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孟 子执教:洛一高 亢文强 2016.2.21第一课时 诵读 批注一、诵读:读准下列字音一、诵读:读准下列字音王王好好( )战)战h h o o弃甲弃甲曳曳( )兵)兵y y 数数( )罟罟( )不入)不入洿洿( )池)池ww衣衣( )帛帛( )鸡鸡豚豚( )狗)狗彘彘( )之)之畜畜( )t t n nzhzh 庠庠( )序)序xixi nn饿饿殍殍( ) piopioy y c c b b 然而不然而不王王( )者)者w w nnx x 移其粟( )于河内s s 申之以孝悌( )t t 齐读课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 于国也,尽心焉耳 矣。河内凶,则移 其民于河东,移其 粟于河内。河东凶 亦然。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 者。邻国之民不加 少,寡人之民不加 多,何也?” 于:对于。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 河内:黄河西部 凶:荒年,年成不好 察:观察 无如:不如,比不上 加:更二、批注: 孟子对曰:“王 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 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或百步 而后止,或五十 步而后止。以五 十步笑百步,则 何如?” 请:请允许我。 喻:打比方。 填然:击鼓声。 鼓:击鼓,名动。 之:音节助词。 曳(y):拖着。 兵:兵器。 而:修饰连词。 走:逃跑。 或:有的人。 以:凭借。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 此,则无望 民之多于邻 国也。 直:只是。 耳:罢了,语气 助词 是:这。 无:通“毋”,译 为“不要” 望:希望 于:比,介词不违农时,谷不可 胜食也。数罟不入 洿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斧斤以时入 山林,材木不可胜 用也。谷与鱼鳖不 可胜食,材木不可 胜用,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养生 丧死无憾,王道之 始也。 违:违背,耽误。 胜:尽,完。 数(c) :密。 罟(g) :网。 洿(w)池:池塘。 生:活着的人。 丧(sng) :埋葬 ,办丧事。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 丧事 王道:为王之道,即 以仁义治天下(施行 仁政),这是儒家的 政治主张。“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鸡 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 以食肉矣; 树树:名动,栽种; 之之:音节助词 树之以桑树之以桑:状语后置 句 以以:介词,凭借 衣衣:y,穿,名动 帛帛:丝织品; 豚豚:小猪; 彘彘:大 猪; 之之:代词,复指; 畜畜:动词,喂养 无无:通“毋”,不要 失失:错过; 食食:吃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 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 悌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 夺夺:耽误 谨谨:形动,谨慎认 真从事 庠、序庠、序:古代的学校 申申:反复陈述; 孝孝:尊敬父母 悌悌:敬爱兄长; 义义:道理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之以孝悌之义:状 语后置 颁颁:通“斑” 负负:背着东西; 戴戴:顶着东西七十者衣 帛食肉, 黎民不饥 不寒,然 而不王者 ,未之有 也。 黎民黎民:老百姓 然然:这样 而而:表转折, 却 王王:wng,名 动,为王,统一 天下 未之有也未之有也:宾 语前置句“狗彘食食人 食食而不知检检 ,涂涂有饿殍殍 而不知发发。 人死,则则曰 :非我也 ,岁岁也。 食食:第一个为动 词,吃;第二个 名词,食物 检检:约束; 涂涂:通“途”,道 路; 殍殍:饿死的人 发发:开仓赈济 岁岁:年成是是何异异于刺 人而杀之, 曰:非我 也,兵兵也。 王无罪罪岁 ,斯斯天下之 民至焉至焉。” 是是:这 异异:区别 兵兵:武器 罪罪:名动,归 罪 斯斯:那么,就 至至:到,归顺 焉焉:语气词,了周末作业: 书面翻译全文。 注意落实重点词语,红笔纠错! 正月十六上午7点半交。 下周上课,抽签上讲台口头翻译 课外兴趣作业: 仿写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一、文学常识 二、翻译孟子(约约前372前289 )一、走近作者孟子名 ,字 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 , 孟子是记录孟子 、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 著作。轲子舆 战国孔孟 亚圣仁政民贵君轻子不学,断机杼 。昔孟母,择邻处;童年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乱世的哲思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 ”。二、翻译1、参照课下注释。逐句口头翻译课文; 2、抽签确定三人上讲台翻译,分别翻译1-3 段,4-5段,6-7段(不得带参考资料)。注意落实重点词语提问其他同学纠错仿写:寡人之于学也 某某君曰:“寡人之于学也,尽心焉耳矣。物 理差,则移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 然。察同桌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 不加少,寡人之分不加多,何也?” 同桌对曰:“君好睡,请以睡喻。周公召之, 昏昏欲睡,弃笔曳书而倒。或半节而后醒,或整节 而后醒。以半节笑整节,则何如?”曰:“不可,直 不整节耳,是亦睡也。”曰:“君如知此,则无望分 多于同桌也。”仿写提示:君好睡(玩、吃、聊、懒)寡人之于国也仿写 (教师版)某某师曰:“敝人之于学子也,尽心焉耳矣。 基础薄,则强化练习于课内,加强指导于课外; 答题不规亦然。查邻班之教,无如敝人之用心者 。邻班之分不加少,敝班之分不加多,何也?”同事曰:“师好游,请以游喻。铿然攀之, 巅峰在望。弃靴摔袖而还。或百步而后还,或五 十步而后还。以五十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还也。”曰:“师如知此,则无望分之多 于邻班也。”“不弃晨读,佳句不可胜用也; 垂髫不再曝寒,书本不可胜读也;学 子以时入庠序,言行不敢戾于君子也 。佳句与书本不可胜读,言行不敢戾 于君子,是使学子增智养德无憾也。 增智养德无憾,学道之始也。”“三尺讲台,立之以学,十二者可以诵诗 矣。妍媸智愚之子,无失其时,十五者可以 属文矣。千尺杏坛,勿夺其时,莘莘之子, 可以无孥(n)矣;谨修身之教,申之以天下 大义,青衿者不乖风雅于杏林矣。十五者诵 诗属文,青领不孥(n)不钝,然而不就者, 未之有也。彘兔饮路鸩(zhn)而不加劝,涂有黄 口而不知诲,人愚,则曰:非我也,愚也。 是何异于投鸩而杀之,曰:非我也,鸩也? 师无罪愚,斯芸芸学子智焉。”作业:学习指导P53-55 一、“识记知识必备”一-五题 必做 第五题 翻译所有句子,写在空白处;二、“文本层析”一、二题错误项,标出错误之处,并修改。红笔纠错!第三课时 分享与探究讨论 及分享1、每组确定一个有创意或有探讨价值 的问题写在黑板上;2、组内讨论,各抒己见,合作探究;3、选派一人,上讲台与全班分享。1、孟子和梁惠王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话的? 2、“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在说明什么? 3、本文表现出孟子怎样的思想与主张?与当前党 中央的政策有哪些相似之处? 4、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 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5、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古为今用) 6、孔子的德政与孟子的仁政有何异同? 7、本文论辩艺术有何高超之处? 探究问题举例:五、老师点拨与补充1、孟子和梁惠王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话的?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 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 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 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 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 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 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 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 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 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 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 ?(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 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 。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 话。 2、“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在说明什么? 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家较他国国君尽心, 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 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 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兵,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 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 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 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 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 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 。 3 3、本文表现出孟子怎样的思想与主张?与当前、本文表现出孟子怎样的思想与主张?与当前 党中央的政策有哪些相似之处党中央的政策有哪些相似之处? 首先,首先,反对诸侯间相互征战,让民众得以休养生息。-(热爱和平) 第二,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 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 狗彘之畜”-丰衣足食。(物质文明建设) 第三,第三,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之教”的主 张-孝亲敬长。(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数cc罟不入洿池”-(可持续发展战略) 最后,最后,“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反腐倡廉,光盘行动,惠民政策。4、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看出孟子是一 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变化,民主观念抬 头,百家争鸣兴起。当时孟子就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论点,敢于藐视 神圣君权。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他 直言不讳,义正辞严,批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 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 不平以及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可见孟子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5、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古为今用)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 ,舍我其谁” 的宏愿伟志;对时事的论 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 ,辛辣讽刺,展示出一个聪明机智、狂 放不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