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企业与所有者、经营者关系中的伦理问题第一节 公司治理结构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演进与特点 (一)、个体企业 (二)、合伙制企业 (三)、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所有权 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委托代理问题 如何监督经理的行为,使其按照所有者 利益最大化目标行事 公司治理结构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二、公司治理结构 (一)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 1、股权结构的分散化 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封闭公司-公众公司 2、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股东出资者所有权与董事会法人财产权之间的分离 董事会法人财产权与经理层经营权之间的分离(二)委托代理问题 现代公司内部存在两层委托代理关系,而 经理的目标与股东目标的不完全一致, 产生了代理问题。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委托代理问题表 现为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签约前在委托人不了解代理人私人信息的前 提下,代理人可能利用信息优势对委托人进 行欺骗;企业也不一定能雇佣到那些工作能 力高的人。这就是逆向选择。思考:柠檬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n签约后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代理人 可以利用私人信息将代理人的利益转移 给自己,或偷懒。这就是道德风险。n经理拥有股东所没有的关于自己努力程 度和内部经营状况的信息,他们可能利 用这些信息来损害股东的利益。如侵蚀 投资者资金、增加在职消费、磨洋工(三)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为了有效解决公司所 面临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作出的一整套制 度安排。1、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也称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由股东、董事会 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一种治理结构 如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加强董事会对经理的监督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n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对公司重大事项 有决策权。n 董事会是决策机构,制定执行股东会决议,对 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业务 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生产和经营.n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管理机关,监督公司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对公司股东负责。但 对内它一般不能参与公司的业务决策和管理,对 外一般无权代表公司。 n董事长:是董事会推举出来的董事会中最高领 导,负责董事会的领导工作,包括确定公司的 发展战略、公司的年度利润分配、任命公司总 裁(总经理)。 n法人代表:是由董事会推举出来的人,他代表 公司担负起公司的法律责任,法人代表必须工 商注册时形成文件。公司出现法律事务,法人 代表必须出场代表公司发言n按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确定董事长或经理为 公司法定代表人。 2、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 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是公司所处的外部市 场环境。 影响企业经理的工作绩效的外部市场有产 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外部市 场的竞争是解决委托代理委托的另一条 主要途径产品市场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是通过消费者 选择来实现的 资本市场上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会给公司 经理带来压力;股票价格下跌可能使经 理遭解雇 经理人市场通过竞争的压力对经理进行监 督,也使得股东更加充分了解经理人的 信息第二节 公司股东的道德规范一、股东的权利和责任 (一)、股东的权利剩余控制权(除经理阶层享有的控制权利)剩余索取权公司解散时的剩余财产分配权获取公司经营信息权和新股摊认权其它权利(二)公司对股东的责任 1、保证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利润分配公 正合理 2、向股东提供真实经营信息,自觉接受股 东监督 3、诚实信用,尊重股东。 4、建立良好的股东关系。(三)、股东的责任提供财务资源对公司经营成果最终负责协调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对政府、社会负责其它责任二、公司伦理与股东利益 (一)公司伦理维护股东的合理利益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本质上一致 (二)股东道德对公司伦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对公司目标、宗旨、发展战略的影响 是公司文化的倡导者和表率三、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道德规范;委托 经营,信息对称 (一)管理者的目标 1、报酬 2、增加闲暇时间 3、避免风险(二)所有者面临的风险 由于管理者目标和所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 ,以及两者之间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使 得所有者面临风险 1、隐性行为的道德风险 2、隐性信息的道德风险 3、“逆向选择”风险(三)促进管理者与股东利益一致的途径 1、通过契约来约束和激励管理者 2、通过经理人市场竞争实现 3、通过法律规范来约束管理者 4、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实现一定 的控制四、股东与其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道德规范:共存共 荣,协调发展 公司利益相关者是指受公司行为影响或可影响公司行 为的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 (一)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休戚与共,只有考虑其它利 益相关者的利益,股东的利益才有保障 (二)由于不完全竞争、外部效果和信息不对称,股 东利益最大化不一定能给社会带来最大好处 (三)利润与道德可以兼得第三节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道 德责任一、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职权和道德责任 股东与董事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故股东与经理是一种双 层的委托代理关系。 (一)董事会的职权 1、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2、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5、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 6、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二)董事会的道德责任 1、保持独立性,形成独立自主人格 2、勤勉尽责、客观求是,为公司谋取正当 利益 3、善管守信,维护公司资产,审慎行使决 议权二、监事会的组成、职权和道德责任 (一)组成 股东代表;有关专家;职工代表 (二)职权 1、检查公司财务 2、对董事、经理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 3、要求董事、经理纠正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 5、其它(三)监事会的道德责任 1、遵纪守法,尽职尽责,严格监督 2、公正审查,廉洁执法三、公司经理层的道德规范 (一)依法经营 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 处理好社会利益和公司利益(二)廉洁奉公 廉洁清正 秉公执法 (三)追求卓越 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n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是指现代企 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控制权)相分离的前 提下形成的,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 致,由此导致了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 控制”的现象。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都 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手中即内部人手中,股东 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由于权利过分 集中于“内部人”,因此在经营者利益将会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害。案例:世通的CEO与董事会 n6月25日,世通公司曝出38亿美元假账特大丑 闻。自2001年初开始,用于建设公司内部电 信系统的大量成本被计为资本支出,而不是一 般性支出。通过这种方式,世通虚增现金流和 利润高达38亿美元。这家没有坐上第一大通信 公司的位子,倒坐上了最大造假案的位子。内 部审计发现,世通公司对外公布去年四个季度 盈利14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盈利1.3亿美元 ,而实际上这五个季度世通都处于亏损状态。n n 20世纪90年代,通过大规模并购,这 家二流公司像催肥般地迅速跻身世界级 大公司。1999年6月,世通公司的股价 达到62美元,市值1153亿美元。然而, 面对众口铄金的造假传言,自知不太干 净的CEO伯纳德埃伯斯今年4月份不得 不灰溜溜辞职而去,并留下一屁股债。n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埃伯斯过于贪婪了 ,像其他刚愎自用出了丑闻的CEO一样 给了自己太多的钱。截至2002年4月, 埃伯斯共持有该公司近2690多万股普通 股,12名董事和执行董事持有近5000万 股普通股,共计占该公司普通股的1.7% 。 经济学家的观点n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就 必然产生权力的分配和平衡问题。这其中有一 个很有意思的公司发展规律:当经济衰退的时 候,董事会往往会牢牢控制住公司权力的权杖 ;而当经济走向繁荣时,权杖又会被经营层掌 握。因为社会的心理是:衰退的经济中,最重 要的是谨慎地防止公司财富不流失,显然董事 会对此更有责任心;而繁荣的经济中,公司需 要更富冒险精神的进取心,需要对市场敏锐的 反应能力,经营层对此更能胜任。n这场争夺的一般结局是,经营层凯歌高奏的业绩造成经营 思路逐渐刚愎自用,最后随着经济景气的趋坏而彻底失败 ,社会上主流的公司治理思路重新倾向于董事会权力的回 归,让董事会修缮损坏的篱笆。而这种争夺最致命的危害 就是,每一次的权力转移都会造成许多公司元气大伤,甚 而毁灭整个公司。美国王安电脑的兴衰就是最好的脚注。n 进入90年代,一时蓬勃而起的美国经济让美国公司又 遇到了这个问题。更有富冒险精神的美国人很聪明地想到 了打通董事会与经营层之间的“柏林墙”,让二者握手言和 、融为一体。于是美国人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开始流行CEO 首席执行官。n这个构思的确很精巧,CEO握有董事会重权 并直接决定公司的经营,即可以充分领会和 保护大股东和投资者的战略思路和利益,又 可以在经营第一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市场 的反应和选择。更为美妙的是美国人打破了 世界上几百年来公司治理上权力主角非此即 彼的困局,似乎实现了委托人利益与代理人 利益完美融合的世纪梦想。n n然而美国公司拆了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跷跷 板”时,事实上也就是摧毁了二者之间相互监督、相 互制约的共生平衡。董事会以为派遣CEO进入管理 层是股权尊严和利益的保护,但实际上具有“独裁” 权力的CEO早已失身于监督之外,进入管理层后经 过经营权力的熏陶,不可避免会倾向于管理层权力 的放大,并最终造成事实上管理层势力的重新掌权 。原因很简单,CEO的激励源于管理层经营状况的 好坏,更直接地说就是公司股票价格。n安然的肯尼斯雷就这么做了。在经济繁荣的 90年代,为了自己的期权或公司股价的上涨, 他通过各种经营手段推动公司股票攀升,甚至 利用“独裁”的权力胁迫董事会同意经营层越来 越冒险的措施,直至公司造假最后失去控制走 向崩溃。CEO的这种狂妄像“疯牛症”一样,在 经济衰退时,席卷了整个美国公司制度。瑞典经济社会学家汤姆伯恩斯黄光裕以未上市门店施压国美管理层n国美电器称已于8月27日收到黄光裕所 控制的北京国美发来的终止函,北京国 美在终止函中表示,如果黄光裕所提出 的要求在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上没有 获得通过,它有意终止上市公司(国美 电器)和非上市公司(北京国美)就采 购和管理订立的协议。n对此,国美电器认为,这是黄光裕迫使 股东支持Shinning Crown的要求,旨 在巩固黄光裕单一股东的权益。n此前Shinning Crown向国美电器提出5 项要求,包括撤销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 陈晓的职务、撤销孙一丁执行董事职务 、提名邹晓春、黄燕虹为公司执行董事 等。n针对“终止函”问题,国美发言人曾对媒体表示 ,非上市门店目前享受的是上市公司服务,如 果这一块缺失,将是对门店经营非常大的挑战 。而对上市公司不利影响仅是“直接损失几亿 元的管理费收入”。n业内专家认为,若黄光裕家族收回非上市门店 的委托经营授权,无论对上市公司国美电器, 还是非上市经营门店,都会产生不好影响,会 造成“两败俱伤”。黄光裕家族此举打击了上市 公司利益,就是伤害其他所有股东的利益。n 陈晓 国美董事局主席 2008年11月任国 美总裁兼任董事会代理主席。2009年1 月16日起,出任国美董事局主席,同时 兼任总裁。n 黄光裕 国美前主席 2008年11月19日 被调查。2010年5月18日,黄光裕一审 被判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 财产2亿元。n在这场白热化的“国美电器控制权”的争夺战中 ,黄光裕家族和陈晓、贝恩阵营,已然刀枪出 鞘。国美电器董事会正在筹划的“增发”,则以 “进一步降低黄光裕家族对国美电器的控制力” 为目的,为了避免被进一步摊薄,黄氏家族必 须筹措足够的资金,参与增发;对国美电器管 理层的争夺,仍将继续,虽然管理层并不拥有 左右大局的投票权,但管理层的支持,将成为 争取更多股东(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支持的一个 重要筹码。 n8月20日,一位国美电器董事对本报记者称,“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