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3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5页 / 共73页
第6页 / 共73页
第7页 / 共73页
第8页 / 共73页
第9页 / 共73页
第1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主要问题 世界经济的内涵与世界经济格局 当代世界经济失衡问题研究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研究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美利坚道路”与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新经济”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1.福利型市场经济模式研究“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主要问题(续 )12.东亚模式的特征与评价13.韩国发展道路的特点与优劣14.拉美模式的形成、演进、评价与启示15.新兴经济体研究16.中俄改革模式比较研究17.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道路比较比较 18.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与弱化19.世界城市化模式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20.经济周期的类型、成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21.世界与中国人口结构及其影响研究22.世界能源形势与低碳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1、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生产要素的世界分 布、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的变化2、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渠道、形式和手段3、主要国家的经济体制与经济模式4、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规律(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 济一体化等)5、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之 间的不平衡等)6、世界经济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主权主权 国家国家国际经国际经 济组织济组织区域经区域经 济组织济组织跨国跨国 公司公司世界经济的 行为主体世界经济中的3类国家:(1) 发达国家(北方国家,OECD成员国,其中以西方七国为主导) (2)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包括: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型大国最不发达国家 (3)转轨国家(从计划经济为主转为市场经济为主)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人口 爆炸马尔 萨斯 制约文艺 复兴 宗教 改革 工业 革命美国 时代 开始美国 崛起英国 时代 结束英国成 为世界 工厂经 济中心全球性 生产过 剩与经 济危机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不存在作为一个系统的世界经济。西欧的商业革命与 地理大发现世界经济的开端发轫于英国的机器大工业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近代以来的三次工业革命极大推进了世界经济 的形成和发展。纺织与蒸汽机革命机器大工业(第一次) 电力、钢铁与内燃机革命(第二次)计算机、微电子、原子能、新材料、航空航天 等革命(第三次)西欧(法国 )北美(美 国)中欧(德 意志)东欧(俄国 )东亚(日本 )英国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 工业革命的扩展现代化的类型:内源型、外源型产业革命中的机器:蒸汽机车和纺纱机产业革命中的机器:蒸汽机车和纺纱机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影 响社会关系变革城市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发生变化 。国际联系加强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暴露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盛行生产力迅速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基础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案例:英国时代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 提供无价劳动 力英国非洲北美印度 中国用机器纺纱织布提供世界市场提供棉花原材料英国增长、北美搭便车亚洲文明解体、非洲被奴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3、工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1、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推动了传统工业进步:电力、石油、汽车纺织、钢铁、造船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 为工业生产主要部分工厂规模扩大出现了垄断组织次 第 项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棉纺织纺织 :哈 格里夫斯珍妮 纺纱纺纱 机(1765 年)水力织织布机 2、动动力:瓦特 改良蒸汽机( 1785年) 3、交通运输输: 富尔顿顿轮轮船 (美、1807年) ;史蒂芬孙孙蒸 汽机车车(英、 1814年)1、电电力的广泛 应应用:西门门子 发电发电 机、爱爱迪生 电电灯; 2、内燃机和新 交通工具的创创制 :卡尔本茨 内燃机驱动驱动 的汽 车车、莱特兄弟 飞飞机 3新通讯讯手段的 发发明:电话电话 、电电 报报等原子能(1945年美国 原子弹弹爆炸、1954年苏苏 联联第一座核电电站建成 ) 航天技术术(1957年苏苏 联联第一颗颗人造卫卫星上天 、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 天飞飞机升空) 电电子计计算机的应应用 (1946年第一台电电子计计 算机在美国诞诞生,人类类 开始进进入信息化时时代)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的 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 技术术尤为为引人注目)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续) 当代,“金砖四国”开始崛起: “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 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 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 ”(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 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和“咖啡王 国”;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 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金砖四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人口占全 球总人口的4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6年至2008 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随着四国经济快速增长,其 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2、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续)亚洲金融危机后,出现20国集团上述三次技术革命 工业革命 生产力大发展 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创造了根本条件,也导致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大发展,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创 造了辅助条件。世界经济发展的层次:贸易自由化商品交换阶段金融国际化要素配置阶段投资国际化生产阶段世界经济的内涵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与各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 、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而形成的复合型的市场经 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 系、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体系。世界经济的内涵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轨(型)国家等的市 场经济模式、发展战略、改革模式等 如发达国家的 3 种代表性市场经济模式(以美国为 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 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如发展中国家的 2 种代表性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如转轨国家的 2 种代表性改革(转型)模式 以中国 为代表的渐进式改革模式、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激进式改革模式世界经济的内涵(续)包括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包括国际经济秩序的历史与走向;包括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WTO,IMF,IBRD,OECD等)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EU,NAFTA,APEC等);包括全球性的经济问题(人口与粮食、快速工业化 与能源危机、经济发展与环境承受力、可持续发展与循 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世界经济的形成有如下世界经济的形成有如下4 4个前提:个前提: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国际商品交换的极大发展国际商品交换的极大发展国际分工的形成国际分工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是世界经济的基础。 分工交换市场(3者互动)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解释 自由主义解释线性的分析方法: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发展中 国家的明天解释市场是怎样扩张的解释经济是怎样增长的 结构主义解释中心与外围的结构理论解释世界经济增长中的冲突是怎样发生和发展 的发达与不发达是一块硬币的两面当代国际社会的结构体系两种不同的 社会制度三种不同 类型的国家各种国际组织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民族主义国家国际分工 资本的国际化 世界市 场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形成与深化的条件世界经济的基础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国与国之间基于技术水平、要素禀赋、收 入水平等所形成的劳动分工,可分为以下类型:产业间分工主要特征:发达国家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资源类 初级产品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 家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内分工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 节来进行;技术和营销发达国家生产发展中国家 世界经济的基础国际分工产品生产分工按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的不同技 术含量进行国际分工。技术含量高的工序、附加值高的部件 发达国家低附加值的初级零部件生产、加工装配工 序发展中国家产品生产过程分工和产品研究开发的分工微笑曲线:全球价值链研发活 动高技 术零 部件简单零部 件组装市场与营销生产服务业 价值链(业务工序)价值链(业务工序)微笑曲线信息与管理密集信息与管理密集劳动密集劳动密集技术与资本密集技术与资本密集微笑曲线:全球产业价值链附加价值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3232世界经济格局的内涵世界经济格局的内涵“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按 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各种经济力量对比及其 所形成的世界经济结构。标准: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的不同 发展程度。核心内容: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 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 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利益制衡状态) 。 世界经济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 *3333人们通常用“极”(pole)来说明世界 力量中心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 突出作用。能够作为“极”的国家必须是实力极 、增长极、引力极和辐射极。政治家、经济学家、外交家常常要 把世界经济格局与世界政治格局结合起来 进行研究。* *3434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 17世纪至17世纪中叶,荷兰称雄世界; 2. 18世纪中到19世纪中,英国独霸世界; 3. 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共同主宰世界(英、 美、德、法); 4. 一战以后,世界经济中心向美国转移; 5. 二战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变;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新 发展多极化 。* *3535战后初期到战后初期到6060年代末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年代末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7070年代末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年代末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90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深入发展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深入发展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美国经济霸权确立的基础:战后初期的国 际经济形势有利于美国二战结束时,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 大变化美国具备了充当世界经济霸主的实力基础和强大 的经济优势一、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建立关贸总协定,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 扶植西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复兴。 对民族独立国家采取新殖民主义政策。 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技术封锁与遏制。(二)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的实际步骤(二)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的实际步骤双挂 钩制成员国 义务“布雷顿森林协定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每盎司黄金=35美元 其它国家的货币同美元挂钩,并同美元保持固定 比价。美国: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随时按官 价兑换为黄金。 各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汇率,使汇率变动不超 过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范围。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了对外扩张的需要,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 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1947年10月31日筹建了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其主要目的是使各国“努 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 障碍和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即GATT规定 实行自由、无差别的原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拆 除贸易壁垒,取消进出口限制,这对美国商品的输 出是十分有利的。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作为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补充, 与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文件一起,确立了战后 美国的全球多边经济体制。外汇自由化这个体制是以 资本自由化贸易自由化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