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專題研習: 釐訂題目和整理資料的省思為新高中通識教育作準備: 提升初中學生探究能力的校本發展計劃講座莊璟珉先生 14/11/2009想一想 學生在設定題目時,通常會出 現什麼問題呢? 試與鄰座的老師 討論吧!探究題目 =範疇? 所訂的探究題目會否太闊?只是一個範疇 ?例如推行普選對經濟的影響,當中 經濟所指的是什麼? 是指國民生產總值 ?吸引外資?應有所具體指涉。經 濟 層 面文 化 層 面環 境 層 面社 會 層 面政 治 層 面探究題目 =資料? 所訂的題目會否屬於資料性,沒有探究的空間?例如: 特首是怎樣選出來? 立法會的職責和權力 世界上推行民主制度的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體制 基本法如何保障市民的政治和公民權利香港法院分為多少層次?上訴的最高層是什麼? 可改為:特首應怎樣選出來,才算體現民主選舉方式?從xx事件中看立法會如何運用職責和權力探究題目 - 焦點不清? 同學所界定的研習焦點的字意不夠清晰,例如: 資訊科技對香港市民的影響 當中提及的資訊科技,究竟是指什麼?因為 它其實可以包含廣泛的事物,因此同學應先界定 資訊科技是指什麼,例如網上討論區對青 少年道德和價值觀的影響。 又例如: 中、日關係的轉變 同學所指的中、日關係,究竟是指什麼關係 ?界定字義在議題研習時必不可少,避免只用統 稱或泛稱而不作解釋。同學應先界定想探究的是 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或民間關係 為研習的重點。探究題目 - 包含多個問題 不少同學在制定題目時,想研習的問題包含多於 一條研究題目,這樣就令研習變得十分龐雜,例 如: 什麼是中西醫的根據、方法、成就、未來發展 、選擇因素?是次研習希望瞭解中學生對中西醫的 取向。 研習問題的方向若多於一項,較難處理;另外則 資料太多,若同學處理資料的能力不足,那麼便 難以運用及理解所得的資料。 因此,同學應選取一個或兩至三個的研習方向, 避免一個研習之中包含多個研習方向。探究題目 - 貫穿的年份太長 同學應避免題目橫貫的年份太長。以一個中學生 來說,要在一份有字數限制的議題研習的報告中 ,交代橫貫多年的事件或問題的來龍去脈,是不 可能的。 例如: 中、美外交風雲六十年 我們希望了解兩國 人民在民生、文化事務上的往來。 自從改革開放而來,中國如何利用外交政策提 升國際地位? 試想,以一個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有能力綜合和 整理一個國家在五、六十多年以來的外交發展嗎 ? 老師應留意同學設定的年期,若改為中、美近 年的軍事外交關係,那是更可行的做法。如何協助學生釐訂題目: 提昇思考能力方法 Venn Diagram概念1概念2獨有特徵獨有特徵共同特徵民主自 由保障少數人利益、 有法可依、互相尊重 6 W思考方法如何協助學生釐訂題目: 提昇思考能力方法什麼是普選 ?WhatWho 誰人可投票 選出?Why?普選為什麼 要推行 ?How? 怎樣提名和 選出候選人 ?Where?哪裡在值得 參考的經驗 ?When 何時適合 推行普選?如何協助學生釐訂題目: 提昇思考能力方法Nature 自然生態Economy 經濟活動People 人物Culture 文化活動如何協助學生釐訂題目: 提昇思考能力方法研究題目 國民身份認同是灌輸,抑或知識和情感培育出來 ?有什麼我 已經知道呢 ?有什麼我 仍未知道呢 ?如何協助學生釐訂題目: 提昇思考能力方法事件1事件2事件3事件4事件5事件6概念的解釋搜集的資料 欠缺重心? 所搜集的資料會否欠缺重心?未能對應問題?歷 史 源 由 發展 經過結果不同 論據不同 論點其 他 影 響眾多假設 Lasse and Clemmons (1998)在安排學生進行專題研習前,可先規劃如 何培養學生閱讀的策略 認識參考書的各部分、重點摘要的搜尋方 法、索引的使用、目錄的使用、搜尋參考 的資料、挑選可用材料、作筆記策略、從 口頭報告摘要筆記、將筆記建立架構系統 、充實筆記內涵、學習訪談技巧、反思學 習內容等。如何協助學生釐訂題目: 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 Lasse and Clemmons (1998) 1. 產出研究主題的概念 2. 選擇研究主題並使其明確化 3. 以書面資料將欲解答的問題列出 4. 整合資料 5. 執行定期自我評鑑 6. 書寫及組織研習筆記 7. 書寫草稿 8. 修訂及出版報告 (歐慧敏, 2004)如何協助學生釐訂題目: 指導學生進行研習 Campbell, Campbell, Dickinson(1999)1. 確認重要的概念,或先決定一個開放式計 劃所需的知識 2. 學生參與規劃研習 3. 確認所需的材料和資源,例如社區的人物 4. 帶領學生經歷計劃的各種階段,從研究動 機、執行、修正、發表、回應到評估,甚 至到新的或後續研習規劃。(歐慧敏, 2004)如何協助學生釐訂題目: 指導學生進行研習想一想 學生在蒐集、分析資料時,通常會出現 什麼問題呢? 試與鄰座的老師討論吧! 中學生較喜歡做問卷,但問卷的一些限制是: 1. 回應者的可信性(誰人被抽樣?何時抽樣? 何地抽樣?) 2. 回應的數量影響問卷的代表性 (中學生能力問題) 3. 回應往往局限於是或否,贊同或 不贊同,未能深入瞭解意見。 4. 中學生制定問題時,往往從印證角度出發,容 易產生引導性問題。其他搜集資料方法:訪問、觀察、統計、攝錄等搜集資料方法 側重單一途徑 ?搜集資料方法 能否找到訪問對象? 其次,老師應留意同學會否選擇一些較難在現實 生活或實地考察過程中找到相關和具體的資料的 題目。例如: 國家農業科技的發展如何改變廣州市民的生活 習慣。 內地港資企業對保八的意見。 同學應細想一下,他們容易找到具體的農業科技 發展或找到港資企業員工和行政人員接受訪問嗎 ?這不是容易找到資料的題目。老師可建議他們 改為制定一些較易找到具體資料的題目。 想探討的題目是現今青少年的公民意識 ,但所選用的青少年意見調查機構的資 料,卻是多年,例如1997或之前! 想探討的是2012年後推行普選特首的可 行模式但所找的資料卻是八十年尾制定 基本法時,當中有關選舉特首的討論 資料。搜集的資料 時間性問題 從學習的角度來看,以下資料來源的可信性 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當中有什麼限制? 試與組員討論。1. 政黨所做的調查 2. 報章所做的民意調查 3. 社會福利機構進行的調查 4. 大學民意調查 5. 學術報告搜集的資料 可信性問題搜集的資料 對應重點問題探討的專題所尋找的資料 孫中山的革命對中國 政治體制的影響孫中山的出生 孫中山的少年軼事 香港中學推行公民教 育的成效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 的資料 公民教育活動申請資 料 香港青少年對普選行 政長官的意見香港公眾對普選行政 長官抽樣調查以上所尋找的資料,是否對應探討的題目 ?為什麼?想一想 你對以上的分享,有什麼地方 不明白嗎?有什麼想提問的地方 ?我的筆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