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周是12月的第一周,12月4日是全 国法制宣传日,为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建 设,增强全体学生法制安全意识,营造安 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特开展本次 “与法同行,安全相伴”校园法制安全教育 主题班团活动。$ 一、加强法纪教育,学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案例一、 某个周末,某市某小区内,三位初中生在小区的绿化 广场上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到地上,重重地摔了下去 。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 来,乙被急救车拖走。在这一案例中,我给同学们出二个思考题: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如果甲的行为违法,违反了什么法?$答案是: 首先,甲的行为造成了乙身体受到伤害,侵害了乙的健康 ,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他要承担系列的民事赔偿责任, 包括乙住院期间的医疗费、护理费、伙食费、照顾乙的人 员的误工费、交通费,如果乙经过司法鉴定构成了伤残, 甲还要承担乙的人身损害赔偿金和适当的精神抚慰金,甲 是一名未成年人,由他的监护人来承担赔偿责任。其次,如果司法鉴定机构确定乙为重伤,甲的行为还触犯 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第二 百三十五条的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拘役。$关于责任年龄我国现行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在上小学的 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 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 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 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上初中以后, 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 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 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 同伙作案共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 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案例二:$刑法第二 百六十三 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 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处罚金。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 。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 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 窃取公私财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 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 ,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任何事物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有句老话叫做贼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 窃。$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母 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我现在唯一能够 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 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 ?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 了不起的。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 然心里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 来就不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事。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 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见了好的东西,眼睛就盯住不放, 心里发痒,手也痒了,总控制不住自己。有时也很害怕,心里说别干了 ,别干了,可手伸出去了。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 会被发现的。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本来,这是改掉坏毛病的好机会 ,管教干部也都很和气,天天组织学习,讲道理,也尽了心。好多像我 这样的人都改好了,重新做人了,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 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得狠了,终有今日的结局。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案例三: 某中学接连发生学生抢劫、敲诈、盗窃的案件,11名学生 走上了受审台,他们有的是家境贫寒,却贪图享受、摆阔 气、钱不够花,就拉帮结伙,当“老大”,去偷去抢;有的是 怕受欺负,找靠山,求保护,跟着学抽烟、喝酒、一起混 ,抢劫团伙的成员中,从受害者变成害人者。贪图享受重 要原因。 案例四: 余某某因丢失一部手机,其怀疑与其曾同住的于某和覃 某偷了其手机,于是在在一天晚上,纠集了犯罪嫌疑人 张某、伍某某,对来其宿舍拿行李的被害人于某和覃某 进行殴打, $10$ 你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1、某同学看到别人有漂亮的手机, 就想把它占这已有2、王同学从家里带来的钱不够花,就去敲诈小同学的钱3、你的同乡受到别人的欺侮, 你去帮忙教训别人4、有的同学告诉老师某同学骂了, 我就用凳子砸了他$同学们,审视四个案例,我们应当从中受到 哪些启示呢? 我想应是5句话,15个字1、慎交友2、立大志3、善慎独4、敢维权5、要坦白 $1、慎交友。刘某、关某、李某三位七年级学生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 作案十多起,抢劫现金二百余元。三位同学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 ,称兄道弟,哥们义气是非不分,良莠不辩,以至胆大妄为,以身试法 。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牢记古人忠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 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2、立大志。学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法制课不是空的假的,而是实 实在在的道理,我们要从中悟出做人的理想价值,不仅学会做学问,学 本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人法制观念淡薄,不知道用道德、法律 规范自己的行为,相反地是用暴力或胁迫手段获取不义之财来满足自己 好逸恶劳的生活,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道在何处?我认为,勤劳致富,才是正道。上好高中,考上大学,学 好本领,参加工作获取报酬,才是正道。相反,坑、蒙、拐、骗、偷、 抢等手段弄钱,那就是邪门歪道,轻则受到道德的谴责,重则要受到法 律的追究。 $3、善慎独。你的同乡受到别人的欺侮,你去帮忙教训别人不但不制止,反而 积极配合,足见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慎独”意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我提醒同 学们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有自己的主见 ,且不可盲从。 4、敢维权。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学校而言,如果每个同学都充满正义感,见义勇为, 碰到类似抢劫的情况,挺身而出,人人喊打,我们就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 学习环境。犯罪分子就没有藏身之地。 5、要坦白。一旦做错了事,甚至犯了法,就要坦白地向老师、学校、有关机 关把事情讲清楚,争取从宽处理。所以,我奉劝同学们最好是从小学法、懂法 、守法,万一触上法网,就应该主动坦白、自首,如实交待,争取从宽处理。 已经踩上犯罪边缘线以及准备实施此类行为的同学,如果再不悬崖勒马,亡羊 补牢,那么,刚这些同学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因为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 必然亡于法律。$ 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1、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 和学习的广阔校园 2、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 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3、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 高自身技能 4、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 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 $ 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他能够帮助我们更 便捷更有效的工作!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不善于使用网络、文明上网,而是沉 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很可能走上迷途 !请注意!$过分迷恋网上聊天、游戏或不良网站:1、造成精神颓废,荒废学业;2、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人际交往;3、造成经济负担;4、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趋向,有的走上违法 犯罪道路。$崔长汉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以后我还能怎么办?”在旁边的小严的大伯补充说,老 婆死了,儿子杀的,又要坐牢了,“他能咋整?一家子就剩下他一个了。” $网络诈骗(犯罪)触目惊心 网络诈骗是一种新的诈骗与 犯罪手段,有新的特点。对 于社会阅历不深的青少年来 说尤其容易上当受骗。$老同学你好,给你准 备了一份礼物。赶快 点击www.jqwx.com, 去看看吧!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形时你会怎 么做?$遇到陷阱要警惕,面对诱惑须克制。$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我们共负建 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网络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因此,上网 要遵守法律这一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我们在上 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刑法第291条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 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 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谨防网络伸出的谨防网络伸出的“ “黑手黑手” ”1不要把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与自己身份有关 的信息资料作为公开信息,提供给闲聊屋或公告栏等 。2没有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不要轻易向别 人提供自己的照片。3当有人无偿赠给你钱物时,不要轻易接收。当 有人以赠送钱物为由要求你去约会或提出登门拜访时 ,应当高度警惕,最好婉言拒绝。4一旦发现令你感到不安的信息,应立即告诉你 的父母或监护人。$谨防网络伸出的谨防网络伸出的“ “黑手黑手” ” 5千万不要在父母或监护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安排与别人 进行面对面的约会,即使父母或监护人同意你去约会,约 会地点也一定要选在公共场合,且最好要有家长或监护人 陪同。 6不要轻信网上朋友的信息资料,因为一些别有用心者 上网前往往用假信息资料巧妙地把自己伪装起来。 7在通过电子邮件提供自己真实个人资料之前,最好要 确保你与之打交道的朋友,是你和父母都认识并且信任的 人。 8网上朋友就狭隘在网上为好,贸然走出“网”,就有可 能给学习、生活、安全和温馨的家园带来麻烦和不快。 $ 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