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检查体检结果的临床意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虹 主任医师如何看体检结果许多人在体检过后,对结果非常关心。 然而,真正能够看懂各项检查指标意义 的人却不多。 一般体检,包括外科、耳 鼻喉科、内科(血压、心电图、B超)、 妇科以及X光等项目,其结果一看就明白 ,而验血的结果虽然有正常参考值对照 附于每项结果之旁,但若出现高低值时 ,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其意义。我校体检项目的临床意义 供大家参考目的: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体检结 果,进一步掌握自己的健康情况 ,达到真正体检的目的一、血糖正常值 葡萄糖 空腹 I FG 3.86.11 mmol餐后 IGT 7.811.1 mmol正常糖耐量OGTT 2hPG:7.7mmol血糖异常 增高:增高见于餐后12小时、情绪 紧张等;注射葡萄糖或肾上腺素后、 胰岛素不足(糖尿病)、颅内压增高 、脱水等。 减低:减低见于饥饿、运动等;胰腺 癌、注射或口服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 药物、严重肝病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3、OGTT试验中,2h PG水平:11.1mmol/L(200mg/dl 或空腹血糖受损:血糖:6.17.0mmol糖耐量受损:7.811.1mmol糖尿病的控制目标项 目 理 想 良 好 差血糖(mmol/L) 空腹 4.46.1 7.0 7.0非空腹 4.48.0 10.0 10.0HbA1c (%) 7.5二、血脂正常值脂质名称 正常范围 TC 1.04 (40mg/dl) LDL-C 5.72(220mg/dl) TG 1.70 (150mg/dl) HDL-C 3.64 (140mg/dl) 建 议:1、成年人应定期复查血脂;2、重视并采用生活方式治疗;3、对既往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高 于5.0mmol/L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4、TG增高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三、尿酸(UA)正常值正常值: 男性血尿酸 150380 mmol女性血尿酸 100300 mmol高尿酸血症: 男性420mmol 女性350mmol 尿酸异常的临床意义增高:痛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 细胞增多症、肾功能减退、子痫、中毒 性肝病等减低: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甲胎蛋白(AFP)增高: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 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急性肝 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AFP现已广泛用于肝细胞癌的普查、诊 断、判断治疗效果、预测复发。普 查中发现阳性,可早于症状出现 811月肝细胞癌AFP阳性率70%90%孕妇、肝硬化、肝炎可呈假阳性EB病毒抗体(VcA-IgA)阳性:曾经有EB病毒感染、鼻咽癌待查建议: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 服用损肝药物、饮酒过量 等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查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 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 量和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 男性为400万550万/L女性为350万500万/L新生儿为600万700万/L 红细胞(RBC)计数增高: 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肺气肿等 严重脱水,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 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红细胞生成减少 ,见于白血病等病: 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血红蛋白(Hb) 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 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 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 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L。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 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 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 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白细胞(WBC)计数 增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 应排除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嗜中性粒细胞 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 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 B 0.00 0.01 (01%)淋巴细胞 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 M 0.03 0.08 (3-8)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 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 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 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 乏症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 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 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后。 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 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 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 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 动期、疟疾等。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为100%300% 。增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 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 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 后,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 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 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 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 髓抑制,脾功能亢进。尿常规第一要看尿蛋白和尿糖一.尿蛋白(PR0)。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 。 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 脏疾病 。 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 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尿常规第一要看尿蛋白和尿糖二.尿糖(GLU)。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 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 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 ,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 林。尿常规第二要看尿红细胞和尿白细胞。 三.尿红细胞 (R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 超过 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 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 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尿常规第二要看尿红细胞和尿白细胞。 三.尿白细胞(粒细胞脂酶LEU)泌尿体系细菌性熏染的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阳性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大、结石、结核等。本项检测假阳性率较高,主要见于尿标本被阴 道分泌物污染等,因此要求标本应新鲜。 血压类别收缩压( 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 120 80正常高值 120-139 80-89高血压: 140 90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降 压 目 标一般成人 140/90mmHg伴有糖尿病 130/80mmHg老年高血压 150/90mmHg*原则: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如何看心电图结果心脏激动的起源点是否正常窦性心律:心脏激动的起源点在窦房结(正常心律)异位心律: 房性心律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均为起搏点异常心律心电轴的临床意义正常中年人电轴正常值:90 30 成年人电轴正常值: 090 小数正常人可接近: 30 110 电轴大于90 成年人少见 大于90 为右偏 右室肥大常见 小于30 为左偏 左室肥大常见电轴与心脏在胸腔的位置有关: 心脏近于垂直: 右偏 横置位 : 左偏心电轴右偏在小于+110的时候没有多 大意义,年轻人、儿童等都可以出现。 垂位心多见于体型瘦高的人,没有病理 意义。 如右偏大于+110则可见于右室肥大, 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但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很少见,右室肥大 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还有其他 的表现,诊断上应该明确提出来。异常心电图一、心律失常:1、窦房结心律失常2、异位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 100-180次/分甚至 200次/分窦性心动过缓 60次/分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 见于迷走N张力升高、心肌病、急性下壁心梗等病窦综合征 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征。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窦房以外心房的 任何部位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朴动 心房颤动 有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 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房颤多见 原有心血管疾病者,见风心、冠心、高心 甲亢心。颤动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 量减少25%或以上。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疾病者均可发生,发 生机会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手术等均可 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 生室性期前收缩。电解质紊乱、精神不 安、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常伴随明显血 流动力学改变传导阻滞病因: 器质性损害 功能性损害 药物作用按部位分: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4.束支与分支传 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是心肌病变的征象特别是冠心病的征象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也肯定为病理性,不过预后较完全性好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较常见,多见于风心、房缺、冠心、肺栓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见于1、正常人2、部分心肌炎及心肌缺血者3、部分右心轻度至中度扩大或压力升高要结合临床及其他诊断检查资料分析才能判断左室肥厚:收缩期负荷过重 常见 于高血压、主动脉狭窄 等 舒张期负荷过重 常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及动脉导管未闭右室肥厚: 见于先天心、肺心等疾病右心室肥厚与病理对照符合有很大的差 别,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符合较高,二尖 瓣狭窄及肺心次之ST-TST段水平压低: 任何导联压低应0.5mm ST段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