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第1节 绪 言学习目标1、掌握药物的概念2、掌握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的概念3、理解药理学的学科任务4、了解药理学的发展史第1节 绪 言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一门学科。 药物(drug)预防用药 治疗用药 诊断用药药物与毒物药物来源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6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作用、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6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二、药理学的发展史 药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500BC,埃及,亚伯斯,古医籍(Ebers papyrus)1500BC,印度草医学,100BC-100用梵语编撰草药方剂我国2700BC,草药方剂治病汉代(206BC-200)正式编撰“神农本草经”(大约公元一世纪完成)神农本草经大约公元一世纪 载药365种,不少流传至今,如人参、甘草、当归、麻黄、大黄 新修本草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书影 本草纲目l1578年完成 l52卷,190万字 l收药1892种 l插图1160幅 l药方11000条 l7种文字本 草 纲 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李 时 珍Rudolf Buchheim Oswald Schmiedeberg德国R.Buchheim(1820-1879) 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第一本药理教科书,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现代药理学创始人,发展了实验药理学,开始研究药物的作用部位,被称为器官药理学。 其学生O.Schmiedeberg(1838-1921)继续发展了实验药理学,开始研究药物的作用部位,被称为器官药理学。 20世纪30-50年代,新药发展的黄金时代,人工合成和半合成的化合物,磺胺类,喹诺酮类等。第第2 2节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学习目标1、掌握药物作用两重性的概念2、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3、理解受体学说及受体、受体激动剂和受体阻断剂的概念4、理解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第第2 2节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兴奋抑制抑制FF指凡能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增强指凡能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增强 的作用。的作用。FF抑制作用:指凡能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功能减弱抑制作用:指凡能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功能减弱 的作用。的作用。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FF指药物对某些细胞组织具有较大的亲和力,或是机体指药物对某些细胞组织具有较大的亲和力,或是机体的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敏感性有差异所导致的现象。的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敏感性有差异所导致的现象。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一)防治作用(一)防治作用预防治疗(二)不良反应:用药后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且给病用药后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且给病 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1、副反应FF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FF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 FF症状较轻,危害不大,可预知,可转化症状较轻,危害不大,可预知,可转化2、毒性反应FF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对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对药 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的反应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的反应 FF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致毒性(致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致毒性(致 癌、致畸胎、致突变)癌、致畸胎、致突变)5、变态反应变态反应 (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a a少数人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少数人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b b与剂量无关与剂量无关 c c某些药物用皮肤过敏试验可某些药物用皮肤过敏试验可预知预知3 3、后遗效应: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的效应、后遗效应: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的效应4、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反跳四、量效曲线量效曲线量效曲线:以:以药理效应强度药理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度为横坐标作图为横坐标作图- -长尾长尾S S型曲线型曲线。( (一一) ) 量反应量效曲线量反应量效曲线 量反应: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压升降、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压升降、心率快慢等,心率快慢等,用具体数值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用具体数值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二二) ) 质反应量效曲线质反应量效曲线质反应:质反应:效应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效应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 ,如死亡与生存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抽搐与不抽搐等五、药物作用机制五、药物作用机制本课重点介绍本课重点介绍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一一) )受体概念受体概念 1. 1.受体: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功能蛋白质功能蛋白质, 能识别、结合某些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药能识别、结合某些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药 物等,并通过信息放大系统,引起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物等,并通过信息放大系统,引起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二)受体的特性:(二)受体的特性: 1. 1.特异性:特异性:受体对其配体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受体对其配体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并与其结构并与其结构 相适应的配体特异结合。相适应的配体特异结合。 2. 2.灵敏性:灵敏性: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的配体结合就能产生显著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的配体结合就能产生显著 的效应。的效应。 3. 3.饱和性:饱和性:受体的数目是一定的受体的数目是一定的, ,故配体与受体具有饱和性故配体与受体具有饱和性, , 作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之间存在作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之间存在竞争现象竞争现象。第3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习目标1、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常用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3、理解药物跨膜转运方式第3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一、 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被动转运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被动转运的特点:1.高浓度-低浓度(又称下山转运)2.不消耗能量3.不需要载体,无竞争抑制和饱和现象。(二)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的特点:1. 低浓度-高浓度 (又称上山转运)2. 需要消耗能量,有饱和性。3. 需要载体,载体对药物有特异选择,存在竞争性抑制和饱和现象。弱碱性药物弱酸性药物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pH和pKa决定药物分子解离多少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 (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给药途径:1.口服给药;胃肠道pH值 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吸收胃排空速率 胃排空速率主要受内容物影响首关消除:或称 第一关卡效应 (first pass effect)2.舌下给药(sublingual) 吸收面积小,吸收快,无首关消除,适用于用量小及脂溶 性高的药物。 3.直肠给药(per rectum) 吸收面积小,避开部分首关消除,适用于刺激性强或不能口 服的药物。 4.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和 静脉滴注 (intravenous infusion,ivgtt) 无吸收过程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动脉注射(intraarterial,ia) 5.吸入给药 (Inhalation) 气体和挥发性药物,吸收迅速 6.局部用药-皮肤、眼、鼻、咽喉(二)分布 (distribution)是指药物随血液循环转运到组织器官的过程。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 血浆蛋白的结合率2.组织器官血流量及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3药物理化性质和体液pH4.血脑屏障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blood-brain barrier)5. 5.胎盘屏障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placental barrier);(三)生物转化药物的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 (metabolism):是指药物在体內发生的化学结构的变化。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后的结果:1. 灭活2. 活化生物转化步骤:1. 氧化、还原及水解反应;2. 结合反应。肝药酶(药酶肝药酶(药酶 P-450P-450)药酶抑制剂药酶诱导剂(四)药物的排泄排泄 (excretion)是指药物原形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肾、肺、胆囊、乳腺、唾液腺、汗腺三、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一)时量关系:即 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时量曲线 (time-concentration curve)又称 药时曲线(二)药动学参数及其应用1、峰浓度和达峰时间2、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是假定药物均匀分布于机体所需要的理论容积。3、血浆半衰期 药物血浆半衰期 (half-life time, t1/2):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意义: 是决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参数之一(参考依据)。一次给药经过46个半衰期,可以认为药物基本消除。按半衰期间隔恒量恒速滴定给药,经过46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基本达到稳定水平,称为稳态,稳态时的平均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Css)。4、时量曲线下面积5、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F)指药物制剂被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度。 生物利用度 (F)的表示:6、清除率(clearance,CL)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将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清除掉 。单位为L/h。清除率是反映药物消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三)药物消除动力学1、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2、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第4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学习目标1、理解药物本身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理解机体方面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第4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药物方面的因素(一)药物的剂量(二)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给药途径药的吸收速度不同,静脉注射不同给药途径药的吸收速度不同,静脉注射 (快于(快于 )吸入)吸入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口服口服 经肛经肛 贴皮贴皮(三)给药时间和次数1、药动学相互作用2、药效学相互作用二、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年龄1、小儿 血浆蛋白总量较少,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肝肾功能尚未充分发育,药物清除率低,在半岁以内与成人相差很多2老人 一般以65岁以上为2、老人。老人实际年龄与其生理年龄并不一致,即老人生理功能衰退的迟早快慢各人不同(二)性别 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三)遗传异常(三)遗传异常遗传异常只有在受到药物激发时出现异常,故不是遗遗传异常只有在受到药物激发时出现异常,故不是遗传性疾病。传性疾病。(四)病理情况(五)心理因素(五)心理因素安慰剂安慰剂placeboplacebo1 1、安慰剂对心理因素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影响较、安慰剂对心理因素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影响较大,如血压、心率、胃分泌、呕吐、性功能等。大,如血压、心率、胃分泌、呕吐、性功能等。2 2、安慰剂在新药临床研究时双盲对照中极其重要,可、安慰剂在新药临床研究时双盲对照中极其重要,可用以排除假阳性疗效或假阳性不良反应。用以排除假阳性疗效或假阳性不良反应。(六)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