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3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5页 / 共53页
第6页 / 共53页
第7页 / 共53页
第8页 / 共53页
第9页 / 共53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文言虚词xiaoqikele教学目标 1、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5个虚词 的用法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虚词“之”“而”“以”“因”“乃”用法 考点解读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 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能力层级为B级。考查的形式以选择 题为主,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的相同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不要求指 明其意义和用法。但在2009年和 2010年 的文言文翻译题中体现并考查了虚词的意 义和用法。 课前预习 1、明确考试说明常见的15个文言虚词有哪 些? 2、了解这15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 预习核按钮小册子P93P103) 3、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 类。(预习核按钮P78页) 4、复习重点:了解并掌握解答文言虚词类题目 的基本方法。(预习核按钮P80页二)而、何、乃、其、且、若、所、为、 焉、以、因、于、与、则、之第一课时学习并掌握虚词“而、何、乃 、其、且、若、所、为 ”一、“而”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指南录后序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7、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连词,表并列,又连词,表递进, 而且,并且连词,表原因 连,表转折,但是,却连,表假设,如果连,表修饰,不译 代词,你,你的而已,复音虚词,限制语气,罢了规律总结 1、作第二人称代词,通“尔”, 你、你的。 2、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 转折,相承,假设等。 3、助词,副词词尾课堂训练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 (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 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 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 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 而(7)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 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 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 杰而(11)。 连词, 表并列连词, 表假设代,通“尔”。 你,你的 即“何况”,用 反问语气表示 更进一层 连,表 转折 连,表递进 连词,表 修饰 复音词,不 久,一会儿 连词,表 承接 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 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二、“何”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 相如列传 4、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 战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 官传序 6、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疑问代词,作宾语, 前置,哪里,什么疑问代词,作定语,什么疑问代词,作谓语,什么原因,为什么疑问副词,句首动词前,为什么,怎么疑问副词,形容词前,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何如,虚音副词,怎么样,什么呀规律总结 1、用作疑问代词 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 为什么”、“什么原因”。 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 “何”要后置。 2、用作疑问副词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 怎么”。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 “怎么这样”。 3、其他用法 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 甸甸。(孔雀东南飞) 何:通“呵”,喝问。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喝问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课堂训练判断“何”在文段中的意义“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 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 ?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 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 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 (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 如(7)?副词,用在动词前 ,表疑问,怎么 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 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 于“为什么”、“什么”、“什 么原因” 代词,做宾 语,什么 在形容词前, 表示程度深, 相当于“多么” 代词,做定语,相 当于“什么”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 问,相当于“怎么样”、“ 怎么办”即“以何”,介宾短语,用 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 于“拿什么”、“凭什么” 三、“乃” 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3、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副词,顺承紧接,就、这才 ,副词,逆转、相背 ,却、竟、反而、才 副词,范围、限制,才、仅 副词,确认、判断 ,是、就是 代词,你的规律总结1、用作副词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 为“才”、“这才”、“就”等。 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 (然)”、“反而”等。 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2、用作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 译为“你”。不能作宾语。课堂训练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 1)读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 )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 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 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 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副词,表承 接,于是 代词,“你”、“ 你的” 副词,表判断, 相当于“为”、“是 ”、“就是”副词,表转折 ,相当于“竟 然”、“却”副词,表条件,相 当于“才” 复音虚词,相 当于“样子 复音虚词,表猜测 ,相当于“恐怕 吧”四、“其” 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3、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5、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2008年江西卷翻译题) 7、吾其还也。殽之战汝其勿悲。与妻书 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9、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代词,他,他们 代,我,自己 代词,那 代词,其中的副词,表猜测,大概 副词,表反 诘,难道副词,表婉商,还是副词,表期望,可是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规律总结1、代词,代第三人称,他(它),他(它)的 2、代词,代第一人称,我,我的 3、作指示代词,一般指远指,那,那个,那些 ;也可近指,这,这个,这些;还可以表示“其 中的”。 4、作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5、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 表期望,可是课堂训练判断“其”在文段中的意义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 (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 (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 ?”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 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 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 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 ”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 ?”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 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副词,表肯定, 一定 连词,表假 设,如果 指示代词,其 中的 代词,自 己的 副词,加强反 问语气,又 代词,他的 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 代词, 它们 指示代词, 那种 副词,加强祈使语气, 表希望、要求,相当于“ 一定”、“还是” 副词,表反问语气 ,难道、怎么 音节助词,起调节音 节作用,不译 五、“且” 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1、河水清且浅。迢迢牵牛星 2、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 壁之战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4、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5、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6、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连,表并列,又连词,表递进,而且,况且连,表让步,尚且连,表转折,然而,可 副词,将要,将副词,暂且,姑且规律总结1、连词 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况且,再说” 。 让步关系,“尚且,还”。 并列关系,“又又,一面,一面 。” 转折关系,“然而,可” 选择关系,译为“还是,或者”。 2、副词 将,将要。 暂且,姑且。课堂训练判断“且”在文段中的意义“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 ”,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 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 委政不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 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 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 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 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副词,暂 且、姑且 连词,表递进, 而且、并且 副词,将要 复音词,用在句 首,表示下文要 进一步议论,况 且,再说 复音词,就像 连词,表并列,又 连词,表让步关系 ,尚且、还 六、“若” 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若毒之乎?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 捕蛇者说 2、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 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 战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 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代词,“你,你们,你们的” 代词,这 ,这样连词,表假设,假如,如果动词,好像动词,比得上,及,如规律总结 1.用作代词。 (一)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 时则译为“你的“。 (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2、用作连词。 (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3、动词 如同、像;比得上及课堂训练判断“若”在文段中的意义“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 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 ,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 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 龙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乡, 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 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 情,绝矣。连词,表假 设,如果 指示代词,此 ,这个 动词,好像 代词,你 连词,相当 于“或”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 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在说 ”、“至于” 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 当于“至”、“至于”七、“所” 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3、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 门宴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6、父去里所,复还 7、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助词,在动词前 ,所的人(事物) 助词,“为所”结构,表被动 名词,处所,地方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复音虚词,所以,表凭借,“用来的、的根据、 的方法 ”左右 座,所规律总结1.所+动词表的人(事、物、地方) 2.所以表原因 表凭借 3.为+所,表被动 4、作名词,表处所 5、表约数课堂训练判断“所”在文段中的意义“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 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 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 此,岂他人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