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考 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 【解析】因果不对,见原文信息“我们习惯 所称的汉人、唐人,其特点就是经过汉唐盛世,历史比较 悠久而不中断,民族非常多元,但是又融合成一体,形成 一个复合形态的民族”。 2(3分)C 【解析】A见原文信息“21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年”;B既能焕发生机又能包容融合,才是中华民族多 元一体复合形态的两种重要功能;D原文信息是“才能创造 民族文化新的辉煌”,把条件关系表述绝对化了。 3(3分)B 【解析】“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祥地是 在中国南方”表述错,原文信息是“这么早的农业文明在世 界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4(3分)D 【解析】谢:推辞,拒绝。 5(3分)A 【解析】“吾不就狱,众无所恃”是说他勇 于承担;“寔乃独吊焉”是说他行事比较独特;“寔久绝 人事,饰巾待终而已”是其淡泊名利的体现。 6(3分)D 【解析】陈寔正色训诫的是自己的子孙。 13(3分)D 【解析】D上行下效:指上面 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含贬义。 A空穴来风:比喻流言蜚语乘隙而入。B臭名 昭著:指坏名声人人都知道。C众志成城:众 人一心,力量坚固如城;亦谓众人一心,其力可 共同筑起一城。 14(3分)A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先“防 范”后“遏制”,先“发现”后“打击”;C项成分残缺, 在“不求享乐”后面加上“的传统家庭价值观”;D项 句式杂糅,以“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为主题和确 立“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这一主题,两个句式任 选一个。 15(3分)C 【解析】按“围墙墙上墙里 墙头墙门”的顺序排列,注意前后逻辑照应。 7(10分)译文: (1)(5分)打官司是为了求得公正,如 果禁止它,道理将如何表明?希望你不要 限制他们。 (2)(5分)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 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 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 了这样的地步。 8(5分)第七句“西崦人家应最乐”的“乐”字,是 统摄全篇的“诗眼”。首联写东风为他的山行特地 安排了晴朗的天气,为全篇定下愉悦的感情基调 ;颔联和颈联写山道上早行所见景色和山野春日 的旖旎风光,乐景写乐情,表达诗人对迷人风光 的喜爱之情;尾联写山村农民在春耕中忙碌、愉 快的生活。诗中每一句都洋溢着诗人被锦绣农村 和农民愉快生活所感染的欣慰之情。 9(6分)不赞同。这两句写景运用了比喻手法 。岭上晴云,诗人喻为絮帽;树头初日,诗人比 成小而圆的“铜钲”,以农家日常生活常见景物写 入诗中,切身可爱,符合该诗写农村景物的内容 ,又形成大小、高低、远近、白色和金色的对比 映照,于平常中显出了奇趣和谐趣,正体现了诗 人“以俗为雅”、雅俗结合的艺术追求。 (注:写赞同,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6分) (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虽九死其犹未悔 终不察夫民心 (3)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11(25分) (1)(5分)选E给3分,选A给2分,选B给1分 。 【解析】A项是杰米的合理推测,而事实上探长 并未揭穿他,他仍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B项最 后的较量表面是班输了,他没有把杰米抓进监狱 ,但实际上是通过对班的侧面描写,表达对杰米 救人行为的赞扬;C项杰米遇见并爱上安娜时并 不知道她就是银行家的女儿,这说明他们爱情的 纯洁;D项小说中亚当这个人物的设置是为了衬 托杰米的品质高尚和技术高超,“事业心强、开鞋 店、救人”等事例都可说明这个观点;另外,小说 主要描写的人物是杰米,而不是亚当。 (2)(6分)技术高超,惯偷本领强(撬保险柜、与探 长周旋);仁慈善良,见义勇为(开鞋店过正常人的生 活、救小孩);美好心灵,纯洁爱情(为追求安娜所付 出的努力);身无居所,命运多坎,孤立无援。(每点 给2分,答出3点即给满分) (3)(6分)首尾照应,善于铺垫。开篇交待杰米是专 撬保险柜的惯偷,结尾安排撬保险柜救人的情节,合情合 理。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小说写杰米因犯罪动机对银 行家“心中一动”巧遇银行家的女儿,从而产生真挚的爱情 ,以及在保险柜旁玩耍的两个小孩,这些都为后文情节的 发展作铺垫。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小说情节曲折起伏 ,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作者的匠心独运,构思精巧,结 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渲染衬托,形象鲜明。亚 当越是夸耀保险柜的坚固,越衬托出杰米的技术高超,还 有探长的追捕行动以及安娜对杰米的感情,都衬托出杰米 这个小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答出3点即可,要 求有具体的阐述) (4)(8分)最后较量的结果:杰米因救人而得 到大家的感激与赞赏,探长班没有揭穿他的老底 ,杰米的窃贼身份没有暴露,他仍然能继续过正 常人的美好生活,享受真挚的爱情。(4分) 启示:描写小人物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引人注 目的内容,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本 篇小说刻画的人物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仁慈善 良的品格,真挚深沉的爱情。他们虽命运多坎, 弱小可怜,孤立无援,但却保持着人的善良本性 与仁爱之心,不顾自身的危险而勇于救助他人, 永远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永远保持 着对这种人性之美的褒奖与鼓励。 (4分,言之 成理即可) 12(25分) (1)(5分)选E得3分,选D得2分,选A 得1分。 【解析】A项说钱先生到附中上课的情节, 主要是支撑“教学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这 个观点,而学生认可这个陌生的大学教授 这一点只能间接说明钱先生受年轻人欢迎 这一观点;B项说钱先生“不适合当学者”错 误,请参照选文第三段;C项原文是“就有 可能变成机器”,把未然说成已然;D项“教 师的宿命”还有热情对待学生,坚定教书信 念这一层意思,以偏概全。 (2)(6分)教师是主导,但绝不是教师单方面地输送 给学生。学生的反馈会引发教师的思考,产生新的解读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发现 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这是双向激 发的生命运动:学生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被教师激发出 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己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也同时 被激发出来,这样教与学的双方都达到了一种真实的精神 的提升。 (3)(6分)“黎明的感觉”指的是上课前的一种新鲜感、 兴奋感、紧张感。(2分)先生一次到附中上课,当他高 声朗读鲁迅阿长和山海经里最后一句话“仁厚黑 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时,学生的眼睛 发亮了,就在这一瞬间,鲁迅与学生、先生与学生之间发 生了心灵的相遇。(2分)这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 人的生命存在状态、存在方式。在“黎明感觉”的背后,是 一颗赤子之心,是一种“永远年轻”的精神状态。(2分) (4)(8分)教师不能期待所付出的一 切都能得到好的回报,教师就是只能“只管 耕耘,不顾收获”;教师拥有和年轻人交 流的快乐;没有梦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要把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作为自己美丽的 梦想;教师这一职业就是在痛苦和欢乐 的缠绕中实现生命真实的意义。(能结合 自己亲身经历的回答即给分) 16(5分)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 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 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 17(6分) (1)(2分)变形、夸张、暗示、象征(答出两种即给分 ) (2)(4分)画面自上而下用大小喇叭把“素质教育”变调 为“应试教育”,最后,又变为大人对着满头大汗的学生狂 喊“分分分”的腔调。(有画面描述的给2分) 这幅漫画揭示了我国从教育部门、学校到家庭推进的素质 教育还没有与应试教育接轨,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我 们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还很远。(4分)(能揭示寓 意,谈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 ,表达方面酌情扣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陈寔字仲弓,河南许昌人。出身于寒微之家 ,小时侯在县里为吏,常常从事一些公差杂役, 后来做了都亭刺史的佐官。陈寔立志勤奋学习, 不停读书。县令邓邵尝试与他交谈,认为他是个 奇才,让他到太学里学习。后来县令又召他为吏 ,他却隐居躲避到阳城山中。当时发生了一件杀 人案,同县的杨吏怀疑陈寔是凶手,县里于是逮 捕囚系他,鞭笞拷问没有得到证据,而后才放出 来。等到他当了督邮,还暗中嘱托许昌县令,以 礼召见杨吏。远近的人听到这件事,都赞叹佩服 他。后来又调任太丘做县令。陈寔修养德行,追 求为政清静,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邻县有要 来投奔的人,陈寔就训导解释,晓谕他们,把他 们交给有关官员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居地。县里官 员担心有人打官司,禀告陈寔要禁止。陈寔说:“ 打官司是 为了求得公正,如果禁止它,道理将如何表明? 希望你不要限制他们。”有关官员听到这件事,感 叹说:“陈君说话到这样地步,怎么会被别人埋怨 呢?”县里最终没有人来打官司。等到后来逮捕党 人,事情也牵连到陈寔。其他人为了免罪大多逃 避,陈寔说:“我不到监狱里,大家就没有依靠。 ”于是自请囚禁。后来遇到赦免才得以放出。灵帝 初年,大将军窦武征召他为下属官员。当时中常 侍张让权倾天下。张让的父亲死了,要归葬许昌 ,虽然全郡的人都来了,但没有一位名士前往, 张让感到很羞耻,只有陈寔一人去吊唁。等到后 来又诛杀党人的时候,张让感谢陈寔,因而宽恕 保全了许多党人。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 事物。百姓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 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 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 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 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 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 :“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 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 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 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 ,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 ,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 而你这种行为应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 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等到党 禁开始解除,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派人督促陈 寔,想要特别表彰他,授予他以高位。陈寔向使 者推辞说:“我很久以来就隔绝人事,只想做一介 平民终老而已。” 中平四年,年龄八十四岁,在家 中去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