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周)(西周)周室东迁周室东迁 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春秋)诸侯割据混战(战国)(战国)各国纷纷掀 起富国强兵的 改革变法运动 ,人民渴望统 一秦的统一诸侯势力强 大“两制” 渐渐崩坏 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 “异端”自居的进步思 想家。他认为:“始皇 出世,李斯相之,天崩 地拆,掀翻一个世界,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 世界”的?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 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前引秦始皇,千古一帝?问题探究: 探究一: 秦是怎样实现统一的?有何意义? 探究二:假如你是秦始皇,会怎样统辖辽阔 的疆域?你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吗 ?说说郡县制的作用? 探究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形成 的?你能制作出秦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示意图吗?试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探究四:如何评价秦始皇?1.过程第一阶段: 统一六国(前230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 第二阶段: 开疆拓土。北击匈奴(蒙恬、直道、长城)统一岭南(屠睢、灵渠、置郡)控制西南 (五尺道)一、六王毕,四海一一、六王毕,四海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前221年 定都咸阳秦楚齐燕赵魏 韩秦秦秦秦秦秦“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北方:派蒙恬北击 匈奴,夺河套,修 长城,筑直道,加 强北部边防。南方:南征岭南, 修灵渠,置郡县, 这是岭南地区归入 中央王朝管辖的开 端西南:开辟“五尺 道”,在其中部分 地区任命官吏,是 该地区进入中原统 一政权版图的开始九原郡陇西辽东桂林郡 南海郡象郡3、意义: 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 据混战局面。 秦朝国家版图的拓展,不仅扩大了统一 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格局的形成。北抵长城一带西到陇西东临大海南濒南海想一想:面对如 此广阔的疆域, 该如何来统治呢 ?人口达2000万二、巩固统一二、巩固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形成条件: 秦的统一和强大;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法家的集权理论。 2、概念内涵:专制主义:即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3、主要构成:郡县制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2、地方: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朝议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海内为郡县1、中央郡县制3、思想文化:挟书律、“焚书坑儒”开文化专制之先例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 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 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 ,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 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 ,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 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 议。材料二: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丞相诸大臣 皆受成事,倚办于上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请思考:材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说明了什么本质?阅读材料: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的特点:u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核心 特征。u皇帝独尊:确立确立“皇帝皇帝”称号;皇帝自称称号;皇帝自称“朕朕”;命;命 令称令称“制制”或或“诏诏”,印称,印称“玺玺”。u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 力集中的另一体现。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 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皇帝皇帝九卿九卿左、右丞相左、右丞相 “ “百官之首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副丞相)(副丞相)律令图籍监察百官(位低权重)太尉太尉军务(虚有其位)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有何特色?有何特色? 三权分立 位高权重 内外兼管 不得世袭 军权皇控 三公三公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秦王 和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 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 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置诸侯不便。”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2、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秦王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 不难哉!廷尉议是。”理由?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动荡郡县制的内容中央郡县乡、里、郡守(分掌行政)郡尉(分掌兵事)监御史(分掌监察)道(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秦朝政府地方组织系统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 皇帝任免,地方官员分工明确特点: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 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 重要标志。评价: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为后世行政区划奠定基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同点 :分 封 制郡 县 制朝 代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影 响划分标准性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西周实行秦朝推广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 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地方,郡县 长官由皇帝任免,官吏只有俸 禄没有土地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 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皇帝皇帝( (皇权至上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三公九卿( (互相牵制互相牵制) )郡郡( (守守) )县县( (令令) )( (皇帝任命皇帝任命, ,服服 从命令从命令) )集权于集权于 中央中央集权于集权于 皇帝皇帝皇帝制度中央官制 (中央行政体制)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挟书律”虽有利于从思想上巩固秦朝的 统一,但这对古代文化的延续和保存是 一种劫难,同时开了思想专制之先例。评价:4、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2)对后世的影响: 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官僚政治体系 的基本格局,经历代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古 代主要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中央 集权的使用失度,导致秦朝的灭亡。步入近代由于无法适应时代需要而遭抛弃。有人质问:“夏、商、周封建(注: 分封制)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 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 朝却很快覆亡?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回答说:因为 秦朝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 “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 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统治。“咎在 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告:秦统一后的平民百姓被告:秦始皇案情:被告被控于BC221年统一 天下后,在十五年统治期间,残 暴不仁,奴役百姓,实在是一个 暴君被告人自辨:在政治、经济、军 事及文化上做出了重大贡献陪审团:全体学生历史法庭:秦始皇的功过1、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下列首先时间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 A、封邦建国 B、置“三公”“九卿” C、确立皇帝制度 D、全国郡县化2、“齐人”、“鲁人”“楚人”这些称谓逐渐让位于行政 区域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选择题CC3、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 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是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4、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 式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有利于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加强 A B C DDD材料一:博士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 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 田常、六卿之臣,无捕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 久者,非所闻也。”材料二:“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 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 均摘自史记泰始皇本纪(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对此提出了什么措施 ?(3)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观点和措施?材料题(1)观点: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统治的稳固。论据:商周时期都因分封而统治长久;分封的诸 侯王可以削弱地方特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反驳:李斯认为分封制是造成战乱的原因。措施 :建议焚烧秦以外的史书和诗书、百家著作 。(3)对分封制的否定是正确的,焚书也可以起到巩固 中央集权的作用,但摧残了文化。课堂讨论课堂讨论 中央集权能够建立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1)客观条件:秦的统一和强盛。(2)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3)政治上:维护地主阶级巩固统一,加强控制人民的需要。(4)思想上:韩非子的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思想,为秦建立中 央集权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法家思想)(5)实践上:商鞅变法。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提 供了成功的经验。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体现 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 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 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 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 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 于中央。 二者之间的联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 帝一人。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 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 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 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 、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 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 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 和发展,维护祖国统一;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 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各地区的 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 展的因素。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禁锢了思想。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萌芽的发展。1 1、积极影响:、积极影响:巩固国家的统一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促进经济文化 发展;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发展;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 重要的作用;重要的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 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所沿用。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所沿用。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