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构体系】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 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不要将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和“否定”同哲学上 讲的“肯定”和“否定”混为一谈。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 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 在和灭亡。事物的存在是事物内部的“肯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 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决定的。(1)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两者表 现为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和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 方面,即肯定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它事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另一事物转化的方 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 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在斗争中战胜了肯定方 面,取得支配地位并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的 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事物实现了对自身的否定,于是 旧事物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新事物。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极力维护 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极力推翻 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极力维护 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极力推翻 资本主义制度肯定方面肯定方面否定方面否定方面结果:旧事物被替代,新事物 产生,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社会主义社会新芽是对 的否定。在这里旧事物是 ,新事物是 种子 种子新芽我把虫子踩死,大风摧折了庄稼, 写上一个“A”然后又把它涂掉,这些是 不是否定? 这些否定的力量来自于哪里? 这些否定是不是哲学上讲的辩证的 否定呢? 它们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新芽是对 的否定。在这里旧事物是 ,新事物是 种子 种子新芽克服克服 保留保留 增添增添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旧事物新事物发展发展联系联系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 因素2 2、辩证法的否定的特点:、辩证法的否定的特点: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 ,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前 进和发展。(发展的阶段性)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辩 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 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 素,这就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发 展的连续性)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 一切,结果将是什么?一切,结果将是什么?肯定一切肯定一切抹煞了新旧事物的界限,从根本上否抹煞了新旧事物的界限,从根本上否 定了发展,定了发展,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否定一切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辩证否定观,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 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探探 究究 活活 动动P.75P.75想一想:对待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如果采取形而上学的两种极端的态度,将会导致什么错误?全盘肯定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全盘肯定 对外来文化全盘否定全盘西化论虚无主义复古主义封闭(守旧)主义3 3、辩证否定观的、辩证否定观的实质实质是是“扬弃扬弃”扬扬弃弃否定、克服否定、克服肯定、保留肯定、保留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扬弃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比较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 动力否定与 肯定的 关系否定同联 系和发展 的关系事物自身的否事物自身的否 定定外力的否定外力的否定实质是实质是 扬弃扬弃” ”, 即既肯定又否定即既肯定又否定 、既克服又保留、既克服又保留把否定与肯定绝把否定与肯定绝 对地割裂,主张对地割裂,主张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肯定一切, 要么否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是联系和发否定是联系和发 展的环节展的环节否定是联系和发否定是联系和发 展的中断和停止展的中断和停止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是不是迷信专家的 意见?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是不是不要书本知 识,不尊重权威,抛弃专家的一切意见?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书本知识和权威?(2)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1)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3)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4、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辩证否定观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 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 唯书,只唯实。同时要尊重书本知识, 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 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本质: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关系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1)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也包含对现存事物 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也就 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结合课本P 77对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实质 的阐述,说说看,你是如何看待当前资本主义社 会的存在和发展? 2、一旦有一天,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目标“共产主 义社会”实现之后,你认为人类社会还会继续向 前发展吗?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本质?材料阅读: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到这里方是 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 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 长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俄国科学家巴普洛夫说过:“怀 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如果哥白尼不对地心说提出怀疑,他怎能提出日心 说?伽利略不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观念提出怀疑,他 怎么能提出自由落体定律?爱因斯坦不对牛顿时空观提 出批判,他又怎能创立相对论呢?上述材料体现了怀疑、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之间 有怎样的密切关系?(1)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 什么作用? (2)我们常说,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种什 么关系?敢于敢于突破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成说,敢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成说,敢 于于破除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这是落后的思想观念,这是“ “破破” ”;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实际,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实际,提出提出新问题,新问题,寻寻 找找新思路,新思路,确立确立新观念,新观念,开拓开拓新境界,这是新境界,这是“ “ 立立” ”。二者是二者是相辅相成相辅相成的关系的关系.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本质: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关系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1)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也包含对现存事物 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也就 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 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破 B、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 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 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 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 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2、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 ,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 ,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彻底砸 烂旧社会的一切 “扬弃” 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 连续性的统一A、 B、C、 D、3、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4、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 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 有意识破除,则可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 这就要求我们 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在思维过程中,要 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 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要敢于打破常 规,进行逆向思维 A、 B、 C、 D、5、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 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 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 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 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 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6、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 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7、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 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 也反对排外。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 据是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