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关于“近代”:从世界范围看,“近代”开始于1616世纪世纪,从古代到近代 的依据是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即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时代。近代与古代的最基本区别是:第一,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取代自 然经济;第二,法治法治取代人治;第三,自主的公民自主的公民取代被 动的臣民。在政治方面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取代王室家 族权力,以法律法律取代王命和贵族特权,以民选的国家机构民选的国家机构 取代王朝和廷臣,在原则上原则上以主权在民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 关于“西方”:这里的“西方”不是一个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 个政治的概念政治的概念,它是指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在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建立之后,关于人人 民如何行使权力民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主权在民”的原则没有回答这一 问题。启蒙思想家有的主张直接民主直接民主,如法国的卢梭;有的 主张间接民主间接民主,如英国的洛克。但是,近代资产阶级宪政实 践表明,民族统一国家出现后,适合于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 已经无法实现。因此,英国资产阶级在封建议会基础上首创代代 议制议制,并认为“议会主权议会主权”就是“人民主权”,从而代议民 主制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也成为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 近代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共同点,因为各国所 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这就是17、18世纪启启 蒙思想家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以及从古希腊、罗马古希腊、罗马保留下来的民主政 治文化;又有多样性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 、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各国在建构自己的政治制度时, 采取了革命的或改良的、战争的或和平的、创制的或模仿的 等不同方式。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 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是通过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代 议机关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有一定的任期和明确的法律规范。 这就是代议制。代议制和普选制普选制密切相关的,没有普选制就 没有代议制,这也是代议制和以前封建议会的根本区别。封 建议会只是国王运用令状委任产生的。普选制则完全改变了 其封建性质。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 法国:半议会半总统制法国:半议会半总统制德国:议会民主制德国:议会民主制西方第一部论述代议制的专著 什么是代议制? (见课本P104“知识链接 ”) 第一课时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一、背景1.大宪章和封建议会制度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光荣革命”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过程确立:确立:16891689年年权利法案权利法案和和17011701年年王位继承法王位继承法的通过的通过 发展:发展:1818世纪中叶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的形成 完善:完善:18321832年年议会改革议会改革,普选权扩大,普选权扩大 强化:强化:1919世纪末世纪末“ “内阁专横内阁专横” ”格局的出现格局的出现 三、特点:4点,P104课前提示 四、作用白金汉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生,1952年继承王位)英国议会大厦Downing No. 101215年,英王签署大宪 章,确立“法律至上”和“ 有限王权”的基本原则。英国议会英国议会上院上院 (贵族院)(贵族院)下院下院 (众议院)(众议院)国王(王权)国王(王权)咨议会咨议会 (枢密院)(枢密院)大法官庭大法官庭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王权,建 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克伦威尔的独裁式的“护国 主”政治。克伦威尔死后,形势动荡不安,很有可能使革 命成果得而复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得不在保持革命基 本成果的前提下进行了妥协,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但复辟 王朝要恢复完全的封建专制统治,这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不能答应的。旧王朝绝对不行,共和制也行不通,要找到 一个可以被大多数英国人承认和接受的政权,还只能是君 主制的政权,惟一可行的,就是妥协、改造君主制度,使 它在形式上保留君主制,但在本质上要适应资本主义的发 展,实行议会民主制。因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 “光荣 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立法权征税权( 财政权)司法权军事权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 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 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 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 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 军,皆属违法。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 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 ,议会应时常集会。 选自英国权利法案问:权利法案对国王和议会的权力 分别是怎样规定的?它的目的是什么?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权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颁布后,英国国家权 力的中心有没有转移?17世纪后半叶以前的英国: 认为“君权神授”,鼓吹“ 除上帝以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并宣称议会的权力 来自国王。17世纪末以后的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 而是议会,国王从此变成服从议会的立宪君主。政治权力 的核心从英王逐渐向议会转移。(“两原则”,P105第三段)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 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 形式。(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英国对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另一重大贡献:两党制(Two-Party System):托利党、辉格党保守党、自由党保守党、工党, 两党轮番执政,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内阁(Cabinet)Cabinet):原是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原是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内阁制(Cabinet System):是内阁政府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 式,又称责任制内阁。议会与内阁政府的关系: (课本P106第一段)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 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 相(Prime Minister,政府首脑),再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 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议会改革与普选权的扩大:1.背景:3点,课本P106第二段2.内容:放宽对选民财产的限制,扩大了普选权; 重新分配议席,增加了工业城市的名额。3.评价:课本P107第二段。补充:总的来说,选民 对象不断扩大,新兴选区不断扩大,财产资格不断降低。继续发展:19世纪后半期的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20世纪初的里程碑:非贵族的议员在下院首次超过半数1918年,人民代表法通过: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1928年,21岁女子获选举权1969年,18岁男女均获选举权“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 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1)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2)这种状况在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具体怎样 表现的?19世纪末以后,内阁权力膨胀,逐渐取得了一 部分立法权和比较完全的行政权。拥有立法权和 行政监督权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拥有行政权、 财政权、部分 立法权君主首相责任内阁 议会上院 ( 贵族院)下院 ( 平民院)英国政治体制示意图英国政治体制示意图制衡关系制衡关系任命选民选举形式任命多数组阁集体负责司法独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P104P104课前提示课前提示 虚君虚君君主君主“ “统而不治统而不治” ” 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议会拥有至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议会拥有至 高无上的权力高无上的权力 选举权扩大选举权扩大议席分配方式和财产资格门槛议席分配方式和财产资格门槛 内阁权力膨胀内阁权力膨胀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内阁逐渐凌驾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内阁逐渐凌驾 于议会之上于议会之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积极作用: 对本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权力互相制约与平衡,有利于民主化、科学性决策;不同政党和阶层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参与国家管理,这种协商和妥协方式避免了不必要的暴 力和内战。对世界:为各国提供了一种政治体制发展模式。国际在线综合报道(2005年5月6日):根据英国选举委员会6日公布的 统计结果,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以 压倒性优势赢得大选。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当天授权布莱尔组 成新一届政府。 据悉,工党已经得到了大选获胜所必需的324个议席,赢得本次 大选。这是工党100多年来首次实现三连任,布莱尔也将成为英国 历史上首位连任三届的工党首相。 大选结果明朗之后,布莱尔于6日上午觐见英国女王,并得到了 组织新一届政府的授权。布莱尔随后表示,新一届政府将进一步关 注经济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多援助,改善 医疗和教育服务水平。 英国反对党保守党领袖霍华德当天发表讲话,承认保守党在大选 中失败,他表示将在该党选出新的领导人之后立即宣布辞职。 首相议会下院内阁(政府)下院大选中获胜 的多数党领袖对议会负责对议会负责提出名单组成内阁提出名单组成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对议会集体负责内 阁 与 首 相 在 政 治 上 共 进 退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英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18C中叶到19C70S)【解析与探究】 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 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英国: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 统而不治,虚有其位。中国:内阁权力很轻,只负责日常事务。君 主专制,大权独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生,1952年继承王位)195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经说过:“我无法领导 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 他一些事情。我可以把全部身心和热诚奉献给这个古老的岛 国,奉献给这个国家的所有民众。”在过去54年,英女王信守着自己的诺言。她同自己的孩 子及孙辈保持着距离,不辞辛劳地扮演着英国的仆人。英国人也许会质疑君主立宪制,但他们从未质疑过自己 的君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观察家报的评论员马 里莱德尔就承认,“女王就像一面镜子,她折射出的是顺从 、节俭、忠诚、勤勉和仁慈,以及一切英国人的优点。英国 人对君主的服从就像一个现代童话,这是伊丽莎白二世的成 功,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耻辱。”君主立宪制发展至今,英国人对君主制的存废问题仍 然有着的不同的认识。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