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年考题解析2006试题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科学问题是因人而宜的,只要我自己认为 是需要研究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就可以构成 科学问题,因此,自然界处处存在科学问题。 不对(1分);定义: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 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 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 的问题(1分)。科学问题是以整个时代的科 学发展水平来衡量的(2分);科学问题与科 学认识主体相关联,自然界或自然物本身并不 存在问题(1分);逻辑是否严密、思路是否 清晰(1分) 2、理想实验是一种有效的获取感性材料 的实验方法。要使理想实验获得的材料 真实可靠,关键在于必须使用先进的仪 器。 不对(1分);理想实验是一种思维方法 ,并不借助物质手段(2分);是理性认 识(1分);之所以称为实验,是因为有 真实实验的结构(1分);逻辑是否严密 、思路是否清晰(1分) 3、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证明:科学的发展是 一个渐进积累的直线发展过程。 不对(1分);这是从培根到逻辑实证主义的 曾统治科学界和哲学界数百年的科学发展观( 1分)。这种发展观的根本缺陷是忽视了科学 发展中的质变(革命)(2分)。20世纪50年 代以后的革命式科学发展观包括:波普的证伪 主义模式、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拉卡托斯的 科学研究纲领模式(1分);逻辑是否严密、 思路是否清晰(1分) 4、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当一个科学理论被某个实验证 实时,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个理论是 正确的。 不确切(1分);不能把实践检验的标准 绝对化(1分);实践检验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既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 一面(2分);检验是一个历史过程,不 是有限的几次实验就能完成的(2分); 逻辑是否严密、思路是否清晰(1分)材料分析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 在“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北京大学景观设 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在演讲时斥责央视新大楼是在 挥霍钱财。俞孔坚说:“看看要建的央视大楼,用 1/10的钱就可以建同样功能的建筑。这是在建造一个 展示性的传媒帝国的形象。当西方人在炸掉他们的人 工渠,拆掉高架桥时,我们却在花大把大把的钱,重 复着100年前美国人犯过的错误”俞孔坚表示, “100个国家大剧院,1000个央视大楼都只能使我 们的城市景观离平民越来越远,离科学越来越远,离 现代化越来越远,离和谐的人地关系越来越远。” 这一案例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涉及到 技术方法中的何类方法。 阐明重视该类技术方法的重要性并说明其特点。 1、如何正确估计技术后果问题。技术评 估方法(1分);技术评估方法的产生背 景、含义及意义(2分);特点(2分) ;能进一步结合相关案例阐述此问题(1 分);逻辑是否严密、思路是否清晰(1 分) 注:部分同学可能从价值观角度回答, 也可以,评分参考以上标准。 2、案例一:178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伽伐尼在一次实 验中,偶然把解剖了的青蛙放在静电机旁,当用解剖 刀触及蛙腿时,意外地发现了蛙腿神经收缩,同时静 电机发出火花,从而发现了电流。 案例二:1932年,约里奥居里在做用粒子轰击铍 的实验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很强的辐射,这事实上 已发现了中子,但他认不出来,而把它看作射线。 查德威克是卢瑟福的学生,当时也在卡文迪许实验室 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看到约里奥居里关于这一实 验的报告之后,马上加紧实验,只花了一个月时间, 就宣布发现了中子,从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奖金。 这两个案例揭示了科学研究中出现的什么现象? 从“案例二”中,我们可以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1分);机 遇的含义(2分);机遇是科学研究中经 常出现的现象,但不一定谁都能抓住; 抓住机遇需要“有准备的头脑”:强烈 的问题意识、开放的思路、活跃的思想 、广博的知识背景(2分);能进一步 结合相关案例阐述此问题(1分);逻辑 是否严密、思路是否清晰(1分) 3、(中新网2004年3月20日电)据美联社消息: 在历 时40年的研究中,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家对英格兰、威 尔士和苏格兰三地的蝴蝶、鸟类和植物物种进行了六 次大规模调查,并做了1 500万次记录。结果发现,在 过去20年间,被调查的蝴蝶物种中有71%的数量呈下降 趋势,鸟类物种中有56%的数量在减少,而植物物种中 有28%在逐渐变少。更重要的是,英国主要的生态系统 几乎都存在物种数量下降的问题。参与此次研究的科学家特尔弗在接受新科学家 杂志采访时说:“如果将我们在英国得到的数据扩 大到整个世界,那么地球很可能就面临第六次物种大 灭绝,而这次大灭绝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为什么说导致生物物种数量下降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 从此案例出发,你如何看待目前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3、人对生态的严重破坏(2分);人对 大自然不适当的利用,把自己看成是主 宰者(2分);人应该善待大自然,和谐 相处(2分);逻辑是否严密、思路是否 清晰(1分)讨论题(合计25分。其中题(1)15 分、题(2)10分) 1技术悲观主义者认为:现代科学和技术 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技术乐观主义者则认为:现代科学和技 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对此,你持何种看法?结合自己的专 业分析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及其产生的原因。 1 辩证的看这一问题,盲目的乐观主义 和消极的悲观主义都是不正确的(3分)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可以带来双重后 果(3分);结合专业分析问题(6分) ;逻辑是否严密、思路是否清晰(3分) 2 有人认为:工程技术研究应当是技术 先进性第一,经济实用性第二;但也有 人认为:工程技术研究应当是经济实用 性第一,技术先进性第二。你是怎样看 待这一问题的?结合实际案例说明。 2 支持哪种观点都可以,关键是要言之 有物。 技术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分);工程技术研究的特点(2分) ;技术更多的是强调其适用性(如强调 其先进性,也要讲清道理)(2分);结 合实际分析问题(3分);逻辑是否严密 、思路是否清晰(2分)2007试题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由于自然科学具有可错性,因此,科 学理论的对错是无所谓的,只要对人类 有用的就是科学。 此题考查学生对科学及科学理论特性的 理解。肯定自然科学具有可错性,但可 错并不能违背客观真理性,科学仍然是 求真,是和客观规律的符合。 2、技术评估作为一种确定未来技术发展 战略领域的宏观决策方法,具有很强的 专业性,因此只能由技术专家根据自己 的技术知识给出科学的判断。 此题考查学生对技术评估的理解,主要 是把技术评估和一般的技术评价区分开 。技术评估是宏观的战略决策方法,正 因如此,才要打破专业界限,即跨学科 性,要吸收方方面面的人参加。 3、技术就是仪器、设备、工具,技术的 本质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 此题考查学生对技术内涵的全面理解。 技术应包含知识、手段、方法规则等诸 方面,甚至包括技术思想。 4、科学发展在时间上具有不平衡性,曾 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其中影响最 大的是日本的汤浅光朝,他对近现代科 学成果做了统计分析,发现了科学中心 转移的规律。转移的顺序是:意大利 法国英国美国。 此题不但应给出“转移”的正确顺序, 而且应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 因素结合,讨论社会因素对“转移”的 影响。材料分析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空间技术研究院飞船总设 计师戚发轫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技术创新的条件时 ,戚发轫告诉记者:“搞创新搞探索,是不可能次次 都成功的,肯定有失败”,“作为一个大的工程来讲 ,当然要尽量避免失败,必须成功,这个要求是合理 的,但是这之前需要做很多研究、探索的工作,创新 开发是以前没有做过的,要允许这些前期的工作有失 败。” 问题: 你如何看待文中所说的“允许技术创新的前期研究有 失败”的观点? 既然技术创新存在风险,为什么还说“技术创新是企 业的基本行为”。 请结合学习或工作实践,谈谈在技术创新中,如何处 理好“敢冒风险”和“谨慎稳妥”之间的关系。 1、此题考查学生对技术创新特征的全面 理解。技术创新有风险性、效益性,技 术创新要敢冒风险,但并不是蛮干。 2、19世纪,天王星轨道运行出现异常,运用力学规律 预测它未来的位置总是不成功,理论上计算出的轨道 和实际观测结果不符,但是,天文学家并没有由于这 个反常放弃和否定牛顿理论,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和 勒维烈提出在天王星外还有一个未知的行星,由于它 的存在,导致天王星轨道异常,并根据牛顿力学理论 计算和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并被柏林天文台证实, “海王星”被称为“笔尖上”的发现。 问题: 为什么一个观察实验的否定结果,并没有推翻牛顿 理论反而进一步证实它?结合相关原理说明之。 从此案例出发,谈谈你受到哪些启示? 2、此题考查学生对科学理论检验复杂性 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实验的肯定 和否定来判定科学理论的正误,对于反 常的解释可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科学 理论不仅具有解释功能、还具有预见的 功能。 3、2003年,当一种致命疾病的踪影首先出现在亚洲仅 仅两个月,在它尚未以SARS的名称迅速扩大到世界舞 台之际,科学家不仅已经找到了致病的罪魁祸首,而 且还全面破解了它的基因排序。世界卫生组织已最后 确认致病的原因是一种叫做冠状病毒的病毒“家族” 新成员。来自三大洲的研究人员取得这一成就的方式 ,堪称现代科学史上的高速个案研究。他们利用因特 网联系方式和一种高技术新科学探测装备,揭开了一 个令人畏惧的难解之谜。 问题: 是什么原因促使科学家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仅已经 找到了致病的罪魁祸首,而且还全面破解了它的基因 排序? 从此案例出发,谈谈你受到哪些启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科学理论发现中现有 理论和技术手段对理论发现的促进作用 以及对科技合作的作用的理解。科学的 进步和技术手段的更新会促进科学理论 的发展,这正反映了当今科学发展的技 术化的特点,又由科学技术一体化和科 学技术全球化的特点决定,当前的大型 科学项目,都是国际间的合作的结果。讨论题(合计25分。其中题(1)15 分、题(2)10分) 1、如何从科学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搜集 和整理(科学抽象过程)以及科学精神 的养成等三方面,论述哲学与人文社会 科学对工科研究生的重要意义? 该题是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全面考查 ,学生答题时应密切结合目前的学习和 研究工作实际,说明世界观方法论对自 己学习和工作的作用。 2、在技术决定论看来,技术发展有其自 身规律,并且技术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 发展,这就决定了以技术进步为目的的 现代化模式;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认为 技术是相关利益群体协商的结果、技术 是由社会型塑的,因此现代化模式是可 以被选择的,人类可以朝向一个自己所 希望的未来。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上述 观点及人类未来的看法。 此题涉及到对目前技术哲学中热点问题 的讨论。学生可以采用开放性的答题方 式,不论支持何种看法,只要言之成理 ,均应给分。但仅是照抄书中的若干段 落,只能得一半分。2008试题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科学理论总是以一些不能被证明的基 本预设作为基本出发点,因而缺乏充分 的理性基础,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始 终是有限度的。 此题考查学生对科学理论结构的理解。 承认基本假设是理论建构的基础,且不 能被证明,实际上就是理论的界限或边 界。科学是在特定条件下相对客观的认 识。 2、近代科学是实验科学,很多经验定律 是通过归纳法获得的,因此归纳法是科 学发现的可靠方法。 此题考查学生对归纳法的理解,肯定归 纳法是科学发现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创 造性,但并不可靠,归纳推理的结论具 有或然性。 3、真理面前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