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清小说名著导读第三讲 水浒传导读本讲主要内容:n1水浒传的成书过程n2水浒传题材及价值内涵的多元性n3 关于水浒传的评价问题n4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n5水浒传名篇赏析1.1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差异n1.1.1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依据史料 的比较n三国演义主要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 三国志注所引的大量野史别传。关于三国时期重要 人物和重要事件的资料比较完备和详细。n水浒传所描写的宋江起义,尽管宋史、东 都事略、三朝北盟会编均有记载,但非常简略 。n1.1.2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在民间流传的比 较n由于历史材料完整、详备而且富于小说色彩,三国故事一 开始就形成了长篇规模。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骄儿诗说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为不可分割的长篇整体 。三国故事的长篇规模和结构形式,后来一直保持在稳定 状态。n 水浒故事没有现成的大量情节和细节可以运用,民间说 话人只能根据零零星星的传闻加以想象来“捏合”,结果 ,水浒故事最初不是以鸿篇巨制的面目出现,而是属于短 篇的“小说”门类。宣和遗事的重要价值n到了南宋末年,以宣和遗事的产生为标志,水浒故事完n成了第一次向长篇的过渡。宣和遗事并非专讲水浒故事。水n浒故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人称之为“梁山泺纪事本末”。n它显示出水浒故事的两个重大变化:n一是规模不同。n早期的水浒故事是短篇的,英雄们各自独立地出现在不同的“小说” 话本中,宣和遗事将三十六人集中在一起,虽然篇幅不长,但 它以提纲的形式具备了长篇“讲史”的规模。n二是结构形式不同。n说话中的“小说”关注的是某个人物的命运,因而往往以人物为线索 来组织情节,这从早期水浒故事以人物标题的方式也可看得出来。1.1.3 文人改编三国故事和水浒故事的比较n结构:n罗贯中改编三国故事,无须在整体安排上苦心思虑,“讲史”话本以历史事件作为中 心线索的结构形式对他仍然适用。水浒传尽管在它之前已经有“梁山泺纪事本 末”这样的长篇布局,但对于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水浒故事却不再适用,需要花一番 重新结构的功夫。最大的变化是:施耐庵改编的水浒传不再像“梁山泺纪事本 末”那样以历史事件作为中心线索,而是更多关注水浒英雄的个人命运,其中的若 干重要人物都有相对独立的传记,作者采用“列传”的手法将他们连缀在一起。n关于情节: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并确已产生了大量的异于历史记载的故 事,但是,既然有着详备的史籍可供依傍,罗贯中便有意剔除了民间说话和戏曲 中的许多情节,而以朴实地重述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写作宗旨。而水浒传却主 要依赖虚构,它必须从两个方面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一是具有可与历史事实抗 衡的真实感;二是具有可与历史事实抗衡的吸引力。n技巧:三国演义悬念技巧的非生活化倾向;水浒传悬念技巧的生活化 倾向。n语言:三国演义半文半白;水浒传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1.2水浒传的成书过程n主要繁本有:n1,水浒传一百卷,明万历己丑印,有天都外臣序。2,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明万历 年容与堂刊, 有李贽序。3,钟伯敬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明末四知馆刊,有钟 惺序。4,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明末刻本,大涤余人识。n5,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明万历间袁无涯 刊,有李贽序、杨定见小引。n6,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回,明崇祯旧刊贯华堂本, 金圣叹删定。n主要简本有:n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十回,明末雄飞馆刊(与 三国演义合刻,题英雄谱),有“熊飞弁言”。n忠义水浒传十卷,一百十五回,清初金陵德聚堂刊 (与三国演义合刻,题英雄谱汉宋奇书) 。n第五才子书一百二十四回,清大道堂刊,陈枚简 侯序(后附雁宕山樵水浒后传)。2.1水浒传题材的两个主要特征n其一,水浒传的题材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用丰 富多彩来形容。n其二,水浒传的题材一方面是丰富的,另一方面 又有其占主导地位的题材,即豪侠故事。从豪侠特殊 的人文立场和水浒传对某种情调的偏爱出发,豪 侠们被写成一群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与关心事业和家 庭的常人不同,他们对这二者看得很淡,甚至可以说 不在考虑之列。2.2水浒传的价值观问题n宋代:“乱自上作”,批判现实政治,“官即盗”、“官不 如盗”的命题应运而生。n元代:梁山泊成为“替天行道”的理想乐土。作家们经 由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的批判。n明代:强调“乱自上作”、“官逼民反”。n总结:对豪侠的热情洋溢的赞美、对绿林好汉生活的 真实描写和对社会政治的尖锐批判共同构成水浒传 的主要内容。毛泽东评水浒传n毛泽东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 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 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 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 腊。”n“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 、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 愿意投降。” 3.1李贽忠义水浒传序n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 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 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 ,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 服毒自忠义之 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 为一百单八人之主。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 亡已过半矣。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 二童就计于混江。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几明哲, 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 。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传其可无作欤 !传其可不读欤!3.2怀林梁山泊一百单八人优劣n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为善为恶,彼俱无意。宋江用之便 知有宋江而已,无成心也,无执念也。藉使道君皇帝能用之,我知 其不为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矣。其次如石秀之为杨雄,鲁达之 为林冲,武松之为施恩,俱是也。若夫宋江者,逢人便拜,见人便 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学,真 强盗也。然能以此收拾人心,亦非无用人也。当时若使之为相,虽 不敢曰休休一个臣,亦必能以人事君,有可观者矣。至于吴用,一 味权谋,全身奸诈,佛性到此,澌灭殆尽,倘能置之帷幄之中,似 亦可与陈平诸人对垒。屈指梁山,有如此者,若其馀诸人,不过梁 山泊中一班强盗而已矣。何足言哉!何足言哉!或曰其中尽有事穷 势迫,为宋公明勾引入伙,如秦明、呼延灼等辈,岂可概以强盗目 之?予谓不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便是强盗耳。独卢俊义、李应 在诸人中稍可原耳,亦终不如祝氏三雄、曾氏五虎之为得死所也, 亦终不如祝氏三雄、曾氏五虎之为得死所也。3.3金圣叹水浒传第35回评n一部书中,写一百七人最易,写宋江最难。故读此一部书者,亦 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盖此书写一百七人处,皆 直笔也,好即真好,劣即真劣。若写宋江则不然。骤读之而全好 ,再读之而好劣相半,又再读之而好不胜劣,又卒读之而全劣无 好矣。夫读宋江一传而至于再,而至于又再,而至于又卒,而诚 有以知其全劣无好,可不谓之善读书人哉!然吾又谓:由全好之 宋江而读至于全劣也,犹易;由全劣之宋江而写至于全好也,实 难。乃今读其传,迹其言行,抑何寸寸而求之,莫不宛然忠信笃 敬君子也。篇则无累于篇耳,节则无累于节耳,句则无累于句耳 ,字则无累于字耳。虽然,诚如是者,岂将以宋江真遂为仁人孝 子之徒哉。史不然乎?记汉武,初未尝有一字累汉武也。然而后 之读者,莫不洞然明汉武之非是。则是褒贬固在笔墨之外也。呜 呼,稗官亦与正史同法,岂易作哉!岂易作哉!4.1宋江形象和招安问题n宋江的理想是做朝廷的忠臣良吏,改善吏治,承担起清官的职能, 思想性格中缺乏对现存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的叛逆性。n“晁盖事件”是展开宋江思想性格矛盾斗争的 一个关键。n“逼杀阎婆惜”迫使宋江走上叛逆之路,但叛逆性与忠义思想交错 在一起。n梁山英雄劫法场,促使宋江向叛逆道路迈进一大步。n“同以忠义为主,替天行道”,成为宋江招安思想的主线。4.2梁山起义失败的原因分析:n1,历史及社会条件的限制。由于当时没有新的生产力 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也就不可能产 生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起来的正确有领导者。n2,起义军领导层中成分结构的演变,与导致招安的结 局有密切关系。n3,封建统治者的反革命两手政策也发挥了作用。4.3从宋江与李逵的关系看水浒主题思 想的表现及其矛盾性n4.3.1 宋江与李逵思想性格的相同点或者相似点 深化了水浒主题思想中的“忠”与“义” 成份。n水浒里面的“忠”与“义”,不仅有着忠于封建 阶级以及忠于最高统治者的一般性意义,而且还带有 主持社会正义、为民请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积极 因素,所谓“打家劫舍”、“替天行道”就是“忠” 与“义”在水浒一书中的高度体现。n4.3.2 宋江与李逵思想性格的对立加深了水浒 主题思想的矛盾性。n其一,在对待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态 度上,两人的政治态度有着极为鲜明的不同。n其二,在对待招安的问题上,宋江与李逵则是完 全对立,没有任何调和余地的。第16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n鹧鸪天:n 罡星起义在山东, 杀曜 纵横水浒中。可是七星成聚会 ,n却于四海显英雄。人似虎,马如龙,黄泥冈上巧施功 。满驮n金贝归山寨,懊恨中书老相公。n话说当时公孙胜正在阁儿里对晁盖说:“这北京生辰 纲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只见一个人从外面抢将 入来,揪住公孙胜道:“你好大胆!却才商议的事, 我都知了也。”那人却是智多星吴学究。晁盖笑道: “先生休慌,且请相见。”两个叙礼罢,吴用n道:“江湖上久闻人说入云龙公孙胜一清大名,不期今日此处得 会。”晁盖道:“这位秀士先生,便是智多星吴学究。”公孙道: “吾闻江湖上多人曾说加亮先生大名,岂知缘法却在保正庄上得 会贤契。只是保正疏财仗义,以此天下豪杰都投门下。”晁盖道: “再有几位相识在里面,一发请进后堂深处见。”三个人入到里 面,就与刘唐、三阮都相见了。众人道:“今日此一会,应非然须 请保正哥哥正面而坐。”晁盖道:“量小子是个穷主人,又无甚 罕物相留好客,怎敢 占上。”吴用道:“保正哥哥,依着小生且请坐了。”晁盖只得坐n了第一位,吴用坐了第二位,公孙胜坐了第三位,刘唐坐了第四n位,阮小二坐了第五位,阮小五坐第六位,阮小七坐第七位,却n才聚义饮酒。重整杯盘,再备酒肴,众人饮酌。n吴用道:“保正梦见北斗七星坠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n义举事,岂不应天垂象。此一套富贵,唾手而取。我等七人和n会,并无一人晓得。想公孙胜先生江湖上仗义疏财之士,所以得n知这件事,来投保正。所说央刘兄去探听路程从那里来,今日天n晚,来早便请登程。”公孙胜道:“这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n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晁盖道:“黄泥冈东十n里路,地名安乐村,有一个闲汉,叫做白日鼠白胜,也曾来投奔n我,我曾赍助他盘缠。”吴用道:“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n人?自有用他处。”刘唐道“:此处黄泥冈较远,何处可以容身?”n吴用道:“只这个白胜家,便是我们安身处,亦还要用了白胜。”n晁盖道:“吴先生,我等还是软取,却是硬取?”吴用笑道:“我n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n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攧着n :“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n策!”吴用道:“休得再提。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n只可你知我知。”晁盖便道:“阮家三兄且请回归,至期来小庄聚n会。吴先生依旧自去教学。公孙先生并刘唐,只在敝庄权住。”n当日饮酒至晚,各自去客房里歇息。n 次日五更起来,安排早饭吃了。晁盖取出三十两花银送与阮n家三兄弟道:“权表薄意,切勿推却。”三阮那里肯受。吴用道:n“朋友之意,不可相阻。”三阮方才受了银两。一齐送出庄外来。n吴用附耳低言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