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真题.感悟中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忌不自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C.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解析】选B。A.相信,信用;B.均意为“早晨”;C.使听到,听见;D.间或、偶然,参与。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_答案:(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2)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3.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1)暮寝而思之。(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我选第_句,批注:_【解析】(1)句围绕“有自知之明”或“善于思考”来批注。(2)句围绕“进谏的人多”和“齐国的积弊多”批注。答案(示例):(1) 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真是一个善于自省的君子。(2) 进谏的人真多,齐国的积弊也真多!只有君主广开言路,官吏百姓才敢于说真话,国家政治才会清明。 4.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答:_答案:邹忌采用了以事设喻委婉规劝的方法,诸葛亮采用了直言劝谏的方法。启示:说话时要看对象;要讲究说话的方式。二、(2011台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58题。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固不可彻 (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何苦而不平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答案:(1)通 (2)穷尽 (3)愁 (4)通“无” ,没有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甚矣,汝之不惠!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这是一个倒装句,并注意关键词“甚”“惠”的意思。答案:你太不聪明了!7.与 “以残年余力”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选D。D项“以”是“凭”的意思,和题干中的“以”意思相同;A项“以”是“因为”的意思;B项“以”翻译为“来”;C项“以”是“认为”的意思。 8.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愚公的话,从愚公的精神方面考虑。答案: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三、(2011兰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3题。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节选自陈涉世家)9.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断句。朗读要根据句子意义来判断节奏,重点关注句中的动词、名词。答案: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吴广素爱人 素:_(2)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_答案:(1)向来,一向 (2)亲自,亲身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文:_答案: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12.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解析】选C。此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解答时首先梳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整个过程,然后依据题干的要求提取关键词即可。13.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应依据题干的要求,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收兵据陈为王应涉,然后予以归纳概括。答案: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四、(2011湖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阡陌交通 ( )便要还家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交通”和“足”跟现代汉语差别较大,要根据句意判断。“要”是通假字。答案:交错相通 通“邀”,邀请 值得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乃”是“竟然”的意思,“无论”的意思是“不用说,(更)不必说”,并补充省略的词语。答案:(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16.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文中表现世外桃源美丽和人们安居乐业的语句描述作答。答案:示例1: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五、(2011安徽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2)才美不外见 见:_(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也 等:_(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5)执策而临之 执:_答案:(1)有时 (2)通“现”,显现 (3)等同 (4)怎么,怎能 (5)拿着,举着 18.翻译下列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_答案:(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才能,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通晓它的意思。19.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筛选能力。从第一段中筛选出表现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悲惨命运的句子回答。答案: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0.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寓意的理解。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自身的遭遇理解文章蕴涵的寓意。答案:反映了当时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析】选D。D.均为“应该”。A.判定/谈论;B.疏远/深远;C.给予/死者留下的。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文: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句式特点(状语后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