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基础知识梳理: 1自然环境 (1)地貌: (2)气候: (3)水量: (4)支流、流域面积长江流域的基本概况:阅读长江流域示意图长江发源地、 流经省区、 流经地形区图4-1-3、 流经气候区、 注入的海洋 主要湖泊 主要支流安安 徽徽江江苏苏江江西西湖湖 南南湖湖 北北重庆重庆云云 南南四四 川川 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青 海海上海上海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 干流沿途流经: 11个省市注入东海(太平洋)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 以长江口北 岸(启东角 )与济州岛 的西南角的 连线为界。 长江流经哪些地形区 ?长江 中下 游平原青藏高原四川 盆地横断 山区云贵高原青 藏 高 原横 断 山 脉四 川 盆 地长江 中下 游平 原三 峡(1) 地貌 :千姿百态(2)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中游(3)水文上游下游30N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与尼罗河、亚马孙河, 居于世界第三位;年径流量近10,000亿 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37%, 在世界上仅次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居 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 米。总之,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 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中国第一大河。 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 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 量增加,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 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 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 ,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 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 ,防洪任务艰巨. 图3、读图长江流域主要资源分布主要水利枢纽 发电站:2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二滩龚嘴丹江口五强溪三峡隔河岩葛洲坝长江流域主要水电站分布 安康 铜街子你知道主要集中于长江的上中下游的哪段? 溪洛渡向家坝宜昌湖口水能资源与水资源:水资源:人们能够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各种水体水能资源: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它的大小与流量和落差成正比水利资源:包括航运、灌溉、水产和水能等方面的利用大家知道水能有什么优点吗清洁、可再生森林资源全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喜马拉雅山南坡东南林区:江西、 福建、台湾2、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小结:现在我们来对号入座,说说上,中,下 游各自的资源优势。全流域中游上游上游全流域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地理位置优越,水热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人 口众多、城市密布,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社会协作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 上、中、下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上、中、下游城镇密度有何差别?思考: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的原因找课本: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形 复杂,交通不便图4-1-6 水运条件得天独厚: 干流横贯东西 ,直通海洋 支流沟通南北,通过京杭运河联系了海河、 黄河、淮河、钱塘江水系; 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沿岸港口众多。黄金水道自然条件: 有利: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成都平原土壤肥沃,农 业发达流域内,地形复杂,便于多样化经营河流湖泊众多,水源充足水能资源丰富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动力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不利:地形复杂,平原狭小,季风气候,多洪涝等自然灾害煤、石油等能源缺乏; 社会经济条件: 有利:长江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流域内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不利:资源分布与经济分布不协调,上游经济落后,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下游经济发达,资源相对缺乏。长江 流域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概况上中下游优 势的开发存在问题的 治理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扬长避短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上游地区:1开发任务:2、问题与措施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1、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江水 切开 三个 背斜 构造 形成三峡峡谷间被向斜和 构造盆地隔开长江三峡的成因: 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三峡 工程 的 效应 效益正面效应负面效应航运防洪发电综合效益移民安置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名胜古迹问题地理问题1、三峡工程建设的效应和效益(2)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防 洪防 洪 原 因地处上游山区与中下游 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的 全部来沙来水总库容393亿立方米 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区 位 优 势库 容 巨 大(3)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 站(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发电效益社 会 经 济 效 益环境效益缓解华东、华中及重庆地区 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清洁水电 代替火电大幅减少 废气、废水、 废渣的排放(4)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水 位 提 高增加 枯水 季节 流量上游 (蓄 水)下游( 放水)淹 没 险 滩水 流 趋 缓航 道 加 深 加 宽水 位 提 高航 道 加 深提高 通航 能力、 降低 运输 成本、 增加 运输 数量三 峡 工 程从根本上 改善川江的 航运条件改善宜昌 下游河道当然:三峡工程也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P81)从根本上改变长江中上游尤其是川江河段 的航运条件,使长江充分发挥“黄金水道” 的作用泥沙淤积、水环境问题、地质灾害 主要在库区三峡工程的正面影响: 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改 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调节局部气候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 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 境污染问题 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文物古迹 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水库蓄水可能引起蚊虫滋生,给人们健康带来影 响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 频繁 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森林 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中下游 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 大长江中上游防 护林中游地区:1、资源优势及开发措施: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商品农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制造业基地(2)中游地区的洪水及整治 造成洪灾的原因是: 自然原因 a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b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 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C.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区,长江流域广,支流 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人为原因 a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1)湖北枝城至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阅读图4-1-14 长江荆江段 (2)防洪的重点河段 原因: 河道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 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 河堤,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崩 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农业、 企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 (3)荆江治理措施: 修建荆江分洪工程进行几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荆江大堤黄河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由于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 导致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 两岸河堤逐渐加高,形成悬河。阅读图4-1-15 日益萎缩的洞庭湖长江水系的湖泊萎缩的原因: 围湖造田面积变小 泥沙沉积,湖床抬高湖泊变浅 工农业用水量增多,湖水减少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 调蓄洪峰能力下降,加剧长江洪灾治理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 泊,增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 b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 江分洪工程;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护林, 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 d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 洪治沙功能。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措施:修水库3下游地区 (1)长江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 。人口密集十分有利于 的发展,是我国著 名的 之乡和 之乡。地理位置优越交 通便利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 质量普遍下降。特另是以 为代表的水污染 相当严重。 是长江下游地区的 重要任务。 (3)太湖水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4)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 任务,治理措施主要有 (1)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河湖密集;土壤肥沃 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 ,农业经验丰富 (2)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协作条件好 不利条件: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