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研究性课题汇报林氏义庄的 历史传承和价值思考 角美中学高一(2)班 林严严指导老师:陈智祥组长:林严严组员:蔡燕雯 黄宝珍 吴燕美 陈淑红 王明惠 王雅旋 刘静林曦研究背景在龙海市角美这座小镇,“林本源家族墓群”、“林氏 义庄”这两个国家级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引人注目。它们不 仅仅是几百年前漳州和台湾的骄傲,也是现代人传承历 史、回味文化、触摸血脉的载体。而现在,这两个重要 涉台文物保护单位,一个被飞来的石头和日夜轰轰作响 的开矿机器震坏了;一个却是无人管理、容颜毁损。研究目的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同学们的文化素养 学会团结集体的力量,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研究方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研究进程1.2010年3月26日 研究小组成立及分工 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2.2010年4月3日 实地考察林氏义庄及林本源家族墓 3.2010年4月9日 采访有关老师及当地村民 调查林氏义庄保护情况 4.2010年4月18日 整理课题资料 小组讨论 5.2010年4月24日 撰写结题论文 制作课件变化 青变化黄变化 绿(一)林氏义庄的历史传承研究结果(1)林氏义庄的由来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莆山林氏第十四世林应寅迁居台湾淡水 兴直堡新庄街。其子林平侯(1766-1844)16岁时入台,一边读书,一边在米店 掌管书算,深得东家信任。凭借数年累积的薪酬和东家的借款,林平侯独立开业 经营稻米。由于经营得当,林平侯得积累了丰厚产业,成为家族的创业人。林平 侯有五子:国栋、国仁、国华、国英、国芳,分别以“饮、水、本、思、源”为 记。分家时,排行第三的国华与排行第五的国芳移居板桥,共同创业,合称“本 源”,这便是“林本源家族”的由来。富裕后的林平侯时刻不忘家乡的贫困的乡 亲们,于是仿效北宋范仲淹义庄之法,于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在龙溪 故里过井社筹建永泽堂林氏义庄慈善机构,两年后义庄完工。林国华生三子:维 让、维源、维德;林维源生四子:尔嘉、鹤寿、伯寿、松寿。从道光元年(公元 1821年),林氏义庄开办,至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终止,这116年间, 林氏义庄在林平侯、林国华、林维源、林尔嘉祖孙四代的主持下,成了清代中末 期闽台两省著名的慈善机构。 (2)林氏义庄的善举义庄设有赡赈基金。根据义庄中清代书法家吕世余所书碑刻记载:板桥林 家将在台湾淡水海山堡水田四十三甲八分四厘二毫(折合637.9亩),充为义田 ,年收稻谷除去消耗掉的部分,实收一千六百石。这些稻谷按年运回祖地,供给 同宗贫乏族人之用,由义庄延请两位诚实公正的族人来管理义庄。林氏族亲,凡 贫乏之家,年供大米、棉布、嫁娶、丧葬均给予资助。义庄施赈以温饱为主,兼赡婚丧。林平侯创办义庄时,即设立基金,据庄 里碑记载:“在台湾淡水海山堡水田四十三甲八分四厘二毫(每甲合十一亩三分 多),充为原籍义庄义田,年收租谷,除完粮耗谷外,年实收谷一千六百石,按 年运回内地龙溪县白石保吉尚村潭头,赡给同宗贫乏族人之用。”由庄主延请两 名族中诚实公正的人经理其事。林氏族亲、贫乏之家,年供食米棉花,嫁娶丧葬 ,都给资金。例如男的年给棉布三丈(每年冬至发给),女的年给棉花三斤(每 年立春发给)令自纺织;男十一至十六岁,年给棉布一丈五尺;有服之亲娶妇, 给银200两,嫁女给银10两,赡给有定额,男女不遗漏。林氏义庄赡赈历经百年 不变。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由于交通阻隔,乃告终止。这块乌石碑是道光元年书法家吕世虞写的 ,叙述林氏义庄的由来,施赈方法,经理人员 配备等事宜。()林氏义庄的现状曾经用于存放粮食的仓库如今已破烂不堪原粮仓被现居住在里面的人用作菜园 这里原来有一幢大楼,后也被拆下来,其砖石被用作 兴建角美招待所的材料。现在的后花园这座房屋曽遭受火灾,虽后修葺,如今破 败依旧曾经的哨所现在被改造为厕所;往昔的峥嵘岁月已然 消逝,眼前只有破落,凄凉这一口井的井盖在多年前被偷去 , 今日依然井口朝天,像一只伤心欲 泪的眼睛 台湾方面对此表示气愤,想要收回当初用于修缮 的十几万钱款。墓群面临着陡峭的坑壁,这种坑壁在长年的震动 下极有可能塌方,二十几米的深坑已经造成墓前泮池 干涸无水,墓群周围堆满采石后丢弃的废石。台湾林 氏后裔到漳州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想把祖先墓地迁回 台湾。在漳州文物管理处的解释下才初步打消了他们 迁墓的想法。台湾板桥林本源家族在大陆的家族墓群地如今蘑菇房已被下 令禁止,里面有三户常 住人口,偶尔村里热闹 要做戏,戏子们就会在 义庄内暂时歇息。这让 我们感觉到,这和庄严 肃穆的林氏义庄有种反 差,一户人家喂养的小 鸡崽叽叽喳喳叫着,仿 佛是对从前忙碌着的林 氏义庄一种怀念。义庄前的泮池造型 优美,泮池前原来是一 片绿油油的水田,泮池 里的水用来浇田,使水 源时常更新,不至于因 滞止产生蚊蝇和恶臭。 但当我们到达这里,泮 池上面浮着绿藻,垃圾 成堆。这真是对义庄内 的石碑的“民饮思源”的 一讽刺。(二)林氏义庄的价值思考历史价值建筑价值旅游价值文化价值1.历史价值林氏义庄是闽台第一家民间慈善机构,至今有两百多年 的悠久历史,其中办理赈济达116年,是闽台关系史上一段 佳话。今房舍尚存,很多人慕名前往参观。2001年,福建省 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历时最久的 漳台民间救济机构。对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起了事实上的 作用。海峡两岸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台湾的根在大陆 。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因此这种血浓 于水的历史渊源,数百年来一直发挥着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用。我们必须要完善地保护它,完整地保留、传承历史价值 。现在漳州正加紧步伐建设海西先行区,我认为,一个城市 不管任何时候,不管经济好坏,都要保护好历史文物,都要 注重软实力。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发达的经济,更能促 进软实力的培养。(2)建筑价值义庄的整体结构系三座并排的具有闽南风格的两进大厝,前 面一片砖,后面建二层长楼一座,配合东西对向护厝,围拱 全庄。踏入庄园,觉得整齐宽敞、古典大方。有长方形金字 木匾一块,额曰“永泽堂”,悬于中座大厝的门上。全庄外围 矮墙,多已倒塌。从这我们可以看到清朝建筑的样子。在杨 厝过井社内,有的老房子也能见到类似的建筑风格。 同时期的著名建筑还有厦门鼓浪屿的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乃林平侯曾孙)、台湾的板桥林家花园菽庄花园 依海建园,海藏园中,傍山为洞,垒 石补山,与远处山光水色互为衬托,浑为一体。 所造楼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桥低栏,形若游龙。 园内看海,波浪拍岸,依栏远眺,极尽山海之致 ,复有岩洞之幽,鲜花满径,绿树成行,为难得 之胜景。花园建造分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主 要是以园藏海,以园饰海、以海拓园、以石补山 、以洞藏天。板桥林家 是林本源家族于清朝末年所兴建的私人花园 。是现有台湾古式庭园建筑的代表,样式与华中、华南 等地的建筑基相同,但受南洋建筑的影响,颇能反映当 时富豪生活及闽南庭院的风格。林家花园由大陆数位名 家设计,从动工兴建到正式启用,前后费时19年,于清 光绪十九年(公元1894年)完工,迄今已上百年。总占地1 65公顷,建成之时有“园林之胜冠北台”的美誉。主要 的景观以 园内的建筑为主。 (3)旅游价值现在我们不只要加强硬实力,还要增强软实力 。旅游不失为是一个拉动经济发展的“马车”。角 美是连接漳厦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如果能将沿 线的文化名胜古迹结合起来,行成一条龙旅游路 线,将会刺激旅游业发展,继而带来经济发展, 将“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时尚。 我们知道,厦门已连续多年举办“保生文化节” ,将“保生文化”做成对台文化交流品牌。青礁慈济 宫与位于角美的白礁慈济宫同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都是供奉保生大帝吴十的祖宫,都始建于宋绍兴 年间。像青白礁慈济宫这样,联系着漳厦及台湾的文 物古迹在角美还有不少。鼓浪屿的菽庄花园闻名海 内外,角美的林氏义庄则鲜为人知。它们都属于台 湾“板桥林家”,是闽台血脉相连的真实见证。由于历史上角美曾属于同安和龙溪管辖,境内 诸多文物古迹,都与厦门有这样那样的密切关系。 我们认为,漳州(角美)完全可以与厦门合作,开 发旅游线路,作为闽南金三角的核心城镇,有关部 门更应该充分利用角美的文化资源。 在2008年的民进漳州市委的提案就有提到此 处。 “漳州与台湾应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漳 台文化,这是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角美镇是漳州市著名侨乡,也是台商投资密 集区之一具有典型的闽南生态文化特征。为此, 有关政府与单位应该在角美镇建立闽南生态文化 保护先行区,以保护闽南传统民居为重点,以农 耕文化为载体,挖掘闽南生态文化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发挥漳台特有的潜在优势,建成闽南生态 文化保护示范区,拓展漳台文化交流的新空间。 相比之下,厦门菽庄花园在2008年与 台北林本源园邸缔结“姊妹园”。建立长期 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开展文化旅游方面 的交流合作。我市应该借鉴他们!江东桥吃鲈鱼瑞竹岩云洞岩看风光天一总局林氏义庄海沧观夜景(4)文化价值林氏义庄对于后世的影 响不只是当初的善举, 救济杨厝本村人。我们 还应看到林氏家族的助 人为乐、怜悯苍生,自 己富裕不忘他人的精神 。闽台两地民俗活动与民间信仰相互交汇, 根同生,枝理连,人共亲,神共缘。林氏 义庄的建立对两岸人民的交流提供了具体 的物质保障,对当时的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德育,弘扬民族精神 ,促进两岸交流。总结体验为期一个月的课题研究学习结束了,作为本课题小组的组长,我的感触 很多。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这一课题。通过我们自己的调查,把 握住了它的“历史传承”,可是在“价值思考”却片面地想到了和台湾的联 系。经过老师的点拨,我们的思路瞬时开阔了起来,原来可以从那么多 层次来研究林氏义庄的价值。从这我认识到,学习就应该发散思维,深 入思考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林严严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的感触甚多。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以外 的知识。我们的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分工合作。这是我第一次靠自己 的力量,认真地办一件事。在这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学会了更好地同他人合作。我懂得了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才会对以后 的学习生活有帮助。 王雅旋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真的让我学到很多。刚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 时候,我的内心就十分激动。这是我们一次团队协作的机会。 “林氏 义庄”的历史传承和价值思考引人深思。作为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把 “林氏义庄”的互助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小组配合默契,一起将这项任 务圆满完成。心中着实有一种不一样的成就感。这次活动的经历,将 在我的记忆中永存。 刘静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将告别这次的研究性学习。通过这次实践,我学 到了许多。其实,生活上到处充满了乐趣。技能和经验贵在实践和积 累。那是在书上找不到的。我觉得自己又增长了许多见识。 陈淑红我觉得这次活动是很具有实际意义的,如果只是单纯地从网上或电 视上去观察林氏义庄的话,一定没有这么多的感受。通过实地考察之 后,我感受到林氏义庄的历史文化魅力,虽然保存得不能算是非常完 整,但也还是具有历史价值。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才能感受到它的真 实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当时的遗迹,真是受益匪浅! 蔡燕雯我认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文物不被破坏,爱护它像爱护我们的家园,整 顿河流,使其变得更干净。让焕然一新的林氏义庄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此次的收获很多,了解到悠久的历史,感受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人的 为人处事的方法。吴燕美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我不会相信自己的所闻所感。作为全国重点保护 单位却看不到政府保护的景象,感受不到当时辉煌的气息,留下来的 只是一座破旧的大宅。我希望政府能够多多重视,让昔日的大宅重新 展现在我们面前。 黄宝珍我很感谢学校提供这次机会让我们参与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在这 里学到了许多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