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发展的 若干思考市委党校 黄飚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发展的 若干思考v一.深刻认识金融危机的本质v二. 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极 大困难三.反思全球和中国原有经济增长模式,需寻 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战略空间一.深刻认识金融危机的本质v1.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v1)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实体经济的衰落v一是美国传统企业的科技竞争力较普遍地不如欧 洲与日本;二是美国的高消费造成的劳动力成本 非常高,这使通常的美国产品没有国际竞争力; 三是从生产产品的资源、能源来看,美国以油气 为主的资源结构其成本远高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 能源结构,中国整体能源价格远远低于美国与发 达国家。此三点原因决定了美国在这种自由贸易 体系下大部分企业都无法跟全球其他国家的企业 进行有效的竞争。 v2)美国经济过度虚拟化v 近十多年来,美国的经济过分虚拟化,特别是各 种金融衍生产品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泡沫越吹 越大、越飞越远,终究逃脱不了彻底破灭的命运 。据有关资料,全球金融衍生商品总值从2002年 的100万亿美元爆增到2007年末的516万亿美元, 其中美国约占34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商品是企 业与机构间的私人合约,它存在于正常的商业管 道之外,缺乏有效监管。v2.美元本位制是造成世界动荡的根源v美元是美国权力和领导力的象征。1944年7月通 过的布雷顿森林计划确定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 中的领导地位,1971年8月美国又全面放弃美元 与黄金挂钩,确立了美元本位制。美国从此不再 受任何约束地放任自己的国际收支赤字扩大,通 过发行债券、调整基准利率以及使美元升值或贬 值等货币政策手段演绎了一场从“纸张到纸张”的 运动,使世界财富滚滚流向美国。美国人则拼命 消费,吃喝玩乐皆成GDP。美国金融精英们不断 创新出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有着“预支未来”和“延 后风险”的双重功能,大家只顾现在尽情享受,唯 一需要支付代价的只是未来。v今天的美国金融危机正是昨日美国的未来,是到 支付代价的时候了。所以,这场危机的本质是美 元危机。随着美元本位制使得滥发的货币充斥全 球,经济不稳定也蔓延到世界各地。从上世纪八 十年代爆发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到日本陷入了“失 落的十年”,直至“亚洲奇迹”泡沫的兴起和破灭, 这些经济体的每一次经济动荡都源于美元的过度 涌入和迅速撤离。美元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一靠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二靠强大的军事力 量,三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四靠无所不用其 极的外交手段。 v二. 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极大困难v1. 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v以2008年9月“两房”被美国财政部接管,以及雷曼兄弟破 产为标志,美国次债危机升级为全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 信用市场崩溃,并扩散到世界其他国家。美欧国家的“去 杠杆化”过程致使消费和投资需求萎缩,进而为新兴国家 的产品出口施加空前压力。进入11月份,全球实体经济出 现急剧下滑。目前发达国家已经确认陷入衰退,新兴国家 经济也出现大幅放缓,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趋势已经确立 。IMF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08年的3.4大幅降低至 2009年的0.5%;世界银行的的预测是从2.5降至0.9 ;而联合国的预测则是从2.5%降至1。一般认为全球经 济增长率低于3即为衰退。 v2. 中国经济2008年下滑严重v2001年到2007年中国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主要是靠出口和房地产带动的。简单的逻 辑是,拿出口挣来的钱去买房子,而建房 子则拉动了钢铁、建材、化工等产业的投 资与消费。房地产和出口犹如支撑和驱动 其前行的两个轮子。进入2008年以来,出 口和房地产的增长势头逐渐衰弱,并最终 出现负增长,中国经济的两个轮子可能要 爆胎。 v1)出口高增长时代可能结束,中国经济最主 要的引擎熄火 v2008年全年出口增长17.2%,比2007年的 25.7%显著放缓,最后两个月更是出现连续 负增长,11 月份同比下降2.2%,12 月进一 步下降2.8%。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还在恶化的 背景下,这意味着中国出口高增长时代可能 已经结束。 v2)价跌量缩,房地产市场开始向下调整v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房市供过于求的格 局日渐明显。销售量急剧萎缩,1-11月,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9亿平方米,同比下 降18.3%。价格下行通道也已经建立。 v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第二大驱动力,其不仅 可以吸纳上游钢铁、建材、化工等产业的 庞大产能,而且也可以拉动下游家居行业 的消费,而成中国内需的最重要载体。 v 3)失业率上升、资产价格下跌导致收入增 长放缓,消费需求难提振 v企业减产、停产、甚至破产的情况在2008 年开始加剧,减薪裁员潮也随之出现,典 型的表象是多省市民工提前返乡。再加上 股价、房价等资产价格的大幅回落,中国 普通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增长遭遇空前压 力,消费需求增长非常困难。 v4)四季度GDP增速已进衰退区,通胀风险 迅速被通缩风险取代 vGDP增速在2008年逐季下行,并在第四季 跌破7的警戒线至6.8,目前市场预期这 一下行趋势将在2009年的前两个季度继续 保持。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的衰退线 远高于发达国家的0,也高于全球的3 ,应该在7左右,一旦低于这一点就是进 入衰退了。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每年有 新增就业人口2000万左右,如果经济增长 低于7,将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v5)中国海外投资哀鸿遍野,相关投资损失非 v 常惨重v中国外汇投资公司第一笔投资30亿美元,以 29.6美元股购买美国黑石集团股票,2008 年11月19日黑石股票价格跌至6美元股。v中国平安血溅富通公司v从2007年11月至今,中国平安先后出手三次,对富通 集团股票的总投资成本为人民币238.74亿元,占富通 4.99%股权。v截至2008年10月24日,平安对富通集团股票投资的账 面余额为9.47亿元,累计浮亏229.27亿元。v截至2008年9月30日,平安对富通集团股票投资计提 减值损失157亿。如果以2008年10月24账面余额作为 减值损失计提标准,公司尚须计提减值损失72.27亿 元。v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2008年半年度报告,中国平 安的净资产为人民币833.78亿元。v截止年月日,中国平安净资产 亿元,净资产比去年底减少325.62亿元。中国铝业投资力拓巨亏750亿 排海外投资亏损头名v中国铝业2008年1月31日购买力拓9%股权花费的 128.5亿美元,按照当天的英镑兑美元汇率1.99计 算,约为64.6亿英镑,由此可以计算出中铝购入 的中铝股份大约为1.08亿股。按照当天美元兑人 民币的汇率7.18计算,中铝的这笔投资额相当于 922.6亿元人民币。而按照11月25日收盘的股价以 及汇率计算,中铝的这笔投资现在的价值大约为 172亿元人民币。v二者相减,中铝差不多损失了750亿人民币,而这 也代表这中国的这笔最大的海外投资成了近年来 中国海外投资战略中损失最惨重的一笔投资。而 中国铝业2007年的利润不过100亿元左右。v中信泰富外汇衍生投资亏损近20亿美元v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称,因一位管理人员用判断澳元走势的 衍生工具进行了不当操作,该公司面临着至多近20亿美元 的损失。中信泰富是一家得到部分中国政府资金支持的香 港上市公司。v中信泰富称,此次打击对该公司利润的影响可能高达147 亿港元(约合19亿美元)。这比该公司上年的全部利润还 高出了三分之一以上。根据现在到今年年底的汇率波动情 况,这笔损失最终可能更高或更低些。但无论如此,这显 然都是中国迄今为止在衍生交易中的最大失误之一。v中信泰富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将此次亏损归咎于集团财务 董事张立宪未经授权进行的交易。荣智健说,该公司已因 从事不当交易解雇了张立宪,并因在适当监管方面的疏忽 解雇了集团财务总监周志贤。v东方航空爆出因套期保值巨亏62亿元,几乎将政 府此前对其70亿元注资吞掉。而因为套期保值不 当出现巨亏远不止东方航空一家,中信泰富因澳 元套保损失约186亿港元、深南电因操作石油衍生 品合约导致巨亏、中国国航燃油套保合约损失21 亿元、中国远洋购入远期运费协议(FFA)导致亏损 近40亿元。仅这几家上市公司就因套保不当损失 超过300亿元。v国航08年大幅预亏 套保损失增至68亿。由于去年 7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下行,导致公司 2008年12月31日燃油套期保值合约价值损失扩大 到68亿元。三.反思全球和中国原有经济增长模式,需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战略空间v全球和中国原有经济增长模式概述v此前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凭借劳动力等资 源低成本优势,新兴国家(以中国为首) 发展大规模产能,向发达国家出口(以美 国为首)。同时顺差国家向美国输送过剩 储蓄,美国得以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刺 激其消费扩张,扩大贸易顺差国的出口需 求。v与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相呼应,中国的经济 增长模式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力优势,大 肆扩张生产制造能力(全球制造中心)。 把过剩的储蓄(贸易顺差)通过购买美国 债券等美元资产转移到美国的同时,扩大 自己产品的出口需求,消化迅速扩张的产 能。而房地产市场则是在国内吸收产能的 重要领域。简而言之,中国的模式主要靠 出口和房地产吸收规模庞大产能v问题之一:此前增长模式存在两个内在矛盾:资 源、环境超载倾向和消费能力不足倾向 v此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两个内在的矛盾,对经 济发展构成制约。经济增长速度越高,持续的时 间越长,这两个矛盾便会越激化,经济增长越难 以为继。这两个矛盾分别是资源、环境超载倾向 和消费能力不足倾向。资源、环境超载倾向是指 ,全球生产能力超越地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 趋势;消费能力不足倾向是指,全球生产能力超 越全球消费能力的趋势。 v问题之二:中美经济战略空间的危机v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困难的本质区别是:美国 经济是由于缺乏战略纵深,没有战略回旋空间,被 迫进行冒险式创新所致;中国是没有充分利用世界 经济格局释放给我们的战略纵深,一时空间过小所 致。如果把全球产业链比作一条巨龙,那么, 美国是“大龙头”,中国则是“大龙尾”。在“美 国日本(德)韩国(四小龙)中国(新兴国 家)”的世界产业阶梯格局中,美国的“后路” 已经被日本、韩国和中国“斩断”,“被迫”走 在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悬崖边上,直至 走向了虚拟经济。可以说,不这样做也无 路可走。美国的技术创新创造了“硅谷奇迹” ,也衍生了“硅谷泡沫”;金融创新创造了“ 华尔街奇迹”,也衍生了“华尔街泡沫”。v 中国经济从发达国家最不愿做的“世界工厂”起步 ,却绝处逢生。但如果满足于偏安全球经济体系的 一隅,仍然没有战略回旋空间,别国的危机很容易 转嫁过来。因此,经济危机恰恰是中国企业走向更 广阔的上游空间的机遇。可以这样说,即使美国成功地解决了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仍将游走在产业链顶端的狭小空间,仍 然会被迫做更多冒险式创新。这是美国经济在全球 产业链的生存空间决定的。而中国解决经济危机的 标志并不是“世界工厂”的重新繁荣,而是成功启动 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的行动,即成功地拓展中国经济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回旋空间。v(一)走出经济危机是需要新的经济增长 模式 v历史地看,全球、中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可 能驱动力组合是:新技术收入分配均等 化的社会变革 v从1788年到2000年212年共发生22次经济 危机,总结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经济 要从危机中复苏,至少需要五个方面新的 需求因素之一驱动。 v历史上经济危机复苏的五个驱动力:v新技术 v新市场v货币因素 v战争破坏 v收入均等导向的社会变革 v(二)中国经济的国际战略空间v中国解决当前经济困难的短期目标是不让金融危机变成灾 难,长期目标必须是为创造更大的经济战略纵深,从而确 保国民经济长期安全增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就像“压缩饼干”一样被挤压在 产业链的最低端,虽然制造业的规模巨大,却因为战略空 间被高度压缩而增长逐步乏力。中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