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薛砺若宋词通论:林逋 的点绛唇为词中咏草的杰作, 词境极冷绝凄楚,与欧阳修的少 年游,梅尧臣的苏幕遮,都 为咏春草的绝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 、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 调。”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金谷】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石崇金谷诗序 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所以后来南朝江淹 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 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 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 与抒情于一炉,在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 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 愁。整首词的语言清新柔婉,属婉约一 派。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欧阳修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这 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序更迭、阳春初临而发,故曰“吟魄”。 【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 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因为赋中又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所以欧词中出现 “江淹浦”与“离魂”字面。【忆王孙】本自“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 )。 此词借咏春草而赋别,抒写离别 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 的感受,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 系列离别相思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 步深化。全词以写意为主,全凭涵泳的 意境取胜。 王国维认为,其上片“语语都在目前”,是成功的,而下片则是失败的 。事实也确是如此。上片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三月春色的美妙图画 。作者意在咏草而着墨于人,写一深闺少妇,凭栏远眺,睛川历历,碧草 连天,她的心也随之飞向天涯,系念着远行的亲人。这里直接写草的虽然 只有“暗碧”一句,但读者却从少妇的思绪中感受到萋萋芳草,绿遍天涯了。 象这样写无情草木映入思妇之眼,融进离人之情,就不仅境界广远,而且 真切动人。下片呢?还是紧扣春草来写的,但却连用了三个典故。然而, 这三个涉及春草的典故所出的三篇作品,所写的生活境遇,思想情感,是 各不相同的。虽然同样描绘了春草,但三者的具体意蕴却差别很大,把它 们堆砌在一起,既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也没有表达出真切的情感。 不知典故出处的人,读来固然不知所云;知道典故出处的人,也只懂得下 片事事都说春草,除了感到由辞采、声律带来的低度的形式之美以外,很 难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总之,这首小令的上、下片,创造了两种不同的审 美境界,给予人两种不同的审美感受。它虽然早就引起了中国古代理论家 们的注意,但直到王国维才用一对相反的审美概念对它作出了理论概括, 这就是所谓“隔”与“不隔”。王国维说: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 不隔,延年(颜延之)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黄庭坚)则稍隔矣。“池 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了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 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阂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苏幕遮 草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 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 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 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 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 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 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 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 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 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 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 世之感。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 耐人寻味。 林逋(9681028 )字君复,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 少孤力学,恬淡好 古。初游江淮间, 后归隐杭州西湖孤 山,赏梅养鹤,经 身不仕,也不婚娶 ,旧时称“梅妻鹤 子”,赐谥和靖先 生。 欧阳修(10071072)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 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 江西)人。谥文忠。主张文章应 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 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 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 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 ,承袭南唐余风。对宋代金石学 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梅尧臣 (10021060)北 宋诗人。字圣俞,宣城(今 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 ,故又称“梅宛陵”、“宛陵 先生”。诗著名,与苏舜钦 齐名,世称“苏梅”。其诗反 映现实生活,寓意深远,质 朴自然,风格平淡委婉,在 北宋诗坛影响颇大。亦能词 。有宛陵先生文集。梅 尧 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