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商与“情商”研究新进展上海市第四中学德育室智力与智商的研究历史在19世纪后半叶,智力一词最早由哲学 家斯宾塞(H.Spencer)和生物学家高尔 顿将拉丁词“intelligence”引入英文的,其 代表的是一种天生的特点和倾向性。 在智力理论和智商测试的100多年里,人 们都在谈智力和它的重要性,但什么是 智力,至今还没有产生让人比较信服的 理论,“智力”在争议和研究中不断发展 。智力究竟是什么?科尔文和伯金汉认为智力就是学习的能力,表 现出在学习成就上所取得的差异。斯腾(W.Stern)则认为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越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即对新的 情景从容应付、随机应变的能力越强。 推孟、比纳认为智力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 如判断力、理解力、推理力和创造力等,善于 判断、理解、推理是智力的三要素。 西蒙认为智力就是个体学习的能力。卡特尔的智力型态说1、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如快速辨认、记忆、理解力等。它属 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个别差异上,受 教育文化的影响比较少。(例成人文盲 )2、晶体智力: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 知能力,即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 问题的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比较大 。(科学家、少年大学生)卡特尔的智力型态说(图示)智力水平流体智力晶体智力年龄最近心理学对智力的研究 智力的三元理论(美国耶鲁大学斯腾伯 格80年代提出,代表作超越智商; 90年代又提出成功智力,代表作成功 的智力)主要观点:1、智力应该分析智力活动发生的情景 ;2、对某一个具体操作的任务而言,在 不同时期经验的多寡是有差异的。3、通过考察个体智力行为的基础心理 机制成分构成,来衡量智力的水平。智力的三元理论(图示)成分水平元成分 知识获得成分 操作成分情景水平经验水平产生适应环境 要求行为的能 力。处理新情况及 自动化加工信 息的能力。“成功智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个方面 的均衡组合与协调,才能最终在真实的 世界中取得成功,成功应该包括在智力 当中。举例高分低能“智商高,创造能力差” 动手能力强,分析和创造能力差。多元智力理论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得纳在心理结 构中提出。 基本观点:个体存在独特的且相对独立 的7种智力,每种智力都是一个独特的功 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 外显的智力行为。 7种智力:言语、逻辑数学、空间、音 乐、身体运动、人际(社会)、内部( 心理素质)等智力。什么是智商智商是智力高低的评价与测试的指标,是 个体智力发展水平在同一群体(年龄、种 族)中的比较。 在智力测验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大致经 理了以下6个阶段: 1、 高尔顿和生理计量法 2、 比纳和智力年龄 3、 推孟和比率智商 4、 韦克斯勒和离差智商 5、 皮亚杰和认知发展测验6、 斯腾伯格与智力三元理论。 智商是怎么得出的?相关的概念:每个人的“4个年龄”:1、 历龄(法龄);2、生理年龄;3、心理 年龄(智力年龄);4、社会年龄。智商的计算比率智商=(心理年龄/历龄)离差智商标准差智商是通过智力测验而计算得出的。智商的分界标准和人数比例130以上,优秀,人数10%; 110129,良好,人数15%; 90109,正常,人数50%; 8089,中下,人数10%; 6079,低智,人数8% 59以下,弱智,人数7%智商举例:美国总统;伟人;诺贝尔自然科学 奖获得者;少年大学生。 智商不再是成功的代名词。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及反思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自然、家庭、社会、文化背景)受教育的质量与程度教育意义:1、多元评价学生;2、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智商高不等于成绩好;4、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绪智力)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