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里的爱情诗赏析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乱世之恋乱世之恋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空话。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铺 张的修饰,然而淡然中缓缓道来的誓 言却震撼每一个人;轰轰烈烈也许是 爱情的开始,但祥和总是爱情的归宿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似简单 ,千古以来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个? 时间飞逝,青春老去,身边却有一双 可以握住的手,这也许是人生最大的 幸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 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 、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 地变情不变的感觉;该是见证岁月、 见证感情的感觉。相对无言眼波如流 的默契 ,只是紧紧地握住你的手,慢 慢地陪你走过今生今世,来生来世。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相悦之情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 高高的挂在天上。今天是个什 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 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 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 正在东南角闪烁。今天是个什 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 的良辰美景呀。你呀你呀,这 样好的良辰美景,让我该怎么 办呀?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 高高的挂在门户之上。今天是 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 如此灿烂的人呀。你呀你呀, 你这样的明丽,让我该怎么办呀 ? 这首诗中用了戏谑的口吻,头两句是起兴,当 是诗人所见。诗经中关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 ,因在黄昏后举行婚礼,后来“束薪”遂成为婚姻礼 俗之一。下两章“束刍”、“束楚”同“束薪”。又参星黄 昏后始见于东方天空。故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两句点明了婚事及婚礼时间 。语言活脱风趣,极 富有生活气息。其中特别是“今夕何夕”之问,含蓄 而俏皮,表现出由于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连 日子也记不起的极兴奋的心理状态,对后世影响颇 大,诗人往往借以表达突如其来的欢愉之情,特别 是男女之间的情爱。 本诗后四句颇值得玩味,诗人以平淡之语,写 常见之事,抒普通之情,却使人感到神情逼真,似 乎身临其境,亲见其人,领受到闹新房的欢乐滋味 ,见到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丽的新娘,以及陶醉 于幸福之中几至忘乎所以的新郎。这充分显示了民 间诗人的创造力!戴君恩读诗臆评说:“淡淡 语,却有无限情境。”牛运震诗志说:“淡婉缠 绵,真有解说不出光景。”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相思之苦心上人啊去采葛。 一天不见她的影, 好像隔了三月久。 心上人啊采芦荻, 一天不见她的影。 好像隔了三秋久。 心上人啊采香艾, 一天不见她的影, 好像隔了三年久。采葛是思念恋人的情歌。对象是 依靠采集为生的农村姑娘,她常外出采集 葛,不易见面。由此可见,当时当地的生 活条件多么艰苦,而劳动青年之间的爱情 多么坚贞、纯朴。诗作者运用“艺术夸张 ”和“心境物化”的艺术表现手法,用简 短精炼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了长相思的真挚 恋情。采葛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运用“ 重叠反复法”,同时注重对仗排比,用以 加重音节和感情。诗中三次使用同一句子 “一日不见”,但每一节都增加时间的长 度,以反复递进、层层深入的写法,将相 思之苦逐步提升,将真挚感情描绘尽致。 不但表现了整齐的形式美,而且增强了音 乐美,使人听来和谐贯串,复而不厌,繁 而不乱,有效地加强了感情的色彩和重叠 的艺术魅力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求而不得求而不得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 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 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 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 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 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 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 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 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 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 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 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 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从艺术特色方面看,蒹葭 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 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一、事实的虚化:蒹葭的 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 人物事件都虚化了,简直令人怀疑 是否真的存在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 事实的虚化、朦胧,诗的意境才显 得那么美。二、意象的空灵 :“在水一方”,可 望难即,这种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 ,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 理情境。三、意境的整体象征 :唤起诸多方 面的人生体验 ,使蒹葭真正具 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 蒹葭一文通过思见秋水伊人而 终不得见的意境描摹,抒发了一种爱 慕、怀念与惆怅交织的情感。以蒹葭 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 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 ,晶莹似霜。这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 凉哀婉色彩,对诗中所抒写的可望难 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 心境烘托作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桃枝柔嫩随风摇曳啊,花儿朵 朵红灿灿。这个姣好的姑娘要出嫁 啊,建立一个和顺又美满的家。桃树丛丛翠绿繁茂啊,桃儿缀 满了枝头。这个美丽的姑娘要出嫁 啊,建立一个融洽又温暖的家。桃树丛丛翠绿繁茂啊,桃叶簇 簇多茂密。这个温柔的姑娘要出嫁 啊,建立一个和睦又幸福的家。这是一首写一个待嫁女子对婚姻怀 有特别的渴望。全诗构思工巧,层层递 进。语言氤氲优美,设置特定视觉,起 潜移默化作用,比兴技法高明。特点: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二、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 氛。三、不同于一般贺人新婚的诗,它反映 了“宜家”这样一种内在美 四、重章叠唱:头一章写“花”,二章写 “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 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 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 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出自东方。 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胡能有定?报我不述。被弃神伤太阳和月亮, 光辉照地头。 竟有这种人, 不可再相守。 暴虐怎能止? 竟不把我瞅。太阳和月亮, 光辉照下方。 竟有这种人, 不能再来往。 暴虐怎能止? 竟不答我腔。太阳和月亮, 光辉出东方。 竟有这种人, 品性不善良。 暴虐怎能止? 让我把他忘。太阳和月亮, 光辉出东方。 父亲啊母亲, 夫爱我不长。 暴虐怎能止?诗的第一章写的是在太阳或月亮的光辉 照耀下,一位妇人在她的屋旁呼日月而申 诉。以后各章的第一句“日居月诸”作为起兴 , 第二第三章承第一章的反覆咏叹,真是 “一诉不已,乃再诉之,再诉不已,更三诉 之”。第四章沉痛已极,无可奈何,只有自 呼父母而叹其生我之不辰了,前面感情的 回旋,到此突然一纵,扣人心弦,“埋怨父 母极无理,却有至情”。诗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弃妇的内心痛苦 ,而是着重于弃妇的心理刻画。女主人公 的内心世界是很复杂的,有种被遗弃后的 幽愤,指责丈夫无定止。同时她又很怀念 她的丈夫,仍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理智 上,她清醒地认识到丈夫“德音无良”;但情 感上,她仍希望丈夫“畜我”以“卒”。这种见 弃与有望之间的矛盾,又恰恰是弃妇真实 感情的流露。孔燕 制作课件杨培泉 演说马越段钰山赵超龚雪薇 撰写论文查找资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