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议论文专题训练词句理解专题目标: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表述句子的含义;2、增强学生原文意识,提高准确整合信息,规范表述的能力。复习过程:(一)题例展示1、“ 滴水见 精神” ,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人民群众评价为官者的品行,常常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来判断的。 郑培民同志就是一个十分注意小 节的人。他在最后的工作中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赶往医院,途中,他虽已无力地倒在秘书的肩膀上,嘴里却在嘱咐司机: “别闯红灯”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注重小 节到了如此地步,有人觉得未免过于苛刻,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 ,领导干部 应当着眼于大事,而不 应拘泥于如此小 节。其实不然, 。简要回答“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中“试金石”的意思。2、1965 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谈天。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风趣幽默,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的。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成功的人。文中“举重若轻”中“重”是指_, “轻”是_。3、有人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讨教成功秘诀。他每次都提到自己问父亲的一句话:师范院校毕业之际,痴迷音乐并有相当素养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歌唱家?”其父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罗蒂选了一把椅子做名歌唱家。经过 7 年的努力与失败,帕瓦罗蒂才首次登台亮相。又过了 7 年,他终于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只选一把椅子,多么形象而又切合实际的理念!这就是说,目标只能确定一个,这样才会凝聚起人生的全部合力,将其攻下。确定了目标,那就只能走一条道路,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同行者寥寥无几。你只要“板凳坐得十年冷” ,忍受孤独和寂寞将它走完,尤其在诱人的岔路口,你必须不改初衷,有心无旁骛的坚定信念和超然气度。可是,人难得有自知之明,因此往往不甘于固定在一把椅子上。 只选一把椅子对文中划线句子该怎样理解?(二)方法小结在上述题例中,主要理解了哲理句和修辞句这两类句子的含义。在理解两类句子含义时,可从如下方面考虑:1、指代内容,联系上下文,找准位置。2、抓关键词,对关键词发问;3、哲理句:可在把握观点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作者阐述的哲理表达出来;4、修辞句(比喻句):联系上下文,抓喻体,找本体,还原其本义。总之,不管是哪类句子的理解,都必须遵循:紧扣文章中心论点,联系上下文(语境) ,组织归纳语言。(三)练习检测【一】阅读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一文。不久前,中国和美国爆出了关于各自国民素质的新闻。我们的新闻是:根据两年一度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 ,从 1998 年到 2003年,中国人的阅读率下降了 8.7 个百分点,2003 年的国民阅读率为 51.7%。然而,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 。而美国的新闻是: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 41 个国家的调查,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在各国平均线下。其实,这在几年前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实际上,美国八年级学生的表现和以前相比,这次还有所提高。但这个消息还是很有爆炸性。主要报纸连篇累牍地讨论,仿佛全国陷入危机。看来,人家对这个坏消息本能的反应是:没有数学,国民丧失了精确的抽象思维能力。那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比如,你在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的混合。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 DVD 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就很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 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 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 ,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中国人是否阅读,将从某种层面上说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选自 2005.1.28.中国红十字报有删改)5、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 分)(1)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 。花边新闻:(2)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白领:(3)国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异想天开:6、开头引用了中美两国有关国民素质的新闻在文中所起何种作用?7、作者认为阅读的特点可概括为哪两种?8、第 9 段“这对能保持自己的工作就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9、联系全文,作者认为读书率下降将会导致什么危机?请作概括说明(要求在 20 字以内)10、全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请用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11、你认为提高读书率的有效途径有哪些?请列举出你认为可行的两条措施来。(二)人,总要仰望点什么李兴濂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战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星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停息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地,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定来自天空!”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穿越灵魂,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最终作为生命的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一次,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丛中流出来,突然跌人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处汹涌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就会从你内心涌起!(摘自 2006 年第 2 期读者,有删节)1、文中第 2 段,作者对“仰望”的含义从多方面作了阐释,请从中概括出三点。答:2、俄罗斯老画家从仰望满月中获得_ ,贝多芬从仰望星体中获得_,“我”从仰望诺日朗大瀑布中获得_。3、作者认为仰望的实质是什么?(选用文中句子回答)答:4、作者说“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5、文中所谈的仰望对象均为自然景物,其实世界上值得我们仰望的还有许多。请从中选择一个谈谈自己仰望时的感受。答:【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题目。谈“忍”不知从何时起, “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 T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导“忍” 。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 ,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以求志、苟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 ,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它暗含着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 “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为机会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看来, 。难怪有位名人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不可否认的是, “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选丈有改动)20、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分)答: 21、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3 分)答: 22、结合具体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