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5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5页 / 共85页
第6页 / 共85页
第7页 / 共85页
第8页 / 共85页
第9页 / 共85页
第1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讲稿 (2010)刘杨青2010年5月主讲内容n第一部分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概论n第二部分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n第三部分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n第四部分 林业植物检疫n第五部分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除治)第一部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概论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概念1、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为对森林、林木种苗 及木材、竹材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和除治2、广义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通过检疫、测报和 防治等手段,减少森林病、虫、鼠、草等有害生 物对森林的危害,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森林健康的生 产经营活动的总称。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 康”的16字方针 三、森防工作理念和思路1、在奋斗方向上,通过有序合理科学的人为活动促进整个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 2、在目标管理上,全面推行“四率”指标考核制度 3、在工作方法上 ,依靠法制和科技4、在工作重心上 坚持预防为主,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 的战略转移。 5、在防治手段上 大力推进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的进程 ,做好舆论导向,研究推进生物防治的政策措施和具体手 段;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储备和研究。6、在国家投入上 国家林业局把工作重心从防治工程改为预防工程,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真正体现了以预防为主思 想。7、在外来物种上 把引进物种和调运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注重外来有害生物的防范。8、在机制创新上 积极推进防治机制创新,引导、鼓励和 支持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参与防治工作,实行投资 多元化,实行防治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任务第一、广泛宣传、贯彻和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它有关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建立并 维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的正常秩序。第二、建立各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体系。建立机构、提 高人员队伍素质,强化管理职能,完善设施和技术装备, 从上到下形成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 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第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配 套法规。如实施办法、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评比办法等 。第四、建立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岗位 责任制,调查责任制,建立奖励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 制度等。第五、组织森林经营者或林木所有者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治和检疫。调查和统计灾害损失,建立相应 的防治技术档案等。 第六、监督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效果,合理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等 。第七、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试验,积极推广示范新技术、新方法等。第二部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的 理论依据和意义n 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把目标管理机制和方法引入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活动中,对于 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强化各级政府行为,调动 森防人员工作热情,唤起全社会参与意识,加快森防体系建 设步伐,加大科研和开发推广力度,完善森防管理制度,有 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局面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 义。n 我省现行“双线”签订林业有害生物目标管理,即:林业部门各级和政府各级二、林业有害生物目标管理考核“四率”指 标n“成灾率”n“无公害防治率”n“测报准确率”n“种苗产地检疫率”三、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体 系及计算方法n(依据国家林业局文件林造发(2006)13号n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内涵解释 (一)成灾率 指林业有害生物实际成灾面积占现有林和未成林面积的千 分比。 1、成灾率()=全年实际成灾面积/(现有林面积+未成林面积) 1000 (1)实际成灾面积:指本年度内达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界定标准的面积 之和(不重复计算)。 (2)现有林面积:指林业资源部门统计的上一年度实际成林面积。 (3)林分受害情况调查时间:寄主植物受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最严重的时 期。 (4)统计要求:成灾面积以亩为统计单位;年终报表时实际成灾面积不 重复计算。连片成灾面积1亩为统计起点;农田林网和四旁树木等按 当地标准折合成面积。2、成灾界定标准:(1)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未发生区新发现或已发生区的新造林地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成灾;在已发生区检疫性有害 生物造成寄主植物死亡为成灾,未造成寄主植物 死亡的按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相应指标降低5个(其 中死亡率降低1个)百分点界定成灾标准(达到检 疫性有害生物成灾标准的整个小班面积均计入成 灾面积)。(2)非检疫性有害生物n 叶部病虫害:失叶率60%以上,或感病指数50以上,或死 亡率3%以上;n蛀干害虫:受害株率30%以上,或树木死亡率3%以上;其 中:小蠹虫类、萧氏松茎象:受害株率60以上,或死亡 率6以上;n种实病虫害:种实受害率20%以上;n鼠、兔害:未成林造林地寄主死亡率15%以上,或成林死 亡率3%以上,或成林受害株率30%以上;n有害植物:有害植物盖度60%以上,或树木死亡率3%以上 ;n上述以外的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为:受害植株死亡率6 以上;n(3)发生在经济林或行道树、景观林的林 业有害生物,分别相应降低一定数值:失 叶率、感病指数、受害株率、种实受害率 、盖度降低10个百分点;死亡率降低1个百 分点(未成林造林地鼠、兔害寄主死亡率 降低5个百分点)。例如,叶部病虫害发生 在行道树或景观林中,成灾标准为:失叶 率50以上,或感病指数40以上,或死亡 率2以上。(二)、无公害防治率 指无公害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百分比。n 无公害防治率(%)=无公害防治面积/总防治面积100% 1、无公害防治:指对人、畜、禽、鱼及其他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与环 境危害较轻的防治措施。包括:(1)、生物措施(病原微生物制剂、天敌昆虫、益鸟益兽等)。(2)、物理措施(灯诱、地箭、灭鼠雷等)。(3)、人工措施(捕捉、砸卵、草把诱捕、诱饵木、虫源木清理等)。(4)、仿生制剂防治(灭幼脲类等)。(5)、部分化学防治(以非国家明令禁用农药为主剂的毒绳、毒环、毒 签、树干注药、局部熏蒸等)。(6)、植物源农药防治(烟参碱类等)。(7)、其他防治(性引诱剂、植物源引诱剂、阿维菌素等)。2、无公害防治面积:指全年实施无公害防治面积的合计。3、总防治面积:指全年实施各类防治面积的合计。(三)测报准确率 在落实和不断提高应施监测面积的基础上,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预测发生面积的准确程度。即 :1减预测发生面积与实际发生面积之差的绝对值 除以实际发生面积的百分率。测报准确率(%)=(1-预测发生面积-实际发生面积/实际发生面积)100% 当计算结果为负数时,测报准确率为零;实际发生面积指本年度内林业有害生物实际发生面 积之和(不重复计算)。(四)种苗产地检疫率指实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株数)占应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株数)的百分比。种苗产地检疫率(%)=实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株数)/应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株数)100%1、实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指年度内实施了产地检疫并持有效产地检疫合格证的林木种子园、母树林和 苗木繁育面积。2、应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指种子、苗木繁育基地内的生产面积,包括国有、集体及其他所有制的林木种子 园、母树林、苗圃或其他苗木繁育场所的所有生产面积。 第三部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主要内容n1、林业有害生物监测n对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全面调查、系统观察 ,准确掌握监测对象的发生概况,包括种类、特 点、发生范围、危害程度、发育进度等。n根据监测调查的要求和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一般 巡查、专题调查、系统观察三种方法(详见后) 。n2、林业有害生物预报n根据监测结果,综合气候、环境等相关因子,应 用各种科学手段,准确、及时地预测林业有害生 物发生趋势。n林业有害生物预报按预报内容可以分为:n(1)发生期预报是对森林病虫害的各个危害阶段 的始、盛、末期进行预测,以确定防治的最适时 期。n(2)发生量预报是对森林害虫的虫口密度、虫株 率或森林病害的感病指数、感病株率等进行预测 ,以确定是否会造成危害,是否需要防治。n(3)发生范围预报是对森林病虫害发生地点和发 生面积进行预测,以便确定防治范围。n(4)危害程度预测是对森林病虫害可能造成的林 木的枝梢、树干、树叶、根茎、果实的损失程度 进行预测,以便根据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确定有无防治的必要。n按预测时间长短可以分为:n(1)短期预报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某一 阶段发生情况,推测下一阶段的发生危害 情况。如害虫一个世代内或半年内的预测 ,根据卵期发生情况预测幼虫期情况。n(2)中期预报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上一代 的发生情况预测下一代的发生危害情况或 半年以上的预测。n(3)长期预报 相隔两个世代或者一年以 上的预测。二、基层站点监测预报工作任务n(一)县(市、区)森防站(包括森工企业局)n1、负责管理基层有害生物调查工作,规划应施监 测范围,明确重点监测区位。划分调查责任区( 一般以乡镇、村组为界),确定调查时间,落实 调查责任人,明确调查记载内容。n2、负责全县(市、区)监测数据的统计、汇总、 审核,建立完整的数据档案。并按照“森林病虫害 联系报告制度”定期上报材料。n3、根据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时发布短、中期预 报,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和上级业务部 门,并提出防治意见。n4、负责全县(市、区)兼职测报人员的管 理和培训工作。建立兼职测报人员的完整 档案。定期对基层虫情调查人员进行技术 培训。n5、及时开展监测抽查(复查)工作,对基 层测报员在定期调查虫情后,根据调查情 况,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重点区位进 行60%复查,核定测报精度,并作为考核 测报人员的工作成绩的指标。n(二)乡(镇)林业站,(包括县级有管护区的森 林经营所、木材公司,森工企业局林场)n1、按时准确地进行病虫情调查,认真填写调查记 录表格,及时报告病虫情调查结果。定期对所有 林分进行巡查,对重点监测区位要求进行详细的 病虫情调查。n2、全面掌握辖区内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分布 范围、危害程度、虫口密度及林分状况等情况, 并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各类调查资料。n3、对辖区内设置的固定样地进行详细记录观察, 及时将目标病虫害发育进度、危害特点等观察内 容上报。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流程 (一)县级森防站监测预报工作流程n1、收集整理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基础信息n(1)掌握了解全省、重点是本县林业有害生物发 生概况n1)1982年全省森林病虫害普查结果;1999年全 省检疫普查结果;2005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结果n2)本县林业有害生物历史发生数据(种类、发生 面积、危害程度等)n(2)收集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相关的资源数据n1)本县行政区划(乡镇、村组等)n2)本县林业资源分布情况(树种、面积、分布等 )n3)本县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相关的其它数据信息 (如气象资料等)n2、监测对象分析确定n(1)上级下达的监测对象n(2)对本县已经发生和已经在相邻区域发生,在 本县可能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危险性分析( PRA),确定各种病虫害的危险程度。把其中在 本县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害生物,危 险性、检疫性有害生物,未发生、潜在危险性大 的有害生物作为监测对象。n3、监测预报任务规划下达n(1)确定监测范围(应施监测面积确定)n根据监测对象寄主植物分布情况、历史发生情况,以乡镇 (林班和村组)为单位划分此种病虫害的分区(常发区、 偶发区、安全区)将偶发区和常发区纳入监测范围,作为 应施监测面积。n常发区主要是指每5年内大发生一次的区域,通常情况下 林木长势较差、林相单一、立地条件不好,生物多样性较 差、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容易造成灾害。n偶发区主要指每10年大发生一次的区域,通常情况下林木 长势较好、林地条件较好,生物多样性较好,林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