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学生道德素质及其培养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道德:指一定社会或阶级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 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荣 辱、美丑等等的行为规范。道德属于社会范畴,是一种社会 现象。品德:指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 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品德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 一种个体现象。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 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 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内化和外化,使一 定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思想品德的过 程。我国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 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1995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是分学段进行的,但初、高中的内容要点大致相同。主要内容如下: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高中是“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二、道德素质以及结构 (一)道德素质学生在掌握各种道德准则,并运用这些道德准则去规范自 己的言行、评价各种道德现象、调节各种道德关系的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素质。在我国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一般都认为学生的道德素质 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的。(二)结构1.道德认识:是学生对各种道德行为、道德关系以及调节 这些行为、处理这些关系的规范和准则的认识。 (1)学生所掌握的道德观念。(2)已经形成的道德判断。 2.道德情感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准则去认识、评价各种道德现象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1)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由于某种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产生的 (2)想象的道德情感体验:它是由对道德形象的感知,通过想象引起共鸣,由此受到 感染而产生的情绪体验。(3)理性的道德情感体验:它是建立在对道德规范、道德准则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与 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相联系,并具有较强的自觉性、概 括性和论理性。 3.道德意志为了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而去克服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困难, 排除各种干扰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表现在实际行动中的 一种坚持精神。(1)对学生个人直接愿望的控制调节水平(2)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的水平(3)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4)与道德行为中的困难作斗争的精神(5)抗拒诱惑的水平 4.道德行为是在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下 ,采取的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动。学生的道德行为包括:(1)道德行为方式 (2)道德行为习惯:自动化、稳定的行为动作方式美国学者佩克和哈维格斯特把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分为五个 等级:1、非道德性的行为型。这是指不能用道德标准衡量的行为 ,是一些不具备道德观念的幼儿和弱智儿童所表现的行为 。2、自我中心行为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自私自利的人, 他们的一切行为总是从满足个人的欲望出发,以获取个人 利益为目的,有时虽然也表现出道德行为,但背后却隐藏 着个人的意图。3、依从传统惯例行为型。这种行为的特点是服从权威,按 习惯办事,遵从集体的决策,依随社会的风尚,自己不采 取单独的主张。4、良心主义行为型。道德规范已内化为个人的行动的指南 ,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宁,从而出现道德行为。5、理性的利人主义行为型。这是充分认识道德原理后表现 出的最高层次的道德行为。【案例分析】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 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 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 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译文: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 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 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 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 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 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 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另一件事恰巧和它相反。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 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 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孔子从小事情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 化的深远影响。由此看来,德育是需要智慧的,道德对于个体 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单相的服从,付出和牺牲。我国 目前道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报偿机制、支持性道 德机智的情况下,这种德育会使人们远离道德,不 愿意亲近道德。第二节 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分析(一)德育过程的复杂性1. 制约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社会因素的广泛性。2. 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学生接受的道德影响的多重性、矛盾性。3. 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二)德育过程的活动性1.学生道德规范的掌握,道德情感的丰富,道德意志的产生,道德信念的树立,都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2.学生在活动中激发了道德需要,形成了道德动机,产生了道德行为。3. 德育的多端性。4.德育过程中的情境性。(三)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1.自我评价能力:主要体现在道德认识方面2.自我调控能力:主要体现在道德意志、行为方 面自我教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旦形成,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会朝着道德 修养的目标不断前进。二、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一)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1.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道德概念、丰富道德知识。注重言传身教2.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道德问题的讨论与评价,通过道德判 断、道德评价活动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与思维水平的提 高和道德概念的丰富密切相关。3.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注:信念是认识和观念的最高形态 (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1.教师要成为学生情感生活的典范。2.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 验。3.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感。(三)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1.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现实的道德活动,积累 道德意志锻炼的经验。2.根据道德意志品质上的差异因材施教。3.通过道德榜样来激发学生道德意志锻炼的自觉性 。(四) 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1.要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强大的道德动机。2.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道德行为方式。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注意: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第三节 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一、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道德学习的核心是态度或价值观念的学习,道德知识 并不主要是关于道德知识,而是建立在广泛认识世界,认 识人的基础上的。 (1)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他学科所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 (2)在教学方法中渗透道德影响。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与社会实践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5.班主任的工作(重要而特殊的途径)二、德育的方法(一)说理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实事求是。2.注意抓住教育时机。3.以诚待人。(二)情感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育者在 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1.人格感化: 指通过教育者自身的品德、情操和对受 教育者深切期望的态度来感染对象。2.环境陶冶:指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内文化环境 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3.艺术陶冶:指通过音乐、美术、舞蹈、雕塑、诗歌、影 视等文学艺术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三)品德评价法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言行做出判断,它是对品德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 1.表扬奖励 2.批评和处分 应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重宣传与教育 (四)实际锻炼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 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日常实践和专门组织的行为 训练。主要通过学习活动、委托任务、组织活动、执行制度、 行为训练来进行。德育的各种方法要彼此有机地结合,灵活运用 ,没有一种万能的固定不变的方法。复习思考题:1.请分析学生道德素质结构中的道德认识、道德情 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辩证关系。 2.道德素质教育过程有哪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育? 3.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有主要哪 些方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