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东阳中学楼茜屏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 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 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 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解答分析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 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主要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 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 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 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 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2004年福建卷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 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 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 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 营造意境的。答: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 境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 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 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 意境。2004年广东卷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 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 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 ”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 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飘泊他乡 ,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是如 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 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 对,虚实结合(步骤一)。两联 情景交融,营造了一种天高道远 、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 境(步骤二)。表达了诗人一生 飘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 愤之情(步骤三)。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 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 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诗人是怎 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 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 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 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 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不 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 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 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 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 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 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 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 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 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 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 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 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2004年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 ”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 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 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步骤一) 。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 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 ,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 间过得真快啊(步骤二)!写诗人沉醉 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 魅力(步骤三)。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艺 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 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 诗句具体分析。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步骤一)。 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 使主客移位(步骤二)。巧妙而含蓄 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步骤三)。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答: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跌手法(步 骤一)。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 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 鸪”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 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 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 近三百年的历史(步骤二)。两首诗共同传递出一种 深沉的历史悲凉感(步骤三)。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 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 幅动态图画;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 ,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 上有什么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 的语言风格。谈谈 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 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 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 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 、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 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 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 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 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 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 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 ,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烘托出一 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 体说明。2004年江苏卷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步骤一)。诗句中有金 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 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 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步骤二)。我 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 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步骤三)。(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 ”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 析。答:1、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2、怨 时时刻刻练兵备战。3、怨气候酷寒。4 、怨景色单调。第四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1)某词是全诗 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 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 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 所起的作用考虑。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 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折柳”的寓意 是“惜别怀远”,而诗 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 情(步骤一)。这种 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折柳”曲的笛声引起 的(步骤二)。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五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一)这一联中最生动 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么?(二)某字历来为人称 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说说你的理由。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 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 弯腰。赏析: “剩”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一个“剩” 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 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给人今不 如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之感。答题步骤(一)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二)展开想象和联想,把字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 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 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 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 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行的人 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 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 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注縠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闹”字用得好。作者用一“ 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 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 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 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 得淋漓尽致。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 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 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浙江高考卷)赏析:“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 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 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 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 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 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使主题更加鲜明。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最后一联中最生动传神 的是什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