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 购买性支出投资性支出l l教学目的:了解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基本教学目的:了解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基本 理论与知识。理论与知识。l l教学重点与难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教学重点与难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政府投资范围。系,政府投资范围。l l第一节第一节 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l l第二节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l l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财政投资农业财政投资l l第四节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财政投融资制度第一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性分 析 l一、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关系:投资是一把“双刃 剑” l 1.正向作用: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基础,是促进经济 增长的主要因素。 l 马克思:货币资本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因 为,没有货币投资,任何其他投入都是不可能的。只有有了 货币投资,才能购买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力,生产过程才能 够开始,经济才能增长。“巧妇难做无米之炊”l 凯恩斯:利用乘数理论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作了定量 分析。所谓投资乘数是指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国民收入增长 的倍数,也叫投资倍数。公式:l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增量投资增量l 1(1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l 需求效应:投资可以增加社会有 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因为,投资需 要购买资本品(生产资料),投资还需 要雇佣工人,总投资中大体有40%会转 化为消费资金,这又会增加社会对消费 品的需求。l 供给效应:投资可以增加社会有 效供给,形成社会资产,成为经济增长 的物质基础。 2.逆向作用:投资规模或投资结构不合理、 投资效益低下,会引起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影 响经济的正常增长。 l 在投资规模上,使经济达到均衡的公式要求 ,投资要等于储蓄,即投资储蓄。投资储蓄资源闲置,经济萧条;投资储蓄通货膨胀,物价上升l 在投资结构上,要求投资结构符合产业结构 协调化和高级化的要求。反之,投资结构失调会 导致产业结构失调,社会需要的产业或产品发展 不足,不需要的产业或产品发展过多。导致资源 浪费和结构性物价上涨。 l 可见,运用得当,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运 用不当,则对经济增长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二、政府对投资的调控l1.政府调控投资的目标l 投资总量:通过政府的调控使社会总投资=社 会总储蓄。l 投资结构:通过政府的调控使投资结构的优 化协调和高级化。l 2.政府调控投资的方式l 计划经济时期采取单一的直接调控方式;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取以间接调控为主,兼 顾直接调控。l 间接调控:对象是民间投资,即非政府投资l 直接调控:对象是政府投资。三、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 1.影响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比重的因素 不同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政府 投资与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是不同 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主要取决于两个因 素:经济体制。一般来讲,实行市场经济, 非政府投资在社会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实行计划经济或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政 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 经济发展阶段。发达国家非政府投资占 比大,而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占比大 。2.政府投资的特点非政府投资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 业或个人 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微观效益 规模有限周期短 注重经济效益政府投资 财政税收、无偿取得宏观效益 大规模长周期 注重社会效益*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是一种互补、互替和互 动的关系投资 主体 资金 来源 目标 规模 周期 重点3.政府投资的范围l 不同的国家由于采用的经济体制不 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政府投 资范围也不同。l 确定公共投资范围的根本标准:是 否有利于提高宏观效率,促进社会公平l 可见,政府投资的范围是从事非政 府部门不愿意投资或没有能力投资的项 目。如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领域的 项目。4.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l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 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 出最大的项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依据:“短板 效应”。l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 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项目。资本劳动力比率越 高,说明资本技术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增 长越快。这一标准是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l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 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一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 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 密集型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 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率 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份1978198019851990199 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比上 年增 长长率50.222.022.120.523.415.012.336.152.5-1.019.923.9占财财 政支 出的 比重56.328.227.717.811.611.411.012.916.013.213.314.1表5-1 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率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预预算内国内贷贷款利用外资资自筹及其他198128.112.73.855.4198516.020.13.660.319908.719.66.365.419953.020.511.265.319962.719.511.766.119972.818.910.367.719984.219.39.167.419996.219.26.767.620006.420.35.168.220016.7 19.1 4.6 69.6 20027.019.74.668.7表5-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年份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l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包括:基础设施的含义、特点、性质 ,以及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l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包括:基础设施提供方式及其特点。长江三峡工程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l 1.基础设施的含义 l 基础设施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 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l 狭义上的基础设施是指社会公共设施和 基础工业。 l 公共设施: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 桥梁、通信、水利、城市供水、排水、供气、 供电、供暖等设施; l 基础工业:主要是指能源工业和基本原材 料工业(包括建筑材料、钢材、石油化工材料 等)。 l 广义上的基础设施,除了公共设施和基 础工业外,还有农林部门以及提供无形资产和 服务的部门的所需的固定资产。2.基础设施的特点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l 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不同的生产者提供 “共同的生产条件”,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即:不能被单 个生产者单独使用,或被某一个生产者独自占领。这种公用 性、非独占性、不可分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基础 设施具有非排他性。l 从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来看,基础工业是 处于国民经济上游的生产部门,它对中下游产业的贡献在于 (功能定位)提供原材料。基础工业不发展,中下游产业会 面临原材料短缺而难以正常发展。再从价值构成来看,基础 设施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构成其他部门产品成本的 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价格变动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会引 起整个产业成本的波动,产生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l 基础产业一般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的投资多、 建设周期长、单个企业很难独立完成项目的建设。非政府部 门进入基础产业一般地讲存在着资金上的障碍。 3.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混合物品l 基础设施的三个特点表明:基础设施是非政府部 门不愿意投资或没有能力投资的项目,因此,对其投 资是政府的职责。l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 基础设施短缺是一个普遍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重 要障碍,即“基础瓶颈”。所以发展中国家大都十分重 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财政, 除具有一般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外,还部分地充当 着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l 而发达国家由于经过了长期的工业化过程,基础 设施比较发达和完善。虽然政府也重视对基础设施进 行投资,但投资的力度相对要小一些。4.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 系 l 由于基础设施是处在“上游”的产业部门, 基础设施投资是一种“社会先行资本”。它所提 供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其他部门(也包括本部门 )必需的投入品和服务,如供电、供水、道路 和交通等等。因此,一般要求适度加大基础设 施投资,而且要适度超前发展。 l 一般来说,基础设施的感应度强,感应系 数较高。感应度系数反映当各个部门均增加一个单 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 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 提供的产值量。l 基础设施的感应度强,感应系数高这一特 点表明: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产业投资之间, 应该均衡增长、协调发展。 l 也就是说,政府为达到一定的产出量,基 础设施投资和一般产业投资之间必须保持一定 的配比关系,且按一定的比例递增。 l 如图5-1,当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产业投 资分别为KL1和KG1时,共同决定的产出量为 Q1;如果一般产业投资增加到KG2,而基础 设施投资不增加,那么组合点为C,即产出量 不可能为Q2,反之,如果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到 KL2,而一般产业投资不增加,那么组合点为 A,即产出量也不可能为Q2。要使产出量增加 到Q2,必须使基础设施投资和一般产业投资分 别增加到KL2和KG2 。 产出模型图OK L 2K L 1K G 2K G 3D产出线CBQ3Q1AQ2K L 3I1I2I3K G 1欧美发达国家: Q1C Q2D Q3 日本、韩国 : Q1A Q2B Q3 图51 产出模型图一般 产业 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发展路径图例K L:基础设施投资K G:一般产业投资I:等产量曲线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l 1.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l 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属于 混合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来 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l 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 程一般采取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 多种形式混合提供。l 政府选择基础设施投资方式时,通常以基 础设施项目的特点为依据。比如,是否关系国 计民生、是否关系到国家安全、是否具有自然 垄断、是否具有外部效应等 。l 如:农村道路、城市街道具有很 强的外溢性,难以通过收费弥补成 本,私人部门通常不会投资于这类 基础设施,一般要由政府承担。l 而电信业中的长话服务,具有 明显的排他性,可以通过收费弥补 成本,也不存在外溢性,因而适宜 于民间部门投资。2.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7种 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 用费。包括:满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反垄断 需要等方面的项目。例如:纯公益项目(生态、环保、防洪、 城市道路):免费提供;农田浇灌、工程调水供水等:收取使用费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 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例如:地方性公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 设:采取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提供方式。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 险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