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 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1)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4.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 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通常,先有文章思路,后有文章结构。思路 ,是指作者的思维过程以及思想表达的轨迹;结 构,是指文章的内部构造以及布局谋篇的方式。 思路抽象,模拟成点与线,先行决定结构;结构 具体,表达为段与篇,直接展示思路。“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其实 是一个任务的分头表述。作者思路理清了,文章 结构也就自然呈现。通常,有定评的文学作品每 有精当的结构,行文总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也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考生应循文章的规律来 做“分析综合”的工作。 文章结构有下列元素: 一、段落和层次 二、过渡和照应 三、开头和结尾 四、线索和顺序大河家 (2010年全国卷)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 有哪些作用?(6分)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挑明写 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文 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 的特点;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 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谈静 (2010年江苏卷)16.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 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 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 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2010年重庆卷 )15.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 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 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 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 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 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 ,也同样适合悲剧。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 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在阴 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 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 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 的喜悦。2010年四川卷 自 然 (美)爱默生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 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 ,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 孩子。在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在这 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 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 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 。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 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 辱和灾难(除了我的眼睛以外)。站在赤裸的 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 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 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我变成了一个 透明的眼球: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 纳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 流动。我是上帝的一部分。在那时,最亲近 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 了: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 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我热爱那不受遏抑的永恒的美。我从 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 还要亲切自然。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 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 性同样美丽的东西。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 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 。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 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风雨中树枝的摇曳 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它使我感到惊奇, 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 的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 一个更高尚的想法或一种更优秀的情感。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产生这种喜悦 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是在人的心 里,或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对于 这些喜悦加以大力节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 自然并不总是穿着节日的盛装,相反,昨天 还在仙女的嬉戏中散发芳香、闪烁光芒的景 象,今天就被忧伤笼罩。自然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对于一个遭受灾难的人来说,他 内心的火焰中就蕴涵着忧伤。一个刚刚失去 了亲近朋友的人会从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一种 轻视。而天空在那些卑贱的人头顶上,也会 显得不那么庄严宏大。14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 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 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 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布 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 种认识。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句 话位置上位于开头,结构上两个关键词“喜剧 ”“悲剧”正好统领文章主体,情感上表达了 作者的认识。15第三段写到:站在神圣的自然面前,作者 感到头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结合上下 文,简要概括他的内心世界此时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6分)自然的庄严神圣与博大深邃,使他的精神受 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内心变得高尚无私,认 识到人与万物的契合以及人与人的平等、博爱。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内心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从“所有卑贱的 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到最后,可分 为三层,注意理解“透明的眼球”这一比喻, 和“兄弟”“朋友”的含义。16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 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 分)标题“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 ,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 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段中 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 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 丽。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 要结合语境理解,注意词语中蕴含的作者的情 感。标题“自然”不仅指万物,还指人;而第 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荒野”世界。17简要说明第六段画线部分与第一段划线部分 之间的联系(4分)这两部分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认 识的逐步深化。从最初对自然单纯的喜悦感受 进而领悟到:自然不仅有喜悦,有时还会被忧 伤笼罩,身处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关系 体现在结构上的照应和认识上的深化。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 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 落了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 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 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 有看见过的沙漠。2006年全国卷 绵绵土 牛 汉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 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 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 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沙漠,我觉 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驯服的野地方 。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 境界。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 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 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 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 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 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 “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 辞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 。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 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 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 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神话。我的祖先 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 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 不可怀疑。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 ,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 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 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 穗似的。接生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 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 她常常说这句话。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 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 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 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 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 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 “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 用?”我真的不明白。“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 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虔诚的 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 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 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 绵绵土朴楞楞地清理它们的羽毛。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 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 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 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又厚 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 家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 面的绵绵土。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 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 。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 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 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 子吧!1988年10月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分 )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15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 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6分)作者诞生在绵绵土上,他认为大沙漠是 绵绵土的发祥地。作者年轻时就有一个“沙 漠梦”,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梦境” 。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 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 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 5分)母体绵绵土故乡 题干要求写出隐喻性的结构,其实就是作者思 想感情的主线。文章开篇从“沙漠梦”写起, 使沙漠是故乡“绵绵土”的母体有了凭依;中 间写故乡的习俗,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 文章关于“血缘”的说法便千真万确。最后全 盘托出“我”对沙漠的特别之爱。在作者看来 ,沙漠是故乡绵绵土的母体,因此,沙漠是“ 我”的故乡。17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 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7分)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故乡 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对塔克拉玛干沙 漠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讲 述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 神、情感联系,表达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曾 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1923 年10月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农民家庭。1940 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 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 行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 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