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0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5页 / 共80页
第6页 / 共80页
第7页 / 共80页
第8页 / 共80页
第9页 / 共80页
第1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词的本义与引申义问题。词的本义与引申义问 题,即是重要的语言问题,又与阅读古籍有着密切的联 系。古籍中的许多字词,常常使用它们的本义,或使用 其较早的引申意义。学习本章,要让学生掌握本义与引 申义的内涵,掌握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与分析引申义的 方法,以提高其语言的分析能力与阅读古籍的能力。要 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举词例的意义。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基本概念】 本义 引申义 直接引申 间接引申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基本理论】 怎样探求词的本义?探求本义应注意什么问题? 词义是怎样引申的?考察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应注意 什么问题? 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是什么?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重点难点】 本义及其本义的探求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一、关于词的本义: 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 证的最古的意义。概言之:本义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 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例如: 引:开弓也。说文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我们所指的词的本义,并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的原始意义。 这是因为汉语的历史悠久,而记录汉语的汉字才不过几千 年的历史。在汉字产生之前,口语中的词自然也有一个本 义的问题,但那个时候的词的本义究竟是什么,我们现在 已经无法去考证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本义是指由汉字的结 构形体扫显示出来的而且必须有古文字材料能够证明的意 义。只有这样的意义,我们才能称之为本义。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另外,词的常用义并不一定就是词的本义。如:“天”字, 很多人认为“天”的本义就是“天地”的“天”,上古的文献也大 都用的这个意义,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天:本义是指头顶。说文“天,颠也。”章炳麟小学 答 问“天即颠耳。” 周易睽“其人天且劓。”天:一种穿凿头顶的刑罚。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 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操干戚以舞。”这个敢于反抗上帝的英雄,因为“帝断 其首”,所以叫做“刑天。”陶渊明读山海经“刑天 舞干戚,猛志固长在。”即咏此事。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1.掌握本义的意义 在词义系统中,本义是引伸义产生的根据,引伸义是从本 义发展来的。掌握了词的本义,就可以提纲挈领,以简驭 繁,使纷繁的词义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有助于深入领会 由本义派生的各引伸义,把握词义系统的全局。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怎样探求词的本义 探求词的本义,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字形分析法 ,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有文献上的参证;二是多义归纳 法,运用词义演变规律,推断词的本义,以弥补字形 分析法的局限。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通过分析汉字结构来探求本义 汉字是表义体系的文字,人们是根据语言中的词的 意义来造字的,因此汉字的结构能够提供词的本来 的意义。例如: 斤:篆文、金文是一把斧子的形状,是个象形字。 这种象形证明了“斤”的本义是砍伐树木的工具。 但这样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所得出的本义是否是正确 的呢?这就必须得到古文献资料的证明。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古书例证 孟子梁惠王 “斧斤以时入山林。”斧斤按照一定的 季节由人们带到山林里去砍伐。 再如:戒:是个会意字,表示戒备,这就是“戒”的本义。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严狁孔棘。”用的正是本义。 怎么能不天天警戒,严狁又要来侵犯,情况十分紧急 。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通过多义归纳推断本义 用字形推断本义,固然简便可靠,但纯表意字数量有限 ,完全使用这种方法未免失于褊狭,还需要运用词义演 变规律,通过多义归纳的方法以求得本义。例如: 【即】 走进,靠近。诗经卫风氓:“来即我媒。” 用于抽象意义的走向。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 兵,固即死也。” 就位。仪礼士冠礼:“即位于门东,西南。”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登上君主的位。郑伯克段于鄢:“及庄公即位。” 在酒席桌上。如“即席赋诗”。 就席。仪礼士冠礼:“右还即席坐。” 就在当前的时间。鸿门宴:“项羽即日因留沛公与 饮。” 副词,就。战国策楚策:“(苏秦)即阴与燕王谋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经过分析归纳,上述义项的层次关系确定如下: 抽象意义的走向 就位登上君主位置 走向,靠近 就席在酒席桌上 就在此时此地就(副词)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上表序列大体符合词义发展脉络。由具体行为的“走向”, 发展为抽象意义的“走向”;由一般的“就位”,到特指“登上 君位”;由泛指“就席”,到专指“就酒席座位”;由动词虚化 为副词。从古字形上看,甲骨文写作 ,像一人走近食物 前就餐,用这种日常常见的事象表示动词走向,靠近。证 明多义归纳所确定的本义是正确的。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词的本义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由主观认定的。因此,分 析词的本义要根据客观材料,一要分析汉字字形,看汉 字的形体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但这种分析可能是主观的 ,可能是不准确的,因此还要看古书的用例。看看古文 献中古人是如何使用这个词的。分析词的本义,我们必 须用两结合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利用字形分析本义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字形的变化 汉字的字形在不断的变化着,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 篆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 根据变化了的汉字的形体分析出来的本义可能就是错误的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许慎的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形体进行分析,探求本义 ,与甲骨文、金文相比,篆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 如:“臣”,篆文写作“”,许慎解释为“牵也,事君者也。象 屈服之形。”这个解释是有问题的。所谓“牵也”,这是声训 ,“臣”与“牵”同属真韵,古音相近,古人常用一个同音字 或近音字来解释另一个字,这种释义的方法叫声训。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牵”有捆绑的意思,据此,有些文字学家就认为:“臣”字象一 个人被绑起来的样子。但是,我们一分析甲骨文、金文中的 形体,就知道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甲骨文金文都象一个竖 起来的眼睛。郭沫若说:“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 古代在侍者低着头,不能正视主人,所以郭沫若从人的俯首 目竖来解释屈服之形,就显得比较合情合理。形体搞清楚了 ,字义的分析才有正确的前提。由此可见:正确地识别字体 是正确地分析本义的关键,初学者一定注意这一点。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要注意字义和字形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 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这就是造字时 候的本义。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 ,还必须要有语言资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 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离开了语言资料,只作单纯的字形分析,就很容易流于主观臆测。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如“乃”,古文字作拐好几个弯的形状,这个字形到底表 示什么意思呢?至今搞不清楚。郭沫若先生认为象“奶头 ”,人们多不信,因为没有古文献能够证明这个词义。实 际上,我们只要知道“乃”在甲骨文、金文中是个虚词就 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分析它的本义。因为古书中都没 有用过这个词义,又何必去分析它的本义呢?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再如“笑”,表示“高兴”,但为什么要从“竹”呢?这个字义与 字形之间毫无联系,象这样的字,古书上没有用例,它的 原始意义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所以就没有必要去分 析它的本义。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要注意吸收古代文字学家、经学家对字义研究成 果。许慎的说文解字,我们前面已经作过详细地 介绍。这是一部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探求词的本义的 书,我们在分析词的本义时就应该注意参考这部书, 同时还应该注意吸收其它的文字学家、经学家对于分 析。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例如; 俭:从人佥声,是个形声字,但从“人”字旁不太容易分 析出它的本义来,我们就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 说文:“俭,约也。”“约”是什么意思呢?许慎的解释 还是比较费解。段注说:“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 侈之义。”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有人通常把“俭”理解为“节省、节俭、节约”,段玉栽 用了“不敢放侈”这四个字,这个注释是有考虑的。把 “俭”的词义注释的比较宽。“不敢放侈”用在经济上就 是不敢放手花钱,就是不乱用财物的意思,也就是 节省的意思。用在人的行为上,就是指人的行为检 点,不敢放肆,处处约束自己,所以,论语说“ 夫子,温良恭俭让”。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这里的“俭”,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俭,容貌收敛 ,而不放肆。”这个注释正抓住了“俭”的本义,是正确的 ,就是行为检点,不乱来,所以古人常把“恭俭”二字放在 一起说。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说“恭俭下人”,是说对人 很恭敬而且在态度上常常约束自己,表示在人之下,对 人很恭敬,很客气。象这样的词的本义,我们只有借助 于前人的注释,才容易搞清楚。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二、关于词的引伸义 在词义系统中,所谓引伸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 申出来的意义。换言之:就是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 出来的意义。例如: 【引】 延续 : “子子孙孙,勿替引之。”诗经 引导 : “黄耇台背,以引以翼。”诗经 撤退: “秦军引而退。”战国策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掌握本义是基础,但只靠本义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 通过本义去分析引申义,这样掌握本义才更有意义。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可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绥:有“安”的意思,三国志诸葛亮传“思靖百姓 ,惧未能绥”。意思是说,本想使百姓安定,担心还 未能做到安抚他们。现在的“绥宁”、“绥怀”的“绥”都 表示“安”的意思。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绥:本义是指车上的绳带,供人乘车时做“拉手” 用,有以平衡身体。故论语乡党“升车必立 正,执绥。”意思是说:孔子上车一定站好,拉着 扶手绳。庄子让王“王子搜援绥登车。”绥: 就和今天公共汽车上的拉手、地车上的拉手类似 ,能帮助人保持身体的平衡,所以,引申出“安、 安抚”的意思,是很自然的。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可以以简御繁地掌握词义 例如:信,诚也。说文一般的诚实守信信约、 盟约凭证信使消息书信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弃君之命,不信。”荀子 “以继好结信。”左传 “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信不合号不应者,伯长以上辄止 之。”墨子 “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世说新语 “忽得炎州信,遥从月上传。”得广州张判官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春前。”谢李六郎中寄新蜀 茶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3.学习本义和引申义,能帮助我们区分古今词义的异 同。 例如“时”,本指四时,即四季的意思。论衡难岁 “积分为日,累日为月,连月为时,计时为岁”。即由 分累计为日,由日累计为月,月累计为时,时累计为 岁。可见,“时”是计时单位,今天的计时顺序是:日 月季年,而古人则是:日月时岁。顾炎武说:“古无 以一日分为十二时之说。”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可见,分析了“时”的本义就能了解到古今词义所发生 的变化。顾还说:汉代以后,历法建立,一日分为十 二时。这里的“时”和我们今天的“时”接近,但还是不同 ,因为我们一日分为二十四时,而且叫做“小时”。为 什么叫“小时”,就是相对于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