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节日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盘点中国传统节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 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 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 重阳等 6种春节 ,这些都是被我们所熟知的 中国传统节日,还有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 的节日,像火把节,开斋节等等,以及已经 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不为现代人所知的一些传 统节日,如天贶节,春龙节等等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 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 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 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 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 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 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传统节日的背后或承载一段历 史,或蕴藏一个典故,或写就一纸神 话,可以说,每一个节日都是我们永 恒的财富。这些节日的由来看起来充 满了人文的主观意味,实际上也受到 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今天,我们就 几个典型例子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节 日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牵连。春节:起源: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 的传统节日,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 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 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据记载, 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习俗: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 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 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 ,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年夜饭就选在这天 晚上。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 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像扫尘, 贴春联,放鞭炮,倒贴福,年画,守岁,压岁 包,拜年,还有一些食俗,如腌腊味,蒸年糕 ,包饺子等等。年夜饭蒸年糕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拜年压岁包那么,春节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 系呢?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 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 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 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 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在 新旧交替之时设立一个这样节日寄托了人们对 新一年开始的美好期许。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 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 农耕经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 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 成了一些农事习俗,创作了农事诗、各式 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中国 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 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 “载”,夏代叫 “岁”,周代才叫“年”。“载”、“岁 ”、“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说文 。禾部:“年,谷熟也。”谷子一年一熟 ,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 。 清明起源: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 与暮春之交,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 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 一种固定的风俗。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 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 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 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除扫墓外,清明这天还有许多活动习俗,像放 风筝,踏青,插柳,蹴鞠,荡秋千等等。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 ,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在温州这一带有吃 清明饼的习俗,最常见的就是用鲜嫩的竹笋、豆 腐、猪肉、咸菜作馅,上海清明节时则有吃青团 的风俗,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扫墓蹴鞠清明果放风筝清明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光从名字上看,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古代,劳动人民用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进 行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 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 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 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 系。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 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 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 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就有清明踏青, 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唐代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 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里的雨水纷纷的天气,一般是指我国南方 春季的锋面降水现象,清明时节,北方的冷 空气还有一定的残余势力,与长江流域的暖 湿气流发生交汇,产生降水,势力相当时, 形成的锋区在这一地带来回摆动,雨区也随 之就地徘徊。 中秋 起源:定于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 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 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 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 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 地神的遗俗。习俗:吃月饼,赏月,祭月,舞火龙,玩花 灯等等,还有很多有关中秋的传说,嫦娥奔 月,吴刚伐树等等。舞火龙玩花灯嫦娥奔月月饼赏月中秋与地理环境中秋与月的阴晴圆缺息息相关,八月为秋季的 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 ,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此夜,人 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 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又称为团圆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 ,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 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 地庆祝丰收。端午 起源: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 阳节、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 瘟疫的节日,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如果说中秋是月亮的节日,端午便是是太阳 的节日。习俗: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 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 术、白芷,喝雄黄酒。吃粽子和赛龙舟,是 为了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 、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划龙舟粽子插艾叶端午与地理环境: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 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 以才有端午求平安、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 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 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 壁门窗,饮蒲酒等,实际上是与这个时候的气候 息息相关。甚至与划龙舟的由来也有关,闻一多 先生在端午考中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 ,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 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夏季常见的 水旱之灾。最后想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重阳节起源: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 “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 相重,故而叫重阳。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 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 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习俗:亲人们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 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祭奠前人。菊花酒重阳糕赏菊重阳与地理环境九月初九,天气辗转入秋,寒意渐浓,重阳节 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很适合登高远眺。吃重阳糕,因“糕”与萸“高” 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 以自慰。同时,重阳之际,菊花盛放,正是赏 菊的最好时候。通过对我国几大传统节日的盘点,我们不 难看出它们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 因素在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上起到了重 要甚至决定的作用,传统节日的制定由来 并不是单纯主观性的行为,融合客观的地 理环境因素,比如地形,气候,植物等等 能够很好得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上这些 丰富多彩的节日的形成过程。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 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 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 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面对这种 情况,政府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 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 这对保护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 谐的关系 ,传统节日中天人合一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在踏青、观 星、赏月、登高玩秋等活动中,人们放松心情 ,找回童真,发现乐趣。当今世界,科技与工 业日益发达,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征服 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都值得我 们正视,节日是联系我们与自然地纽带,我们的节日来源于自然,应当回归自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