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2013高考 文言文 虚词复习“考纲”解读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 的意义和用法” 题型设计题型比较固定,最常见的题型是采用选择题 的形式。1、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虚词的用法,两 个都来自文言选段;或其中一个句子来自文言 选段,一个句子来自中学教材。2、给一个例句,要求选择与例句虚词用法 相同或不同的一项。高考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18个)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年度考查查内容(加点虚词词的用法和意义义 ) 2007而、与、之、以2008焉、何、而、以2009者、而、以、且2010之、于、以、其2011于、而、则则、之2012而、为为、以、乎 2013因、于、而、乃虚词词次数虚词词次数虚词词次数而6焉1为为1以5且1乎1之3何1与1于3则则1所其1因1若者1乃1也2014? 2013年山东高考 宋濂看松庵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12年山东高考后汉书阴兴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 A.以为华而少实 我腾跃而上 B.卒不为宗亲求位 为击破沛公军 C. 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但以刘日薄西山 D.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其闻道也固先乎君2011年山东高考管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之续耳2010年山东高考 申甫传 汪琬 尧峰文钞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童子亦欲学之乎 遂言甫于朝 A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当其欣于所遇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听其招募 C D以勇气闻于诸侯 其皆出于此乎2009年山东高考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 A 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 待公而食 信而见疑 C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且为所虏2008年山东高考聊斋志异张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A、遂家焉 乃实告焉B、将何作 何复尔C、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D、群扶以归 欲劙颈以塞责耶2007年山东高考 晋书王戎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戎尝与阮籍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小组讨论 总结“而”的用法2009年高考安徽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3分) A遂扫石而坐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弃甲曳兵而走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其孰能讥之乎 今君与廉颇同列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 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 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 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 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 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 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 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