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表面肌电图的原理双极电极的模型表面肌电图:肌肉在运动或收缩过程中会产生生物电 ,在皮肤表面通过两个测量电极测量生物电的电压 值,经过放大器放大、记录后所得到的图形 ,称为 表面肌电图。表面肌电信号示意图图形显示的是一块肌肉 的许多肌纤维的电压值 叠加后的效果。产产品 特点表面肌电图电图 针针肌电图电图定义义 表面肌电电信图图是从皮肤表面通过电过电极 引导导、放大、显显示和记录记录下来的神经经肌肉 系统统活动时动时的生物电电信号。主要是运动动功 能障碍的评评估。针针肌电图电图是应应用电电子学仪仪器记录记录肌肉静止或收 缩时缩时的电电活动动,及应应用电电刺激检查检查神经经、肌肉兴奋兴奋 及传导传导功能的方法。通过过此检查检查可以确定周围围神经经 、神经经元、神经经肌肉接头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态。 仪仪器通道 多为为10通道,最多可达到40通道。 多为为2-4通道。 应应用领领域 医院神经经科、康复科:肌力、肌张张力、 协调协调性、步 态态分析评评定、脑瘫评脑瘫评 定、斜 颈颈、下背痛体育:运动员动动员动 作分析及运动员损伤动员损伤 评评定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设计设计及科研、 工伤伤(职业职业病)判定医院神经经科:运动动神经经元疾病:神经经根与神经经 丛丛疾病;周围围神经经病;单单神经经病和嵌压压性神经经病及颅颅 神经经疾病;神经经肌肉接头传递头传递 障碍性疾病肌肉疾病:以肌肉异常活动为动为特征的神经经肌肉 疾病神经经科应应 用神经经科:中风风病人急性期的运动动功能 障碍的康复评评估,包括病人的肌力,肌张张 力的定量评评估,运动协调动协调 能力的评评估等。神经经科:神经经源性疾病和肌源性疾病的鉴别诊鉴别诊 断,创伤创伤情况 无创创,可反复多次检查检查, 肌电图检查电图检查 多用针电针电极及应应用电电刺激(神经传导经传导 )技术术,检查过检查过 程中有一定的痛苦及损伤损伤 。 扩扩展功能 表面肌电传电传感器结结合关节节角度、压压力 等进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检查分析,对临对临床的步态态 分析给给出综综合的指导导以探测测感觉觉运动动神经经静息、动动作电电位为为主,还还 可做诱发电诱发电 位 检查项检查项 目 时时域指标标:原始表面肌电图电图、均方根 分析、积积分肌电图电图频频域指标标:中位频频率、平均功率频频率 .定量肌电图电图(MUP分析),神经电图经电图 (运动动神经经 和感觉觉神经传导经传导 ),H反射,F波等二、电极片的贴放及波形的采集1 关于所使用的表面电极 两表面电极片与电极线要固定好。 2 主要骨骼肌的电极摆放点的参 考位置 电极片要放在要测量骨骼肌的肌腹 中央部位。 3 参考电极的摆放 参考电极一般放置于没有肌肉的骨 性标志上。干扰扰因素解决方法 劣质电质电极更换电换电极 皮肤不够够清洁洁用酒精清洁洁皮肤 毛发发必要时时可刮去毛发发 射频频干扰扰(短波,微波等电电磁干扰扰)关闭闭射频频干扰扰源或远远离射频发频发射源表面肌电图的分析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时域分析以时间为函数的图形,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 幅值;频域分析以频率为函数的图形,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 波幅或功率。三、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时域波形分析频域波形分析3.1时域分析峰值波型平均值波型面积原始信号正波信号(肌电信号只有 正波后才可做平 均值、峰值和面 积计算)峰值:肌电信号幅度出现的最高值; 波形平均值:是一段时间内瞬间肌电图振幅的平均,其变化主要反映肌肉活动时 运动单位激活的数量、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类型以及其同步化程度,与不同肌肉 负荷强度条件下的中枢控制功能有关。 ) 波形面积:肌电信号下面振幅的积分面积;反映的是一定时间内肌肉中参与活动 的运动单位的放电总量,即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其值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参加工作的运动单位的数量多少和每个运动单位的放电大小,体现肌肉在单位时 间内的收缩特性 )3.2频域分析高峰 中位频率 平均频率总功率频率(Hz)量度(v2/Hertz)时域的肌电原始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转换(FFT),转换为横坐标为频率, 纵坐标为波幅或功率的图形;获得表面肌电信号的频谱或功率谱,反映表面肌 电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的变化,较好地在频率维度上反映表面肌电的变化。目 前,在频域分析方面常用以下两种指标进行分析,即平均功率频率和中位频率 。中位频率:将功率谱面积等分的那点对应的频率。 平均频率:频率的平均值。 过零率 :是信号在单位时间内的穿过基线的次数。平均功率频率和中位频率则是临床判别肌肉活动时的疲劳 度的最常用指标 。 表面肌电图的信号检测是一种无创电 生理检测方法,其信号的检测分析在临 床诊断、康复医学及运动医学中具有重 要意义。 四、表面肌电临床应用4.1脑瘫、卒中后偏瘫评估(神经内科、康复科)sEMG进行肌力、肌张力评估可以尽量减少测试者主观评价的 误差,采集的数据即反映肌肉收缩力。 评估治疗患者受损神经肌肉功能的变化状况及与健侧的差异 观察治疗前后患侧神经肌肉功能的进步情况并据此制定和调整下一 步的治疗方案。病例解析:(8岁脑瘫患儿采集某块肌肉的肌电信号)结论: 术前:被动活动有异常增高的峰;自主收缩仅在150v左右 术后:被动活动,未见异常增高波形;自主收缩峰值高达360v术前自主收缩:术 前肌力差,最大值 150v术后自主收缩: 术 后肌力好转,最大 值360v术前被动收缩:术 前肌张力高,平均 值20v术后被动收缩:术 后基本正常术前术后4.2疼痛评估(康复科、疼痛诊疗研究中心、疼痛科 、骨科)n腰部肌肉收缩协调性 n肌肉疲劳程度 n肌肉收缩力量 腰痛病人腰部的易疲劳测试或术后肌肉耐疲劳效果测试 ; 辅助诊断腰背部疾患评估椎旁肌功能; 在手术、外伤、颈肩腰腿痛及其他肌肉功能障碍情况下 ,通过潜在的肌电信号改变确定肌肉的功能障碍、疼痛等 严重程度。评价肌肉功能水平及 状态,为腰痛病人寻 找临床指标4.3脊柱侧弯、斜颈评估(儿科、康复科)临床研究:记录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频域指标中位频率、平 均功率频率、过零点率。 结果:1.患者顶椎区凸、凹侧中位频率、平均功率频率、过零点率波形 曲线波幅较其他测试部位低平、数值降低;2.中位频率斜率、平均功率频率斜率、过零点率斜率随运动负荷 时间的延长均呈线性递减。 结论:患者脊柱旁顶椎区椎旁肌耐力较差,容易疲劳,表面肌电图可用 作评定脊柱旁凸、凹侧肌电活动差别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较好的 临床应用价值。4.4疲劳研究(康复科、各体育学校、竞技运动队、 体科所、综合院校体育系、综合院校的人体工效学方 向 )肌肉疲劳的测定无论在康复医学还 是体育科研都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中位频率在肌肉疲劳 时向低频转移,并与肌肉疲劳有较 好的相关性。病人是否容易疲劳和疲劳太快 ? 治疗后是否耐受疲劳?多长? 什么样的训练能提高对疲劳的 耐受?揭示肢体有无残疾、确定 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进 行行走功能评定和矫治异常步 态提供必要的依据。(例如: 某患者根据其他康复评定结果 认为股四头肌的肌张力正常且 无肌痉挛,但是通过步态分析 却可能发现股四头肌的异常运 动。)通过对康复训练前后的步 态检查和手术、安装支具前后 步态的对比,可以定量地、客 观的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 状态,为确立有效的康复训练 方案提供依据,尤其在偏瘫康 复中应用广泛。 4.5步态分析(康复科、神经科、骨科、各体育学校、 竞技运动队、体科所、综合院校体育系、综合院校的 人体工效学方向 )股内侧肌 股外侧肌 股直肌股二头肌短头 股薄肌 缝匠肌 股二头肌长头 半膜肌 半腱肌股中间肌膝关节的角度 (屈曲度)6 04 02 0步态循环 %5 010 00 1 23 16 27 58 7ICL RMS TTS TPSWIS WMS WTS W4.6运动学研究(各体育学校、竞技运动队、体 科所、综合院校体育系、综合院校的人体工效学 方向 )sEMG为体育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评价 方法,它可以在运动过程中间接测定肌肉力量,也可 以进行运动技术分析。其应用机理是肌肉收缩强度越 大,肌电图的幅度增加。4.7肌电图的运动学等速锻炼步态分析跳跃手法肌肉测试强度测量2和3维运动分析单用EMG足底开关和量角仪测力板力矩角度速度立角度力位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