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 原则n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n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 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 、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 限定,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会计核算 的基本前提有四个。(一)会计主体n会计主体的定义: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所服务 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n为什么要确立会计主体前提:是为了把会计主体 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业务划 分开。n会计主体应具备哪些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的 经济资源;(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 他活动;(3)实行独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 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二)持续经营n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 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是否将破 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n 持续经营的重要性。它是一系列会计准 则和会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例如,只有在持 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区分 为流动的和长期的;才需要确立“会计分期” 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配比、划分收益性支 出和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并为采用权责 发生制奠定基础。(三)会计分期n 会计分期是由于持续经营和及时提 供会计信息的要求决定的。目的是为 了定期确定损益, 编制会计报表,为 使用者提供信息。n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 和月度。均按公历起止日期确定,半 年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n 确立了这个前提条件后,才需要 确立权责发生制、配比、一贯性、及 时性和谨慎性等会计原则。(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 营成果、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 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货币计量包含着币值稳定前提。记帐本位币的确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 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 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但编制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 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 折算为人民币反映。重要性表现在,确立了这个前提后,才 需要确立实际成本和谨慎性等会计原则。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n 会计核算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 基本要求,是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 是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制约下,进行会计 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n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 原则有十二条。2001年颁布并执行的企 业会计制度在准则规定的12条一般原则 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 13 条原则大体上可划分为三类。一、总体性要求的原则n1.谨慎性原则n 含义: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 审慎原则,是指在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 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 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如某一项经济业 务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 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n n 3.重要性原则n 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报表在全 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 同时,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 算、单独反映;而对于不重要的会计 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 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n 4.权责发生制原则n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 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 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帐时间。而不 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n 收付实现制: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 支付的日期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 。n 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 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 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 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 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 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 地反映其实质内容。(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原则n 1.真实性原则n 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 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 料可靠。n 2.可比性原则n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 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 应 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 行横向横向比较。n 3.一致性原则n 一致性原则是指各企业处理会计 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 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 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纵向比较 。(三)确认、计量要求原则n 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n 它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 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即支出的效 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 收益性支出;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 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n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 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n 4.及时性原则n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事项的 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 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 信息的及时利用。n 5.清晰性原则n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 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 解和利用。n 2.实际成本原则n 实际成本原则又称历史成本原 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 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 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任意 调整其帐面价值。n 3.配比原则n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 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 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 间登记入帐,以便计算本期损益。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 法n 一、会计的方法n 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 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n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 计分析方法、会计考核方法、会计 预测与会计决策方法等。其中,会 计核算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一)设置会计科目及帐户n 设置会计科目及帐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 体内容分类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方法。 会计 对象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它们进行系 统地核算和有效地监督,就必须进行科学的 分类,以便取得各种不同性质的核算指标。 因此,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和利润增减变化,都要分别设置一定的 会计科目及账户,进行归类记录, 为经济 管理提供各种类型的会计指标。(二)复式记帐n 复式记帐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 ,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 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 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 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三)填制与审核凭证n 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会计记录提 供完整的、真实的原始资料,保证帐簿 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会计凭证是记 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是登记帐簿的依据。会计凭证必须经 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只有经过 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 作为记账的依据。( 四)登记帐簿n 登记账簿,是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 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 、系统记录的方法。帐簿是用来记录经 济业务的簿籍。帐簿记录的各种数据资 料,是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依据。登记 帐簿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五)成本计算n 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 中,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 的各种费用支出,以确定该对象的 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通过成本计算可以正确地对会计 核算对象进行计价,为正确计算盈 亏提供数据资料。(六)财产清查n 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 帐目,保证帐实相符的一种方法。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 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情况 ,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监督 各类财产物质的安全与合理使用。(七)编制会计报表n 编制会计报表是根据帐簿记录的数据 资料,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概括地、综 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过 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n 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作程 序和工作过程来看,主要是三个环节:填 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 出会计报表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就是一 般称谓的会计循环。n七种方法之间的联系:n 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 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 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 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 ;要依据凭证和账簿记录对生产经营过 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计算,并依据 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对,在保证 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