生短暂,才应珍惜生命,爱惜光阴,“秉烛 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给自己的恩赐,他感 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 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 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魏晋人的生死观是悲观的,而唐人却能以豁达 的态度对待生命,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享受生 命。D高谈:兴致勃勃地谈论。A3下面是对诗句中的所用典故及其作用的解说,选出 解说有误的一项( ) 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用了庄子中“其生若 浮,其死若休”的典,意在表明人生欢乐有限,今晚 要尽情欢乐。 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用了古诗十九首 中“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典,意在说明人生 就应及时行乐,没必要苦苦追求的道理。 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用了南朝文学家谢惠连的 典,意在赞颂堂弟们的聪慧。 D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用了晋代石崇金谷 诗序的典,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诸弟“雅”的 一面。B解析 B项中“没必要”句错,仍然在说明“宴”的 原因。4下列对文章的解释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标题概括了 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 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 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原因。意为:古 人(嫌人生太短)夜里拿着烛游玩,实在是有原因(有道理)啊 。 C“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指大自然;“文章”,绚 烂的文采。即“广阔的天地给我提供了如此绚丽灿烂的大好 春光”。岂能辜负!表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D“惠连”是人名,很有才华,十岁就能写诗作文;“康乐 ”指谢灵运,南朝诗人,作者用此赞扬诸位堂弟人才俊秀, 谦称自己不如谢灵运。表现作者与弟弟们畅叙天伦之乐的喜 悦之情。 【答案】C (C项“表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分析不当,表现的应该是作者热爱自然景物、热爱生活的思想)C 全文百余字,从“天地、“光阴”引发出“阳春 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无限美好的自然风光以及与诸从弟聚会的欢乐场景,是一篇 像诗一样优美的抒情小品。 文中虽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 生命的豪情逸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