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7页
第2页 / 共247页
第3页 / 共247页
第4页 / 共247页
第5页 / 共247页
第6页 / 共247页
第7页 / 共247页
第8页 / 共247页
第9页 / 共247页
第10页 / 共247页
亲,该文档总共2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法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教育法学的对象、性质 和特点一、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法? 教育法是由国家 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 制力保障实施的调整教育基本社会关系的 行为规范的总和。2、教育法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教育法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法本质 (3)教育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 的关系 (4)教育法的特点、作用和原则 (5)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 (6)教育法律关系 (7)教育法学自身的学科建设二、教育法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学科性质: 法律科学 教育科学 边缘学科 特点:理论性 实践性第二节 教育法学的产生与 发展一、国外教育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法制 施太因的教育法制思想 20世纪后教育法学研究的进程与教育法学产 生的标志 教育法学成为独立学科后的发展二、我国教育法学的产生与发展1、新中国成立前教育法学思想的发展2、新中国成立前教育法学思想的发展第三节 教育法学的意义、原则 和方法一、教育法学的意义 1、学习研究教育法学,有利于促进依法治 教的进程。 2、学习研究教育法学,有利于遵循教育规 律发展教育事业 3、学习研究教育法学,有利于社会主义民 主法制建设二、学习研究教育法学的原则 1、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三、教育法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分析法 3、比较法 4、历史法 5、案例法第二章 教育法的制定与制定 与实施第一节 教育法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外教育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法产生于奴隶社会 (二)教育法发展的基本阶段 1、零星立法阶段(奴隶社会文艺复兴时期) 特点: (1)出现了零散的关于教育的法律规定。 如:公元787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发布的教 育通告、 日本大宝元年公元701年发布的大宝律令等(2)教育法制为维护教育特权服务 (3)教育法没有成为独立的调控教育的手段2、广泛立法阶段(文艺复兴时期第 二次世界大战) 特点(1)教育立法受到普遍重视,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法律 (2)教育法逐步成为独立的调 控教育的手段 (3)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民主化 建设3、综合法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 ) 特点: (1)建立以教育基本法为核心的教育法 规体系,全面实施依法治教 (2)教育法成为国家管理和调控教育的 基本手段二、我国教育法的发展(一)我国古代教育法的发展 (二)我国近现代教育法的发展 清末教育立法: 民国时期教育立法:(三)新中国成立后: “文革”以前的初创阶段 “文革”中的严重破坏阶段 “文革”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 现状、问题与对策 成绩: (1)教育立法受到重视 (2)依法治教取得明显成效 (3)教育法制观念明显增强问题: 1、教育法规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2、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 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3、教育法的监督力度不够 4、社会的教育法制意识尚比较淡薄, 不能适应依法治教的需要对策: 1、加强教育立法,进一步完善 教育法规体系 2、加强教育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执法水 平 3、建立健全教育执法的各项制度,严格依法 管理 4、进一步加大教育法的监督力度 5、进一步加强教育法的宣传学习;增强全社 会的教育法制意识第二节 教育立法一、教育立法? 教育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 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教 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二、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的原 则 (2)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 则 (3)坚持立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 合的原则 (4)坚持立法的连续性、稳定性与可 变性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三、教育立法的程序 (1)法律议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 (3)法律的通过 (4)法律的公布四、教育立法的机关和权限 国家权力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修改宪法的教育条款 (2)制定教育基本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制定教育的单项法律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自治区 人民政府所在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经 济特区所在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国家行政机关: 1、国务院 制定教育行政法规 2、国务院所属各部委 制定教育部门规章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自治区人民政 府所在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经济特区所在市 的人民政府: 制定教育的地方政府规章五、教育法规体系 (1)纵向结构法律效力高低 宪法的教育条款 教育基本法 教育的单项法律 教育行政法规 教育的地方性法规 教育的部门规章 教育的地方政府规章 教育的国际性条约、协定等(2)横向结构调整范围 教育的基本法规 基础教育的法规 高等教育的法规 职业教育的法规 成人教育的法规 教育经费的法规 教育人员的法规 教育行政的法规第三节、教育法的实施一、教育法实施的基本途径 1、法律的遵守 2、法律的适用二、教育法的效力和解释 1、教育法的效力 时间效力 生效、失效、溯极力 空间效力 对人或组织的效力-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 义2、教育法的解释 (1)有权解释(也称正式解释)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行政解释、地方解释 (2)无权解释(也称非正式解释) -学理解释、任意解释三、教育法的监督 1、立法监督 2、司法监督 3、行政监督 4、政党的监督 5、社会监督第三章 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概述 1、教育法律规范 (1)教育法律规范? 教育法律规范指教育法所规定的调整 教育关系的行为准则。 (2)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 条件、规则、制裁2、教育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即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 认和调整的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基本社 会关系。 (2)教育法律关系的结构: 主体、客体、内容(3)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 教育的民事法律关系 教育的刑事法律关系 教育的行政法律关系 教育的特殊法律关系二、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 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2、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依法享 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行为能力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以自己 的实际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3、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1)国家机关 (2)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 (3)公民三、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1、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 指向的对象。 2、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1)物 (2)行为 (3)精神财富四、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1、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 指向的对象。 2、权利与教育权利? 权利即法律对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做出或者 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者不 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3、义务与教育义务? 义务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必须履行的某 种责任,即法律对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必 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4、教育权利与教育义务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制条件下,教育权利与教育 义务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 (1)平等性 (2)一致性第四章 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教育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 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 法的行为,依法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 后果。二、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 1、法律规定性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国家强制性有国家强制力保证 3、归责特定性具体法律关系的当事 人 4、专权追究性有专门国家机关或法 律、法规授权的机关依法追究三、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1、主观过错 2、行为违法 3、损害事实存在 4、因果成立四、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 (一)违犯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 1、行政处分: 指国家行政机关对所属工作人员一般违 法行为的惩戒措施。 具体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 、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2、行政处罚: 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违犯行政法律规范的 组织或个人进行惩戒、制裁的具体行政 行为。 具体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和非法证书、吊销办学许可证、取消资 格、责令停止招生、撤销教师资格等等 。(二)违犯教育法的民事法律责任 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违犯教育法律法规 ,破坏了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 身关系,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的种类: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 6、修理、重做、更新 7、赔偿损失 8、支付违约金 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0、赔礼道歉等。(三)违犯教育法的刑事法律责任 指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 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 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 收财产第五章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 教育道德一、教育法与教育政策 (一)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即国家或政党为完成一定历史时 期的教育发展任务而制定的教育事业发展 的行动准则。(二)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1、联系 (1)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一致 。 (2)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由相同的经济 基础所决定并作用于这一经济基础。 (3)教育政策对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 具有指导作用,教育法是贯彻教育政策 的法律保障。2、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1)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制定机关不 同。(2)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表现形 式不同。(3)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实 施方式不同。(4)教育法与教育政策 调整范围不同。(5)教育法与教育政 策的稳定程度不同(三)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二、教育法与教育道德 (一)教育道德? (二)教育法与教育道德的关系 1、联系: (1)教育法与教育道德所代表的教育利益相 同。 (2)教育法与教育道德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相 同。 (3)教育法与教育道德是互相联系,互相促 进的。2、教育法与教育道德的区别 (1)教育法与教育道德的表现形式不 同。(3)教育法与教育道德的实施方 式不同。(4)教育法与教育道德调整 范围不同。(5)教育法与教育道德的 发展前途不同。(三)教育法制建设与中小学教师职业 道德建设 1、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 要性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 挑战 3、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 策(1)加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