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9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5页 / 共69页
第6页 / 共69页
第7页 / 共69页
第8页 / 共69页
第9页 / 共69页
第1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2,传染病流行病学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主要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引 言,3,第一节 概述,4,5,6,天花病人,7,古老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结核病 霍 乱 疟 疾,古代印第安人的绘画,表现了天花的可怕,8,结核病2004年全球新发肺结核病例890万人,死于肺结核的人数高达170万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每年新发现145万患者,死亡13万人,一九九三年WHO宣布结核病全球暴发,9,霍乱1961年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的大流行,波及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患者350万1992年,印度和孟加拉国部分地区发病10余万1997年起,霍乱在非洲大规模蔓延,乌干达报告病例11,335例,肯尼亚报告病例10,108例,1999年霍乱世界分布,10,2002莫桑比克霍乱流行,11,疟疾 1997年就与厄尔尼诺现象一起造成150270万人死亡,12,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 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病) SARS 人感染禽流感,13,艾滋病,14,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病),15,16,SARS,17,图11-1 我国SARS疫情统计,18,全民动员抗击SARS,19,人感染禽流感,20,禽流感病毒,禽流感患病、死亡鸡只,21,图11-2 2006年我国禽流感发病情况,22,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s) 强调病原体向易感宿主的传播;感染症(病)(infections or infectious diseases)强调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两者陈述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23,新发现的传染病 * 新发现的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类: 对原有的疾病发现其病原体而确认为传染病(如T淋巴细胞瘤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等); 原来早已存在而近来才被发现而确立的传染病(如军团病、莱姆病、丙型肝炎等); 原来并不存在而是新近出现并被发现和确立的传染病(如艾滋病、O139霍乱等),该类又可称为新出现传染病。,24,第二节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25,传染过程,一 病原体(pathogen) 是指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1. 侵入门户 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并能够存活或初步繁殖的部位。,26,传染过程,2. 病原体的特性致病力(pathogenecity) 是指病原体引起机体病变的能力,可用感染者中患者的比例来测量。毒力(virulence) 是指病原体引起机体严重病变的能力,可用患者中的重症病例比例或病死率来测量。,27,传染过程,传染力,感染力(infectivity) 是指病原体侵入、生存和繁殖的能力,可用接触者续发率或暴露者发生感染的比例来测量。3. 变异性 耐药性变异 抗原性变异 毒力变异,28,传染过程,二 宿主(host) 是指能提供给病原体以营养和场所的生物。宿主排出病原体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多与侵入途径相同。,29,传染过程,三传染过程和感染谱 传染过程( infecious process) 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与流行过程则完全不同。 传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 指宿主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轻重程度的频率谱。 *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染谱,常见三类:,30,传染过程,.以隐性感染为主最常见,其结局以不显性感染占多数,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冰山现象”。比如流脑,乙脑。 2. 以显性感染为主多数感染者有明显症状和体征,这类传染病容易诊断,比如水痘,麻疹。,31,传染过程,3. 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绝大部分感染者呈显性感染,临床症状严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多数结局为死亡,比如狂犬病。,32,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的 基本环节,3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一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 reservoir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3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 病人作为传染源 传染病病人是重要传染源。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35,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潜伏期主要与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时间有关。,36,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a)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b)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c)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e)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37,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临床症状期 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作为传染源意义最大 恢复期 是指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机体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期。机体开始出现免疫力,病原体遭到清除,一般不再排出病原体(麻疹)或排出减少(乙肝、痢疾和伤寒等)。,38,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 * 病原携带者(carrier) 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39,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大小,不仅取决于携带者类型、排出病原体数量和持续时间,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卫生习惯及社会活动范围等。,40,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 * 人兽共患病(zoonosis):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疾病与感染。 * 自然疫原性疾病:动物传染病或感染在一定的自然景观(生存境地)条件下,依赖于特定地理区域内的动物和媒介生物群落,可独立于人而存在,形成自然疫源地,并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传播给人,这些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4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二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宿主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4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 经空气传播 飞沫传播 飞沫核传播 尘埃传播,4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 经水传播 * 经饮水传播:病例分布与特定供水范围一致;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和职业差别;如水源常年被污染,发病呈地方性;如水源短时大量被污染,可造成爆发或流行;病人潜伏期较长,临床症状较轻;对水源采取卫生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 见于与疫水接触或具有地方性或季节性,4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3. 经食物传播 4. 经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5. 经虫媒传播 机械性传播 生物性传播,45,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6. 经土壤传播 7. 医源性传播 8. 垂直传播 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传播 分娩时引起的传播,46,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三 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 是指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可以用人群中可能发生传染病或感染的比例来衡量 * 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人口所占的比例,47,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48,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49,第四节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50,疫源地及流行过程,一 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为疫源地(infectious focus)。 疫源地是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51,疫源地及流行过程,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 传染源被移走或已结束排出病原体状态2) 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传播途径已不存在3) 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52,疫源地及流行过程,二 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群三个环节相互连接,协同作用,是新的疫源地不断发生,流行过程才得以延续。疫源地消灭,流行过程中断。,53,第五节 影响传染病流行 过程的因素,54,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55,第六节 传染病的预防 和控制,56,预防与控制,一 预防控制的策略 1.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发展三级保健网,综合防治。 2. 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加强国际合作,57,预防与控制,二 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1. 经常性预防措施 改善卫生条件 健康教育 免疫预防 国境卫生检疫,58,预防与控制,* 疫情管理 报告病种 我国2004年规定传染病报告病种类别: 甲类(2种): 鼠疫、霍乱。,59,预防与控制,乙类(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60,预防与控制,丙类(9种): 血吸虫病、绦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61,预防与控制,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病人: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 疑似病人:医学检查、随访和隔离措施。2)病原携带者: 登记、管理、体检和随访。,62,预防与控制,3)接触者: 最长潜伏期检疫。 留验:隔离观察、治疗。 医学观察:接受体检和卫生处理。 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 4)动物传染源: 应予捕杀、焚烧或深埋。 或隔离治疗、预防接种和检疫。,63,预防与控制,3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消毒(disinfection):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64,预防与控制,1) 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2)疫源地消毒: 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65,预防与控制,* 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的疫源地,对其排泄物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消毒,已迅速将致病微生物杀灭。 * 终末消毒: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66,预防与控制,4. 针对易感者的措施1)免疫预防为主 主动免疫:高危人群应急接种提高群体免疫力 被动免疫:为易感者提供及时的保护抗体。2)药物预防 应急措施。预防作用时间短、效果不巩固,易产生耐药性。 3)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置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67,预防与控制,5. 传染病爆发流行的紧急措施1)限制或停止人群聚集活动。2)停工、停业、停课。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68,预防与控制,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医院和有关部门应立即组织开展传染病爆发调查,采取措施控制疫情,隔离传染源,治疗病人,检验和分离病原体,控制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和应急接种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