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0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5页 / 共90页
第6页 / 共90页
第7页 / 共90页
第8页 / 共90页
第9页 / 共90页
第1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干串讲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1)市场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之一。(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 、 、 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 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 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 。市场利用 利益杠杆,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 进 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合理配置劳动生产率供求价格竞争(3)市场调节的弊端: 原因 结结果 侧侧重点 自 发发 性 价值规值规 律发挥发挥 作用 与人们们追求自身经经 济济利益的行为为是自 发发的、不需人为为引 导导 出现现不利于 经济经济 和社会 健康发发展的 现现象 自发发追求 经济经济 利益 而不择择手 段 盲 目 性 商品生产产者和经营经营 者不可能完全掌握 市场场各方面的信息 ,也无法控制经济经济 变变化的形势势 造成经济经济 波 动动和资资源浪 费费 对对生产产某 种商品以 及生产产数 量“一窝窝 蜂” (4)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 来维护。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 为支撑、 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滞 后 性市场调节场调节 是一种 事后调节调节 ,从价 格形成、价格信 号传递传递 到商品生 产产的调调整有一定 的时间时间 差 导导致经济经济 波动动和资资源 浪费费,尤其 是在建设设周 期长长的项项目 上 生产经营产经营 决策落后于 经济经济 形势势 的变变化 市场规则道德法律深化整合:多角度把握市场秩序问题(1)良好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2)维护:依赖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和引导。(3)从主体看,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维护。 (4)联系其它专题全面把握诚信的意义:诚实信用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诚信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诚信是市场交易的规则,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贷款讲诚信,纳税讲诚信。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基本特征:坚持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2)宏观调控 原因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我国的社会 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 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 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主要目标: , ,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主要手段: 、 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温馨提示: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法律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行政手段的关键词有: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深化整合: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调节场调节 宏观调观调 控 区 别别含 义义市场调节场调节 是指在资资源配置 中发挥发挥 市场场机制的作用, 实际实际 上就是价值规值规 律在起 作用 国家的宏观调观调 控 是指国家综综合运用 各种手段对对国民 经济进经济进 行的调节调节 和控制 实实 现现 方 式市场调节场调节 通过过市场场上价格 、供求、竞竞争的变变化和相 互作用,支配人们们的经济经济 活动动,调节调节 人、财财、物的 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宏观调观调 控是运用 经济经济 手段、法律 手段、必要的行政 手段等实现实现 的 地 位 在市场经济场经济 条件下,市场场 在资资源配置中起基础础性作 用 国家的宏观调观调 控 要在尊重市场场的基 础础性作用的前提下 进进行 考向聚焦热点考向一 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命题角度:市场调节的优点和缺点。 联联 系市场经济场经济 既要发挥发挥 市场场的基础础性作用,又要 发挥发挥 国家宏观调观调 控的作用。市场调节场调节 存在着 自发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与缺陷,需要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观调 控;国家的宏观调观调 控要在尊 重市场场、遵循市场规场规 律前提下进进行。在市场场 经济经济 条件下,发挥发挥 市场场的调节调节 作用与运用国家 的宏观调观调 控,都有利于实现资实现资 源的优优化配置 【例1】(2008上海文综)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下图的漫画可知,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能够( )自发形成价格 自动调节供求关系 缩小贫富差距 有效配置资源A. B.C. D.解析 不符合题题意,市场经济场经济 有可能拉大差距。答案 C热点考向二 规范市场秩序。预测题型:选择题。命题角度: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例2】(2009江苏)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这一规定要求食品生产者必须 ( )A.严格遵守市场规则 B.转变企业经营方式C.明确企业经营战略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解析 市场规则场规则 以法律法规规、行业规业规 范、市场场道德规规范等形式,对对市场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规定。材料内容是市场规则场规则 范畴,因此A项项当选选;B、C、D均不符合题题意。答案 A热点考向三 加强宏观调控。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命题角度: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势考查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和手段。 【例3】(2009安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 ( )A.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B.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C.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D.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解析 A、C、D项项都属于经济经济 手段,其中,A项项是货币货币 政策,C项项是价格手段,D项项属于财财政手段;B项项属于宏观调观调 控的行政手段,A项项符合题题意。 A【例4】(2009江苏)材料一图图1:2008年江苏苏省出口额额比上年同期增长长状况(%) 图图2:2008年江苏苏省GDP实现实现 情况(单单位:亿亿元) 材料二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经济苏经济 下行的压压力加大。江苏苏省政府积积极贯贯彻彻中央精神,及时实时实 施了进进一步扩扩大内需、促进经进经济济增长长的一系列调调控措施。 (1)结合材料二,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解析 第(1)问问是读图读图 表谈问题谈问题 ,注意找出图图表中的拐点,并简单简单 指出原因;第(2)问问从经济经济 生活角度研究宏观调观调 控的必要性,属于原因探究题题,既要联联系我国的经济发经济发 展形势势,又要联联系国际际背景。 答案 (1)图1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上半年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幅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增幅明显回落。图2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上半年GDP增长势头良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三季度出现下降趋势;省政府及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第四季度又呈现增长态势。(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必要措施;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的必要手段。 错题笔记 易错点一 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例1】2009年2月1日,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产品的“家电下乡”全国推广正式启动。推广 “家电下乡” ( )直接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 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能够促进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可以扩大工业品的销售市场A. B. C. D.错因分析:该题易错选。“家电下乡”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不起基础性作用。纠错心得: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都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调节。B易错点二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 【例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下列属于其特征的是(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A. B. C. D.错因分析:该题易错选。都是市场经济的共性。纠错心得: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宏观调控效果的差别,而不是有无的问题。 D考点二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主干串讲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小康社会(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 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总体小康 小康社会表现特点 全面小康目标 又好又快生态文明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1)科学发展观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基本要求是 ,根本方法是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提高 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统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城乡发展考向聚焦热点考向一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命题角度:结合具体材料考查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要求和表现。【例1】(2008海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对民生问题问题持续续关注,在经济发经济发 展的基础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动建设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