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讲 光合作用 和细胞呼吸水的光解 ATP的形成 CO2的固定 C3的还原 橙黄 黄 蓝绿 黄绿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CO2浓度 光照强度、光质 走进高考1.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2014课标全国,6B)( )2.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2013课标全国,3A)( )3.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2013天津,3A)( )4.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2012福建,1D) ( )5.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2011海南,3C)( )6.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2011浙江,1C)( )7.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2010课标全国,2C)( )8.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2010北京,2B)( )9.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H和H2O(2010海南,4A)( )10.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2010天津,1C)( )【自我校对】1. 2. 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3. 光合作用可促进物质循环,但是能量不能循环。4. 叶片黄化,说明叶片缺少叶绿素,因此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减少。5. 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受抑制。6. 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弱,气温低。7.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被第二阶段消耗,故没有H的积累。8. 乳酸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9. 光反应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合成H,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10. CO2的固定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场所为叶绿体基质;CO2的产生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图表示 ,对应图中的 点。 图表示 ,对应图中的 段(不包括两个端点)。 图表示 ,对应图中的 点。 图表示 ,对应图中的 点以后。 只进行细胞呼吸 A 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 B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有机物 丙酮酸 H H O2 H2O ATP 各项生命活动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H2O光解产生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 还原C3 用于第三阶段还原O2 光反应阶段产生 三个阶段都产生 用于C3的还原供能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过程中C3的还原除外)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例1:(2014天津理综,2)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过程和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本题考查代谢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原核生物无线粒体,部分需氧原核生物在细胞质中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为光合作用过程,可发生在绿色植物以及蓝藻体内。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故A项错误。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一小部分储存在ATP中,故B项错误。过程反应物H2O中的氧元素全部生成O2,(CH2O)中的氧来自于CO2,故C项错误。过程产生的H用于还原O2,过程产生的H用于还原C3,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思维链接(1)请说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和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反应场所。提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光合作用两个阶段分别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2)线粒体和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有何不同?提示: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来扩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来扩大膜面积。(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能否通用?提示:不能。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还原C3;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绝大多数生命活动,但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判断:正常生长的植物体,光合作用产生的ATP总量一定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总量。提示:正确。正常生长的植物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总量一定大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总量,所以光合作用产生的ATP总量一定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总量。(5)判断: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必有线粒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必有叶绿体。提示:错误。有些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可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6)欲使光合作用过程中的C3的含量迅速降低,可采取何种措施?提示:提高光照强度或降低CO2浓度。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对点训练11.(2015海南,2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个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B.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C.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净光合速率是指真光合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的差值,可用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表示。若检测环境中的CO2浓度,只要净光合速率大于0(吸收CO2的速率大于0),环境中的CO2浓度就会下降;当净光合速率等于0时,环境中的CO2浓度保持稳定,所以本题应该选择B项。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015四川乐山一模)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A.H2O中的O(氧)转移到O2中B.CO2中的C(碳)转移到C6H12O6中C.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D.O2中的O(氧)转移到H2O和CO2中解析:H2O的光解发生在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可能在人体内,A项错误;CO2中的C(碳)转移到C6H12O6中发生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B项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酒精,C项错误;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O2中的O(氧)转移到H2O,H2O又可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与丙酮酸反应将O(氧)转移到CO2中,D项正确。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2015北京东城区期末)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和有机酸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原料,A项正确;每组照光后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其目的是终止相关的反应,这样测定的数据,才能准确反映光照时间内放射性物质的分布,B项正确;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O2先进行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然后是三碳化合物被还原,从表中可以看出,放射性首先出现在3-磷酸甘油酸中,C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和有机酸等,D项正确。 答案:C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光照强度(如图甲)。原理: 。 P点的限制因素:外因包括 ; 内因包括 。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CO2浓度(如图乙)。原理: 。 P点的限制因素:外因包括 ; 内因包括 。 (3)温度(如图丙)。原理:通过影响 而影响光合作用。 分析:P点对应的温度为进行光合作用的 。 答案:(1)影响光反应阶段ATP、H的产生 温度、CO2的供应量等 色素含量、酶的活性和数量、叶绿体的数量等 (2)影响暗反应阶段C3的生成 温度、光照强度等 酶的活性和数量、叶绿体的数量等 (3)酶的活性 最适温度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温度(如图甲)。原理: 。 实践应用:在 下储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通过 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O2(如图乙)。原理: 。 实践应用:常利用 抑制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 (3)含水量(如图丙)。原理: 。 实践应用:储藏作物种子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 ,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1)影响酶活性 零上低温 增加昼夜温差(2)无氧呼吸时氧气起抑制作用,有氧呼吸时第三阶段需要氧气 降低氧的浓度 (3)自由水含量较高时呼吸旺盛 细胞呼吸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例2:(2015课标全国理综,29)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本题通过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1)比较C组和D组可知,前者光照时间为后者的一半,结果C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说明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不需要光照,其发生部位是叶绿体基质。(2)A、B、C三组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使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型辅酶能够充分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答案:(1)高于 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光照 基质 (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ATP和还原型辅酶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对点训练2(2014山东理综,26)山东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 上。需先用 (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 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