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这是 著名作家阿来在接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 大奖时的感言。这也许是一句很纠结很深 奥的话,但我们能分明地感受到一种人文 关怀。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轨的背 景下,这句话更加让人觉得意味深长。应从人的视角来观照学生,既是教育 教学的对象,也是命题考试的对象。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所肩负的使命。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所肩负的使命。第三次国学热于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大潮中兴起,这是物质文明日渐发达的人们对自身文化缺失的一种救赎,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言文阅读不止是一个考试的模块,它承担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也是形成民族共同特质的有效途径。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所肩负的使命。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所肩负的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 性。”他号召全党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教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所肩负的使命。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所肩负的使命。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近日接受南方周 末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中国文化的最 大魅力在于它感知到万事万物的互补性。 在中国,差异不意味着对立。中国文化使 得差异相辅相生,从而维护了和谐。你问 我中国文化最应该摆脱的阴影是什么,这 很难回答。但可能是现代中国与伟大哲人 比如孔子、老子和庄子传承下来的智慧渐 行渐远。”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所肩负的使命。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所肩负的使命。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肩负的使命之重 大。文言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重视文言 文阅读教学,从表征看,是涵养语文素 质,强化母语地位,从实质看,是了解民 族文化,增强人文底蕴;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共同的特 质。从这个意义上,它是“天生”重要 的,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应成 为高考的重要考试模块。二、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与考考 试说明试说明的相关要求。的相关要求。从理论上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 考试说明应该是语文学习与考试的重 要依据。“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 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 修养。”“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二、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与考考 试说明试说明的相关要求。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 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 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 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 数量的名篇。”这些言论对考试选文的难 度,能力考查的重点等做出了相应的要 求。二、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与考考 试说明试说明的相关要求。的相关要求。佛曰:“欲往明日,问道昨天。” 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准确把握新课改精神,吸取新课改理 念,积极反映新课改最新成果,着力于创新 意识与实践能力人才的选拔,在进一步处理 好“知识与能力”考查的同时,加大“过程 与方法”的考查力度,兼顾“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考查,实现考试由知识立意向能力 素质立意的转变。”2010年湖南高考考试命题的总的考虑: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今后的高考,不会过多地考孤立的知 识点和机械性记忆的知识点,而是将相关知 识点整合在同一试题中进行考查。这些试题 很难在教材中找到,而是学生对知识内化后 的整合。”呈现出由重识记到重能力重素质 的变化。因此,纯识记类的题目的分值有可 能会减少,如“古代诗文默写”的分值可能 会降低。2010年湖南高考考试命题的总的考虑: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如果诗文默写减少分值,古代诗文阅 读板块的总分值应该不会减少,那么分布 路径主要有:1.文言断句;2.文言简答题;3.古代诗歌鉴赏。文本选择的尴尬处境: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选文厚重典雅是湖南卷一贯特点,既然厚重典雅是湖南卷的选文特色,就不能不承继这个风格,而这种选文对于高中生而言,难度确实有点高。选文标准: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命题思想:如果采用相对多的主管试题,考生就 必须回到文本,理解文本,这样就能实现 命题的初衷。如何既能彰显湖南卷的选文 理念,又能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要 求,应当是高考文言文选文不能回避的问 题。试卷比重的合理化。近几年各省份的 语文试题,文言文分值比重各有升降,而 在中学教材中文言文篇目所占比重远高于 考试中的比重。也许在现有的分值分配的 情形下略微提高文言文所占比例也是大势 所趋和人心所向的。题型的稳定与变化,考试效度与区分 度。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选择题所占比例太大,不能有效地拉 开距离,而与水平考试不同的是,高考是 一种选拔性考试,要能体现命题的区分 度,就应当注意题型的变化,如“断句 题”可不可以有选择题变成主观题呢,如 果是选择题,考生的得分分布就是0分与 3分,而主观题,考生的得分分布就变成 了“0,1,2,3”四个等次,这样区分度 就自然高了。这些客观题的设置,虽注重了文意的 理解,但不能很好地体现区分度。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2007年第14题,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 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答:指墨子“若辩其辞”。采用的主观题型,这样 的题目,虽然关注了语境与理解,但仍然无法体现 考生得分的层级。可以看出,湖南卷文意理解题一 直在求变,从题型的变化,到错误点设置的变化。 但区分度还是不够理想。如果采用主观题形式,又 能有比较好的客观维度与层级呈现,使文言文阅读 能力的高低与所获分值成正常比例,那么,这道题 的区分度就体现了。譬如上海卷的文言阅读,就是 采用这种命题思维的,这样的话,考生得分的值域 扩大,命题效度与区分度就合理了,就能更好的体 现“选拔”的功能。总的说来,选用比较浅显的文本,注意命题形式的变化,增加主观题量甚至增加文言文考试的分值,有意提高命题的区分度,这些都是文言文考查不可回避的问题,也很可能成为今年湖南卷命题的变化所在。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三、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朱立纯老师执教“文言文阅读之准确断句”,既体现了我们复习的常规做法,也希望得到在座各位同行的指导。总体评价:功底厚流程清过程活方法巧效率高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功底厚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表现在老师素质全面,基本功扎实,对考点的理解精准,设题很有针对性,在文本阅读与学生能力之间找到很好的契合点,能灵活机智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流程清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教学流程安排课顺畅自然,先以论 语中的断句分歧导入,引出断句在文言 学习中的重要性,高屋建瓴,赋予文言断 句以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通过讨论,总结 出断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然后选用典型 试题课堂演练,这样就依托“知识”而锻 炼了能力,形成了“导引讨论总结 运用迁移”文言文五环教学模式。过程活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大胆放手,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环节,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方法巧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是指遵循学习的规律,先从实践中得出规律,如“抓句末语气词”“课本成例对应法”。效率高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可以这么说,如果认真参与了这堂课,学生在断句方面的能力基本形成,无需题海战术,就能收到了以少胜多之效,提供了能力增长的可能点使这堂课看似寻常的课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文言断句不是打勾画线的雕虫小技, 其实质意义应提高到理解文意理解的高度 来观照,理解是正确诵读的基础和目的。 这堂课的意义,不只是一次文言断句的练 习,应该是对文言复习的深刻思考,实词 的推断,虚词用法的判断,文言翻译的落 实,文意的理解,都可从这一堂课中得到 启发。没有理解,文和言的教学就都失 去了意义;如果忽视理解,文言文命 题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言”“文”并 重的背景下,重新审视“理解”的价值 和作用,也许是文言文备考复习应当 重点关注的。 希望在正确的文言文阅读理 念指导下,我们的学生不只在 今年的高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也能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汲 取文化的力量,获得心灵的皈 依,创造幸福的生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