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0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5页 / 共70页
第6页 / 共70页
第7页 / 共70页
第8页 / 共70页
第9页 / 共7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请看这些书影和人物图,然后指出他 们分别代表的是哪一家。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老子道经“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德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经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熟知其极?”老子德经“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庄子秋水 守 株 待 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术)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势)2004年10月28日孔子文化展在巴黎吉 美博物馆拉开帷幕。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山东曲阜的孔庙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圣府大门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至圣林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时 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王道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 基础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老子治国本应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 民利,这叫“无为而治”。 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 之以礼。 庄子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 地万物一,旁观现实,欣赏自然 。 孟子性本善,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荀子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君船民水, 故人君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庄子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 轻罪重刑。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 静制动。思考讨论之一:如何归类?谁的主张?理 由是什么?吸引你眼球的是哪些话或者主张?诸子百家的阶级性墨子:“兼爱” “非攻” “尚贤”“节俭” 老子、庄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韩非子:政治改革,主张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克己复礼”。“仁”,“礼” 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仁义,法纪,“制天命而用之”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有:代表小生产者的有: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以德治国。”1. 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A. 都主张性善论B. 都强调礼法C. 都主张“仁”,“德”治天下D. 都取百家之长课堂演练:1. 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A. 都主张性善论B. 都强调礼法C. 都主张“仁”,“德”治天下D. 都取百家之长课堂演练: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A. 文化运动B. 社会变革C. 学术交流D. 思想解放运动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A. 文化运动B. 社会变革C. 学术交流D. 思想解放运动3. 夏、商、西周时期的学校A.都是官办 B.都是私办 C.官办为主私办为次 D.私办为主官办为次 3. 夏、商、西周时期的学校A.都是官办 B.都是私办 C.官办为主私办为次 D.私办为主官办为次 4.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4.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5. 下列关于孔子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春秋末期齐国人B.其弟子有“七十二贤人”C.孔子整理过诗书礼易春秋D.其思想核心是“仁”5. 下列关于孔子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春秋末期齐国人B.其弟子有“七十二贤人”C.孔子整理过诗书礼易春秋D.其思想核心是“仁”6. 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A.“仁政”的思想B.“民本”的思想C.“性本善”的思想D.“致良知”的思想6. 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A.“仁政”的思想B.“民本”的思想C.“性本善”的思想D.“致良知”的思想观点: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经济、政治的反映。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剧烈变革A、 B、 C、 D、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剧烈变革A、 B、 C、 D、2、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2、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哲学、政治、军事等众多领域的理论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影响。1、有人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地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等相互依存、不断变化。此人是A、老子 B、荀子 C、孟子 D、王夫之1、有人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地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等相互依存、不断变化。此人是A、老子 B、荀子 C、孟子 D、王夫之2、主张掌握自然规律,然后为我所用的思想家是A、荀子 B、庄子C、孟子 D、韩非子2、主张掌握自然规律,然后为我所用的思想家是A、荀子 B、庄子C、孟子 D、韩非子3、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世界那些还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贵贱有序”A、 B、 C、 D、 3、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世界那些还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贵贱有序”A、 B、 C、 D、 4、墨、儒、道、法四家学派的共同之处是A、主张仁政 B、主张法治C、反对战争 D、适应变革4、墨、儒、道、法四家学派的共同之处是A、主张仁政 B、主张法治C、反对战争 D、适应变革孔子-儒家创始人 孟子-儒家思想体系奠基人荀子-儒家思想集大成者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民本” B、“仁政” C、“德” D、“仁”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民本” B、“仁政” C、“德” D、“仁”2.下列各项不属于孟子为发展孔子思想而提出的主张是A、“民为贵,君为轻” B、“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施仁义”,“以德服人”2.下列各项不属于孟子为发展孔子思想而提出的主张是A、“民为贵,君为轻” B、“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施仁义”,“以德服人”3.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原因是A.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B.提出“民贵君轻” C.把孔子的“仁”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D.他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3.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原因是A.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B.提出“民贵君轻” C.把孔子的“仁”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D.他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4.关于孟子、荀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是A.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B.完全违背了孔子的思想C.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没有冲突 D.都是战国形势的产物4.关于孟子、荀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是A.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B.完全违背了孔子的思想C.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没有冲突 D.都是战国形势的产物观点:诸子百家思想带有浓厚的时代性和阶级性1、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思想代表A、新兴地主利益 B、富商利益C、奴隶主利益 D、平民利益1、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思想代表A、新兴地主利益 B、富商利益C、奴隶主利益 D、平民利益2、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等差”;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爱无等差”,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2、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等差”;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爱无等差”,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3、孔子宣传儒家思想而被受冷落,从阶级的角度分析,他代表A、新兴地主利益 B、中下层劳动人民利益C、没落奴隶主利益 D、奴隶利益3、孔子宣传儒家思想而被受冷落,从阶级的角度分析,他代表A、新兴地主利益 B、中下层劳动人民利益C、没落奴隶主利益 D、奴隶利益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主要思想儒家孔孟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 韩非子“兼爱” “非攻” “尚贤”“节俭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 而治”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 世界是“我” 的主观产物历史向前发展、政治改革、主张法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后该思想遭到冷遇不受重视了。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庄子,名周,他是个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敝履富贵,淡薄利禄的隐士思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