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质量审核中不合格项的判定湘潭市中心血站质 管 科张锦泉1主要内容v一引言v二不合格项分类v三不合格项性质的判定v四不合格项的一般判定原则v五结语2一引言v“不合格(不符合)”的定义:“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v“规定的要求”来自有关的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质量手册、各种程序文件、管理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等必须遵循的文件 。3v不合格项的判定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核心工作,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 v由于每个审核员的审核背景、审核经验、审核资历、专业素质和个人审核风格的不同,对开具的不合格项也会有所不同,各有倾向性。 v作为受审核方则要对每一个不合格项都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便强化自身的管理行为。 4二不合格项分类v质量审核中不合格项分为三类:v(一)体系性不合格。 v(二)实施性不合格。 v(三)效果性不合格。 5v(一)体系性不合格。v指体系文件与标准、法规等不符,或有较严重的实施性不合格。例如:审核中发现质量手册主要 内容在几个关键部门未得到贯彻,各部门执行的 文件与手册有关要求也不完全相符,这些将被判 为体系性不合格。6v(二)实施性不合格。v指一般的未按体系文件实施。例如:虽然规定了定期评定合格供应商名单和按名单采购。但实际 上名单编制后,多年来从未重新评定和修改,也 不按名单采购。这项判为实施性不合格。7v(三)效果性不合格。v指体系文件规定符合标准,法规,也确实实施了,但实施不认真或效果未能达到要 求。8三不合格项性质的判定v不合格项性质分以下两类:v1严重不合格项v严重不合格项通常指体系运行出现系统性、区域 性失效或缺陷。 v2一般不合格项v一般不合格项指对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或体系 文件的要求而言,是个别的、偶然的、孤立的性 质轻微的问题;对保证所审区域的体系有效性而 言,是次要的问题。 91严重不合格项v(1)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或体系文 件的要求严重不符。 v(2)造成系统性失效的不合格(可能需要由多个一 般不合格去说明)。 v(3)造成区域性失效的不合格(可能需要由多个一 般不合格去说明)。 v(4)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项。 v(5)违反法律、法规的不合格项。102一般不合格项v(1)明显不符合文件要求的不合格项 。 v(2)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项。 v(3)造成质量活动失效的不合格项。 11四不合格项的一般判定原则v(1)以客观证据的事实为依据。 v客观的证据可以是:a文件b记录;c观察到的事实;d主管领导说的(应验证);e当 事人说的、做的等。v文件审查和现场审核都要检查体系文件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符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防止合理不 合法、合法不合理等情况存在。12v(2)就近不就远原则。v不合格事实与标准条文哪条最接近,就判为哪条。有适用的具体条款一般不用综合性条款。例如:对标准中要求有记录而无记录时,应判到对应 的条款,而不判到“记录控制程序”;不合格品 未加标识应判到“不合格品控制”,不应判到“ 标识和可追溯性”。13v(3)慎用原则。v尽量少判标准中直接涉及到最高管理者要求的条款,如质量方针、管理评审等,如判断上述条款 有不合格项,往往意味着体系失效,且主要责任 是最高管理者,其不合格项所引起的随后措施, 可能会涉及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所以应慎判。14v(4)能细则细,不能细则粗的原则。判不合格项 时,最好能判到小条款。v(5)由表及里原则。如果既给出不合格的事实,又给出证实的原因,按原因的适用条款判。v(6)最有效原则。当存在多种判断时,按最有利改进或改进最易见效的条款处判。15v(7)查找直接原因。例如:查一加样器已使用两 年多,从未检查过是否达到规定的加样精度。造成此项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加 样器使用者的问题,有加样器使用科室主任的问 题,但直接原因是仪器设备主管部门未按规定进 行检定、校准。v(8)从各种可能性寻找证据。例如:某员工未按 操作规程操作。但原因可能由于未经培训;也可 能员工无法在现场找到操作规程;还可能找到了 操作规程但只凭经验等,那么判断的依据就不同 了。16v(9)由此及彼、由浅人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透过支流看主流。v例如:某采血人员在采血时未对采血称进行校准从而采了少量的血,导致了血液的报废。从表面 看,是未按文件操作,实质是因为操作者未经过 采血称校准的培训或者是操作者素质差,缺乏基 本的质量常识,不能自觉地按操作规程办事。用 “培训”,而不用“过程控制”。17五结语v总之,在质量体系审核中,不合格项的判定,需要详细掌握标准的要求和不断地通过实践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不合格项的判断技巧。 18文中看法系个人工作体会,祈望大家批评指正! 19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