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一、宏观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冲突论二、微观社会学符号互动论奥古斯特孔德 (1789-1857) 卡尔马马克思(1818-1883) 马马克斯韦韦伯(1864-1920) 乔乔治赫伯特米德(1863-1931) 埃米尔涂尔干 (1858-1917)功能主义义 冲突主义义 符号互动动主义义 什么是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功能主义是对共同利益的 一种理论探讨:社会的一 部分和另一部分或和整个 社会体系的关系。强调这样的一种模式,即 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 体发生作用,从而维持了 社会的稳定。象身体的各 个部分一样,社会的构成 部分(家庭学校政府等) 以系统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对整体发挥着好的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社会学理论(孔德、斯宾塞和 迪尔凯姆)早期功能主义思想通过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努力得到发展。前者认为“社会制度之起源乃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每一种风俗、概念 、物质、思想和信仰都有很重要的功能,是社会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后者则强调“整合是每一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所有社会的组织与结构都是为 此而存在的、运动的”。结构功能主义的集大成者塔尔科特帕森斯(T Parsons, 1902-1979)另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罗伯特默顿(R Merton,1910-)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观点他把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理论的中心议题,确立了结构功能主义 理论取向。社会系统论-任何社会在满足其基本需求的过程中都分化出四个子系统,并分别满 足四种功能(AGIL模式)。经济子系统适应环境(adaptation)政治子系统实现目标(goal attainment)法律子系统社会整合(integration)亲属子系统模式维持(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不仅每个社会都有这四个问题要解决,而且社会里的每个子系统也有 四个问题-缺少均衡调整新的均衡默顿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对过去的功能理论的批判与修正(功能统一性观点 、功能普遍性观点和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观点)正功能和反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显而易见的,可以预料的,容易被大多数人所认识的功能-潜功能:不明显的,不可预料的,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功能默顿对功能理论的修正过过去的 功能理 论论宏 大 抽 象 理 论论功能统统一性观观点 :社会系统统的任 何局部都对对整个 社会具有功能。功能普遍性观观点: 社会的任何活动动或 仪仪式都完成了某些 对对社会有益的功能 。功能不可替 代性观观点: 把某些制度 看成是不可 替代的。默 顿顿中 观观 理 论论现现代社会中,有 许许多东东西并不具 有全社会的功能 ,而仅仅对仅仅对 社会 的某个部分具有 功能。某些活动动或仪仪式对对 社会的某些部分具 有功能,而对对社会 的其他部分则则可能 不具有任何功能, 甚至可能有负负功能 。可以有一些 列相互替代 的社会制度 来满满足同样样 的功能性前 提。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适用性:适合研究稳定的、小规模的社会。 有助于理解这类的社区中人们怎样形成了有 秩序的生活,表现出了强大的合作精神和高 度的团结性。局限性:世界上很多地方被卷入战争、叛乱 和革命之中,功能主义无法合理地解释这类 事件。什么是冲突论的视角?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 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 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 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 主要源泉。冲突论的理论假设是:构 成社会的各个部分远不 是作为整体一部分而平 稳运行的,实际上他们 是互相冲突的。冲突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尔马克思(阶级冲突理论)齐美尔(G Simmel)拉尔夫达伦多夫(R Dahrendorf)刘易斯 科塞(L ACoser)卡尔马克思(阶级冲突理论)一切社会制度在分配稀缺资源方面都是不平均的。这种不平等和不公正在造成这一制度中不同阶级和 阶层间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终将引起控制这部分稀缺资源的人与 不控制它的人之间产生公开的斗争。以上冲突造成社会体系的重新组织。齐美尔(G Simmel)(形式社会学)冲突既能引起社会动荡,也能促进社会整合 。冲突给敌对行为提供一个安全阀,实际上增 加了社会的稳定因素,而不是破坏整合。分析了除了阶级冲突以外的各种冲突男女 之间,不同年龄之间,体力劳动者和经营管 理者之间以及少数民族集团之间的冲突。拉尔夫达伦多夫(R Dahrendorf)认为社会是一个权力和权威的重复不断斗争的竞技 场。有时是政治的,有时是经济的,有时是社团的 或是官僚机构的斗争。一切社会组织都是权力转换的等级制度,其中上层 人物要求下面的人必须合乎他们的利益和期望。维护社会秩序的是高压统治,而不是发自本能的合 作。冲突和变迁存在与任何社会体系的内部。刘易斯 科塞(L ACoser)致力于把功能论与冲突论结合起来的可能性。集中探讨冲突在社会体系中的功能。社会体系内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必然存在紧张、失调和冲突现 象。冲突的起因主要是由于社会报酬的不均衡分配以及人们对社会合法性 的怀疑与否认。社会冲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社会结构和人们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灵 活复杂的社会结构比单纯而牢固结合的社会更能承受冲突。冲突具有一系列积极的社会功能。例如在庞大的民主社会中,多重交 叉的冲突有助于阻止根本的不可挽回的分裂,并把社会缝合在一起。 科塞对冲突类型的区分群体内冲突群体外冲突核心价值冲突表面性冲突松散关系中的冲突紧张关系中的冲突现实性的冲突非现实性的冲突产生结构性变迁的冲突从安全阀制度中释放出 来的冲突什么是互动论的视角?互动论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 社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 个人。互动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 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 义的。互动论研究人的行为 、思想和感觉,探索人们的 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 解世界的方式。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查尔斯库利(C.H.Cooley)乔治 米德(G.H.Mead)哈伯特布鲁默(H.Blumer)查尔斯库利(C.H.Cooley)“镜中我”概念通过符号互动,人们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取决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乔治 米德(G.H.Mead) 符号互动论的创始者心灵 自我 社会-心灵:表示我们对符号的理解,完全产生于他人重复进行的互动。-自我:对他人对我们行动所做的反应的了解和认识。“扮演他人的角色”。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预备阶段:模仿他人的行为。-嬉戏阶段: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游戏阶段:不仅了解自己的角色,也开始了解他人的角色,使自己成为团体的一分子。哈伯特布鲁默(H.Blumer)人类社会应该被看成是由行动着的人构成的,社会 生活应该被看作是由人们的行动构成的。人类互动的两个特征:-人类互动是以符号为基础的-符号并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它还牵涉到对行动的解释 。批评主流方法论,倡导质性研究的方法(生活史, 个案研究,参与观察和非结构性访谈等)功能论论冲突论论互动论动论分析层层次宏观观社会学考 察大规规模社会模式宏观观社会学考察 大规规模社会模式微观观社会学考察小规规 模社会互动动模式,籍由个 体分析来了解整体的现现象 对对社会的看法稳稳定、完整的各群体间间的紧张紧张 与斗 争影响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动分析的关注点社会各个部分之间间 的关系,这这些部分 如何发挥发挥 功能和反 功能。社会中的群体为为争夺夺 稀缺资资源而斗争,精 英们们如何使用权权力来 控制弱势势群体。面对对面的互动动,人们们如何 使用符号来创创造社会生活 。关键键概念结结构,显显功能、隐隐 功能,反功能不平等、权权力,冲突 ,剥削,竞竞争,阶层阶层 化符号,互动动,象征、意义义对对个人的看法个人通过过社会化过过 程后展现现某些社会 功能个人是被权权力、强制 以及权权威所支配的个人可以在互动动的过过程中 操纵纵象征来创创造属于自己 的世界 对对社会秩序的 看法通过过合作和共识识来 维维持通过过强制与胁胁迫来维维 持通过过日常生活行为为所共享 的认认知来维维持 对对社会变变迁 的看法可以预测预测 ,有正面 意义义。变变迁一直都在发发生, 可能具有正面价值值。籍由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与 他人的沟通中反映出来 代表人物涂尔干、帕森斯、 默顿顿马马克思、达伦伦多夫 科塞米德、库库利、布鲁鲁默 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视角的比较 以对大学中社会组织的分析为例功 能 论论把校园看成是各种有机的部分过过程的统统一体。所有的部分都相互联联系 ,并且为为校园的正常运作做出贡贡献。任何部分的动荡动荡 都会带带来暂时暂时 的失衡。但由于社会是建立在认认同和合作的基础础上的,暂时暂时 的失衡会 迅速转转化为为有利于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发展。冲 突 论论通过过校园表面的平静考察不同群体自身的利益以及他们们之间间的对对抗。 冲突论论者认为认为 校园的“秩序”只不过过是各群体之间间相互竞竞争的难难以持 久的、暂时暂时 的结结果。互 动动 论论既不用合作也不用冲突来解释释校园生活,他们们关注这样这样 的问题问题 :学 生刚刚入学时时如何看待校园生活,大学的经历对经历对 他们们意味着什么?同 学之间间的互动动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他们们关心学校的日常互动动的性质质, 学生教师师和管理者是如何看待这这种互动动的。他们们不认为认为 校园是要求 其成员员必须须与之适应应的一成不变变的社会组织组织 ,相反,他们认为们认为 校园 组织组织 通过过参与者的互动动而发发展和变变化。思考题对于三种理论观点,如果你是以为社会 学家,你会使用哪一种?对于社会学中的宏观方法和微观方法, 你认为哪种可以更好地解释社会生活? 为什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