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40年,法国西南部道尔多尼州乡村的三 个儿童带着狗在追捉野兔。突然野兔不见了 ,紧追的狗也不见了。孩子们这才发现兔和 狗跑进一个山洞,他们带着电筒和绳索也进 入洞里,结果发现一个原始人庞大的画廊。 它由一条长长的、宽狭不等的通道组成,其 中有一个外形不规则的圆厅最为壮观,洞顶 画有65头大型动物形象,有从2米到3米长 的野马、野牛、鹿,有4头巨大公牛,最长 的约5米以上,真是惊世的杰作。这就是同 阿尔塔米拉洞齐名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它被 誉为“史前的卢佛宫”。拉斯科洞窟崖壁画还曾使法国的现代画家亨利马蒂斯赞不绝口 ,庆幸自己的所作与原始人的画迹有相通之处。在拉斯科洞里 一个井状坑底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画着一著名的人类古老场 景:一头野牛正冲向一个鸟人,鸟人附近有一只鸟站立在枝头 ,野牛身上则已被一枝矛剌穿,腹下流出大量的肠子,但还在 拼命地挣扎,向人冲去。图中的人物很值得注意,其形态被图 案化了,长着鸟头或是戴着鸟冠,右手握着顶端呈钩状的工具 ,可能是矛棒或标枪,双手各生长着四个指头,脚下还残留着 矛棒的断片,和野牛组合在一起,似乎受了伤的样子。该鸟人 有人认为是伪装成动物的猎人,有人认为是巫师正在为祈求狩 猎的丰收施行巫术。猎人伪装成动物以便狩猎时接近猎物的作 法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至今仍有使用,如鄂伦春族戴的狍头帽。 学者们认为该画可能是在表现某种观念,或者有某种纪念性目 的。类似的画例不仅在其它洞窟岩画中可以找到,稍后时代的 非洲岩画中也可以找到。 目前壁画上已经黑点丛生,部分颜料甚至开始褪色、剥落。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了专家团前往洞内勘察壁画受损 情况,来决定是否将其列为世界濒危文化遗产。英国权威冰河时期艺术专家保罗巴恩(Paul Bahn)说,他 甚至可以看到水顺着壁画淌下,手掌大的黑点布满岩壁。但是 由于生物学家还没有检测出黑点的性质,拯救措施也无法马上 出台。拉斯科洞穴由主洞、后洞和边洞三部分组成。其中共有 1500件雕刻和600幅壁画。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 文化遗产地之一,由法国政府负责保护。目前世界上共有660 处文化遗产,只有30处被列入濒危名单,原因通常是战争、 地震或者自然灾害,只有拉斯科洞穴是个例外。巴恩在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中表示,他对洞穴的状态 极为担忧。“情况令人发指,而且还在不断恶化。”巴恩甚至宣 称:“如果壁画最终消亡,将是法国政府犯下的不可原谅的大 错,也是法国国际形象中不可磨灭的污点。”国际拉斯科洞穴 保护委员会的劳伦斯列奥特比斯雷也指责了法国政府的失职 ,并认为“情况正面临失控”。 公元前2600年左右,无数的工匠修建法老哈夫拉的金字 塔。有一天法老哈夫拉来到吉萨高地巡视自己的陵墓, 当他看到塔前有一座光秃秃的小山时,顿时感到不悦。 建筑师告诉他,这是开采金字塔所用石头后留下的小山 包,因为石头里含有贝壳之类的杂质,便没有继续开采 。后来这块小山包没有被处理掉,建筑设计师们凑在一 起商议对策,他们从埃及古代神话和小山包的外形中产 生了灵感,他们把小山包设计成哈夫拉的头像和狮子的 身躯,既体现了法老的威严,又显示了狮子的勇猛。起 初狮身人面像头戴王冠,上面雕刻着圣蛇库伯拉的浮雕 ,两耳侧有扇状的奈姆斯头巾下垂,下颏挂着长须,脖 子上围着项圈,一对硕大无比的爪子更是生动形象。这 尊巨像算上两个前爪,共长72米,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 的脸庞与几何身体完全异化,却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连法老哈夫拉也赞不绝口。 在岁月的进程中,狮身人面像威风凛凛的形象已今非昔比,昔日外 层的红色胶泥大部分已脱落,王冠、圣蛇、长须也都不翼而飞,只 剩下头顶上一个四方形固定王冠的深洞,脸庞上的鼻子也荡然无存 。关于狮身人面像的鼻子还流传着与拿破仑有关的一个说法。当年 拿破仑远征埃及,来到吉萨金字塔群,他下令炮轰狮身人面像,想 找到进入大金字塔的秘密通道,结果拿破仑的士兵把狮身人面像当 作练习的靶子,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就在试射中给轰下来了。这一说 法并不真实,从拿破仑留下的日记和回忆录来看,拿破仑并非只是 一介武夫,他从小对历史感兴趣。1798年率兵出征埃及时,就带了 一支近200人的科学艺术考察团,其中就包括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 学家,从而留下了让学者和毛驴走在队伍中间的名言。狮身人面像 遭到严重的破坏首先是大自然,由于狮身人面像的石料是质地松软 的石灰石,它不可能像金字塔那么坚固和有韧性,长年累月的日晒 雨淋,埃及西部强劲的沙暴袭击。狮身人面像曾多次被沙漠完全吞 没,后来被人又挖出来。 有些学者认为,狮身人面像是巨石天 然风化而成,并非是什么人的发现和 事后雕成。他们援引这样一件事, 3400年前,当时埃及年轻的王子托莫 来到基隆,即狮身人面像今天的所在 地狩猎,因奔波了一整天,他觉得十 分疲劳,便在一座沙丘上休息,没过 多久,酣然入梦,梦中他见到一怪物 ,有着人的头,但却是狮子的身躯, 这怪物对王子说:“我是伟大的胡尔。 乌姆。乌赫特(古埃及人崇拜的神, 意为神鹰),泥沙盖住了我的身躯, 如果你能去掉我身上的泥沙,我将封 你为埃及的国王。“王子惊醒后,立刻 调集大批民工,昼夜挖掘,沙尽石出 ,就是今天的狮身人面像。 最近美国考古学家又提出一种新观点 ,这就是狮身人面像既非克瑞翁下令 以斯芬克斯的容貌所雕成,也非王子 托梦发掘而面世,更不是哈夫拉发现 并以自己的脸塑就。因为根据他们的 考察,这座狮身人面像大约在1 万年 之前就已建造成功,比历来史书所记 载的要早5000年。在考察报告中,他 们还说,狮身人面像的身体和头部大 约在1 万年前建成,5000年后,法老 凯夫伦完成了狮身人面像的背部,并 用自己的面孔造型替代了原来的面孔 造型。这一新的发现引起了世界史学 界和考古专家的重视和关注。 1500年,是丢勒的绘画探索的转 折时期,在这以前,无论画肖像还 是祭坛画,他所热烈追求的是真实 ;而从这时起,他开始把探索的目 标放在造型的规律上。他曾经结 交过一位意大利朋友,画家雅可波 德巴巴里,此人给他提供许多意 大利人体绘画资料,丢勒如饥似渴 地钻研起来,还有一些前代的科学 著作,他在这些有关人体结构的资 料上弄得废寝忘食。这一幅自 画像(1500年完成,),可以说就 是这种科学探索的最初成果的体 现。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rer ,14711528) 生于纽伦 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 设计家。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 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 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 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 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主要 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 、小受难、男人浴室 、海怪、浪荡子、伟 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 骑士、死亡与恶魔等。他的 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 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 极其生动。 在这一幅木板自画像上 ,不同于他早期的作品。这 里略去了所有背景和细节, 他不想以突出局部细节来吸 引观者的注意力。自画像 有6749厘米,肖像的姿势 不偏不倚地呈三角形正面展 现,构图为半身像形式,每一 部分都细致地描绘,以钻研 物体在一定空间的光感现象 ,力求形象具概括性,条理性, 连被画者的内心世界也都是 平衡的。由于他的探索过于偏执, 这里也暴露出形象的惶惑 感。丢勒身上那件棕色皮 领上衣是充满着质感的; 他那长长的卷发被一绺一 绺地披散在头部四周,显 然,他在注意每一绺头发 的空间位置,它的厚度与 它的高光点。这里只有科 学分析与试验,包括那只 正在拨弄衣领上的毛皮的 右手,其观察之细密,连手 的振颤都画出来了。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 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 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 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 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 ,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 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 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 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 ,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 清代金农自画像轴,该作品为 扬州八怪之一金农73岁时的自 画像。画中老者身着布衣,持 杖侧身而立,姿态笃定,神情 超然。其头部画法较为写实, 具有肖像画的特征,浓密的长 髯,细细的发辫,矍烁的双目 ,真实传神地描绘出金农本人 奇倔傲世的性格特征。图中人物的体貌不求形似,极 尽夸张,具有漫画意味,这是一 种文人画家逸笔的肖像画。画家 以焦墨渴笔勾勒人物形象,线条 生拙简朴,脱胎于南宋马和之“兰 叶描”,与题款及诗文的“漆书”共 同体现出生涩拙朴、奇绝脱俗的 风格。 尼古拉斯普桑是17世纪法国巴 洛克时期重要画家,也是17世 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他崇尚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 、提香,醉心于希腊、罗马文 化遗产的研究。普桑的作品大 多取材于神话、历史和宗教故 事。画幅虽然不大,但是精雕 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和完美 的构图,人物造型庄重典雅, 富于雕塑感;作品构思严肃而 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 崇高的艺术特色,他的画冷峻 中含有深情,可以窥视到画家 冷静的思考。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的传统 中,职业画家或雕塑家并不具 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从社会的 角度看,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 为别人服务、换取报酬以养活 自己的人。所以艺术家往往不 愿意把自己仅仅看做一个工匠 ,而是负有某种文化使命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真蒂莱 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 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 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 基督,普桑像贵族,而伦勃朗 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 、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小结:自画像这种形式比 较准确地反映出艺术家对 自己的认识和角色定位。真蒂莱斯基 (1562-1639年) 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起 初是一个样式主义改革派 的代表画家。后来,他为 比他小 11岁的卡拉瓦乔的 艺术风格所吸引,在作品 的选题、构图、造型和表 现手法上都以卡拉瓦乔的 作品为典范。他的作品曾 远传至巴黎和伦敦各地, 但因为只限于对卡拉瓦乔 的摹仿,而没有更多的个 人建树。真蒂莱斯基的人物造型 ,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有 样式主义的特色:形象描 绘细腻,不露笔痕,富有 质感和量感,即使描绘普 通人物形象,也有着高贵 气质,但缺少卡拉瓦乔的 质朴,这与画家所处的地 位所形成的审美观有密切 关系。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 有点特殊,或许是因为她是 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 的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 把自己化成画家,而是画成 淑女,绘画对女性来说是一 种文化修养真蒂莱斯基在自画像中突 出自己的画家身份,恰好是 要突破人们习惯的看法,肯 定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女 画家,而不是以绘画来标榜 自己的“才艺”的女性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 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 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 味。 一般而言,在正面相中, 观众可以和美术家达成交 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 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 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 明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是 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 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 为林布兰特。伦勃朗早年从师 P.拉斯 特曼 ,1625 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 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 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1629年,伦勃朗23岁。画面上的伦勃朗有着青春的清癯,而从此画中就可以看 出画家未来创作的技巧特点。一种伟大的表现方式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显得那 么成熟。 1634年,伦勃朗28岁。此时的画家生活优裕,这可以从他身上的穿戴装饰中看 出来。1640年,伦勃朗34岁。此时他那有钱的老婆还没有去世,这个阶段他的生活 应该是比较富足的。在此画中还没有显露他后期生活和创作的苦难痕迹,但是 他的眼神却有含有一种忧郁。也许忧郁是伦勃朗的性格,也只有用忧郁来解释 弥漫在他的画面的朦胧的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