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9页
第2页 / 共79页
第3页 / 共79页
第4页 / 共79页
第5页 / 共79页
第6页 / 共79页
第7页 / 共79页
第8页 / 共79页
第9页 / 共79页
第1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7)一、物质的组成二、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 (1)单质(2)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烃烃的衍生物2.混合物 (1)溶液;(2)浊液;(3)胶体。1.基本类型(1) ;(2) ;(3) ;(4) 。2.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1) ;(2) 。3.根据反应热效应(1) ;(2) 。4.根据是否有离子参与(1) ;(2)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四、胶体1.胶体的制备和性质(1)水解法制备Fe(OH)3胶体:制备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 Fe(OH)3(胶体)+3H+(2)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本质特征为: ,二者可利用 来区分。(3)Fe(OH)3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如果要使其发生凝聚常用的方法有: , ,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加热搅拌加电解质溶液(4)用水解法制备的Fe(OH)3胶体中含有Fe3+、Cl-,可用 进行提纯。渗析2.胶体的应用及解释(1)土壤保肥(2)含Fe2+、Al3+的盐净水(3)入海口三角洲形成(4)工业电泳除尘(5)血液透析原理考点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例1】 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 变化的一组是 ( ) A.少量酒精在空气中挥发不见了;少量酒精在空气 中燃烧后消失B.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晶体碳酸钠 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C.木炭燃烧发光、发热;电灯发光、发热D.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后变浑浊;室温下的饱 和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解析 A项,酒精的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的燃烧是化学变化;B项,前者是CaO与空气中的水和CO2反应生成了CaCO3,是化学变化;后者是Na2CO310H2O风化失去水,也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项,木炭燃烧发光、发热属于化学变化,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D项,前者是Ca(OH)2与CO2反应生成了CaCO3,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因为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物理变化。答案 B辨析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变化中的“三色”、“五解”、“十八化”物理变变化化学变变化三色焰色反应应颜颜色反应应 显显色反应应五解潮解分解裂解水解 电电解 十八 化熔化汽化 液化酸化氢氢化氧化水化 风风化钝钝化皂化 炭化催化硫化 酯酯化 硝化 裂化卤卤化 (油酯酯)硬化注意 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变式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红磷加热到416升华后冷凝得白磷B.分馏石油产生汽油C.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D.氯化钠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解析 在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时,要抓住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这一关键点。红磷和白磷是不同的物质,因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均为化学变化;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汽油是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不是产生的新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在固态时的名称,干冰和二氧化碳只是分子聚集状态的不同,并无新物质产生;氯化钠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也只是聚集状态的变化,因此B、C、D三项均为物理变化。 答案 A考点二 物质分类法的应用【例2】 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解析 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在某些性质上具有相似性,具有相同的某一性质的不同物质,其组成不一定相同,从掌握组成、性质等方面对单质、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可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这种类型是以前高考命题中没有出现过的,是今后高考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Na2SO4中含Na+,它是钠盐;含 ,它是硫酸盐;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Na+,阴离子只有 ,没有其他的阴、阳离子,故它属正盐。从组成看,1个HNO3分子只电离出1个H+,故它是一元酸;HNO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H+和NO ,故它是强酸;HNO3容易挥发,故它是挥发性酸;强酸性和挥发性反映了HNO3的性质。Mg(OH)2是二元碱是从组成看的,说明1 mol Mg(OH)2能电离出2 mol OH-,而难溶性碱、中强碱是它们的性质。Al2O3是两性氧化物,说明它既能与OH-反应,又能与H+反应,是从性质方面来分类的;它是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是从组成方面分类的。答案 A1.分类的标准及原则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各子项必须是全异关系,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 母项。 2.物质类别的判断判断物质的类别,主要看物质的组成元素和该 物质中粒子的相互作用。(1)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可判断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再根据是由几种元素形成的该物质,来判 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2)对于单质,根据结构和性质可判断是否是同素异形体。(3)对于化合物可根据化学键来判断:若含 有离子键,则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NH4Cl 、Na2SO4;若全以共价键形成,则是共价化合物, 如CO、SiO2、HNO3。(4)对于化合物可根据组成元素(是否含碳) 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根据组成又可分为氧化物、氢化物、酸、碱、盐,它们可由 原子组成,也可由分子或离子组成;有机物根据官能团和性质可分为烃、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 、醛、羧酸、酯)、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大部分 由分子组成。3.概念辨析(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变式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 酸、二元酸等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 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 溶液、胶体和浊液 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 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 B. C. D.解析 中,确定几元酸是据其电离出H+的个数; 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即有电子转移;中分散 系是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划分的;对。答案 D【例3】 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B.电泳现象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直 径大考点二 胶体的性质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D.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 (1 nm=10-9 m),因此纳米材料是胶体解析 A项,胶体有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不一定是液体;B项,电泳现象能证明胶粒带电,不能证明胶体粒子直径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直径大;C项,光线照射时,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纳米粒子虽然与胶体粒子大小相当,但纳米材料不符合分散系的概念。答案 C1.胶体分散系比较稳定的原因: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胶体粒子带电荷,由于电荷的存在使胶粒之间相互排斥,不易聚沉从而使胶体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主要原因。2.在胶体分散系中,胶体粒子是带电荷的,不能说胶体带电荷,因为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3.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粒子是带电荷的。但有些胶体粒子(如淀粉胶体)不带电荷,同时还应注意电泳现象是胶粒定向移动产生的,并没有发生聚沉。4.胶粒呈中性的胶体如淀粉胶体,无电泳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若使之聚沉可采用加热法。 5.有些胶体遇足量强酸或强碱时,先聚沉形成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溶液,如Fe(OH)3胶体、Al(OH) 3胶体、硅酸胶体。变式3:关于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当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相混合时,不会发生聚沉;电泳现象证明胶体带电,属于电解质溶液;血液透析原理依据的是胶体的性质; 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考点四 表示物质组成、结构的化学用语【例4】 判断以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改正。a.次氯酸的电子式:b.硫离子结构示意图:c.羟基的电子式:d.CO2的摩尔质量为44e.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f.乙酸的分子式:C2H4O2g.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h.NH3的结构式:H N H答案 正确的有b、f、h,其他错误,改正略。H归纳:1.五种符号:元素符号:H、Na等;原子符号(又称核素符号)H、 Cl等;离子符号:Cl-、Mg2+等;化合价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五种式子:分子式(又称为化学式):CO2、H2、SO3等;最简式(又称为实验式):CH2O、CH等;电子式:如K2S的电子式:K+ S 2-K+ ; H Cl的电子式H Cl ;结构式:O C O、HCl等;结构简式:CH3CH2CH3、CH3CH2OH等。变式4、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方式中正确的是( ) 水分子的电子式H+ O 2-H+CO2分子的结构式O C O . . . . . . . . .乙炔的实验式C2H2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F-的结构示意图 A.只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