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决赛试卷初三组选择题、填空题类型归纳 一、文学、文化常识 1、作者、出处。 2、作者、作品特色。 3、题目及含义。 4、典故。 5、文化常识。 二、内容记忆、理解 1、古诗文填字。 2、解释古诗文字词。 3、成语含义。1、作者、出处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 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 花酒等习俗 山东:指华山以东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 风雪夜归人 。 描绘了风雪夜归图 “日暮”:时间 “白屋”:投宿地点 犬吠声、风雪声、叩门声、 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声 声入耳” 3、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第一、二句:对偶,写景, 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突出菊花傲霜斗寒。 第三、四句:比喻人到壮年 ,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 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 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 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8、采薇 诗经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的样子 思:语末助词。 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出征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 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 雪交加的冬天。 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 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戍 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 、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 价值的否定。 11、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 说苑:先秦至西汉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 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 有一定的哲理性。(31)(42)(43)(54)(62) 新序: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 (46)(66)(67 ) 列女传:记载了上古至西汉约一百位左右具有通 才卓识,奇节异行的女子。 (58) 14、刘义庆,南朝人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 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2、作者、作品特色。 4、白居易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白居易四类诗: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与元九书“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 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 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我的志向是在造福于天下,我的行为是在只顾自 我修养。我所奉行并贯彻始终的是圣贤的大道, 以言词表达出来的就是诗歌。所谓讽谕诗,表达 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达的就 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 3、题目及含义。 7、次韵 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次韵也称步韵 。 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 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 ,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 20、三国:魏、蜀、吴 25、资治通鉴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纂 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 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4、典故。 15、“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3、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 庄子秋水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曰:子非我,安 知我不知鱼之乐?” 此联是代庄子答复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 反问。庄子善于体会物情,通情以应物,故能达到 “物我交融、物我两忘”鱼乐我乐的境界。5、文化常识。21、“后周柳庆,初仕后魏,为雍州别驾” 后周有一个人名叫柳庆,起初在后魏做官,充任雍州别驾。 人名:柳庆;官名:别驾 “名”、“字”、“号” P45、P31 名:婴儿出生满三个月时由父亲取名 字:女子15岁行笄礼,男子20岁行冠礼由乡党中有威望的尊长者取 同辈、下对上、小对长都要用“字”来称呼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 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1)表扬性的 经天纬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辟土服远曰桓 温柔好乐曰康 (2)批判性的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好内远礼曰炀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庙号:是根据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等。 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 号 1、古诗文填字。 5、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6、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0、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破琼瑶 12、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 、厕上也。 17、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见路上一个人反穿著一件皮裘 ) 3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3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4、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 3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36、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 3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4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 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 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 :“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 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 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 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 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 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 翻译: 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 在梁山伯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水汇集在城 下,涨水时不时地会泄入城中。2、解释古诗文字词。 9、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 天相接的地方。 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第一、二句:送别地点、送 别的时间与去向 第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1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 (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宗五年(公 元1072年)当令。 望湖楼:在杭州钱塘门外西湖上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 诗 18、齐民要术 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 ,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指平民百姓。 “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 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22、“常自执管钥” 1、钥匙。 2、比喻事物的重要部分。 明 唐顺之复勘蓟镇边务首疏:“深惟北门管钥之地 ,山陵宫阙至慎至重,不欲以寄於疲夫懦卒之手。” 3、军事要地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杞子自郑使 告于 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 可得也。” 杜预注:“管,钥也。”后因用以喻军事 要地或守御重任。 23、“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 翻译:前往京都长安进行交易,借人房屋居住。 居止: (1)住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家人喜,问 其居止。便指其门户曰:日同巷不知耶?” (2)居住,停留。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 “因趁熟来到这南阳 宜秋山下, 盖了一间草房居止。” (3)起居行动。 唐 孟郊 劝善吟:“顾余昧时调,居止多疎慵。” 24、“恒自带之” 翻译:常常自己带着 恒: (1)持久 蔡沉集传“和者,使不乖也;恒者,使可久也。” (2) 经常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恒过,然后能改。” 27、“乃驻车扣马” 于是就拦住了公主的车马 扣马: (1)拉住马不使行进。 (2)直谏 史记伯夷列传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不 听,乃逃入首阳山。 28、“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呵斥家奴下车,趁机便把家奴打死了 29、“宣不从,强使顿之” 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 30、因敕强项令 从此,“强项令”、“卧虎令”的威名传遍了全国 1、帝王的诏书、命令: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 2、告诫:申敕。戒敕。 3、古同“饬”(ch),整顿。3、成语含义。 19、门当户对 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 当,很适合结亲。 户:门第 关注P163 成语释义200题背默诗句,熟记作者、朝代等文化常识 范围: 1、大赛专辑中的初中60首古诗词; 2、大赛专辑中的习题、注释、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文言知识、成语释义等; 3、预初初三课本中的重点古诗文。 预赛:9月底10月初 柳 (唐)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51、题材(内容):咏物诗 体裁(形式):七言绝句 52、断肠天:繁花似锦的春日 “如何”、“肯到”:感叹语气 柳秋日之柳,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 个“柳”字;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 之情,正是诗人自感迟暮、自叹身世的生动 写照。 53、诗词的异同比较一般从内容,语言,手法 等方面着手 同:唐代咏柳诗的名篇。同为咏柳, 都不着 一柳字,将柳树拟人化。 异:主题不同:李诗有以柳自喻,含有身世 浮沉之感;贺诗充满对生机盎然春天的赞美 手法不同:李诗托物咏怀,采用对比、衬托 ;贺诗融情于景,采用比喻、设问,充满对 大自然无限的热爱。李陵答苏武书 54、自从初降:投降 以御风雨:抵御、防御 55、(1)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我李陵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心,我能不伤心吗! (2)身出礼仪之乡,而入无知之俗。 我出自奉行礼仪的国家,但是走进愚昧无知的地方。 56、从李陵“子归受策,我留受辱”的话中可看出,苏武 虽受尽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