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课第四课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重农抑 商商”、“海禁海禁”与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等政策及其影 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问题 1:如何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滨,莫非王臣。诗经田里不鬻。礼记王制 下面两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一切土地属于国家、不得买卖和转让。一切土地属于国家、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制问题2:什么是井田制?它有哪些特点?“方里而井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 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 孟子孟子 滕文公下滕文公下耕地阡陌纵横, 形同井字,故称 井田;井田制的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 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 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3、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问题3:井田制瓦解的表现是什么?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私有土地。问题4: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根本原因) 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鲁国“初税亩”:秦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质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问题5:井田制瓦解的影响是什么?土地所有制关系变化(公田 私田)阶级关系变化(奴隶主 地主;奴隶 农民)交税方式变化(交纳贡赋 交纳地租)封建社会以私有制 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 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问题6: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几种形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 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 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问题6:上述材料反映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什么现象?土地兼并问题7: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土地兼并危害:国家: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农民:大量自耕农破产,几无立锥之地,无法向国家交纳赋税。问题8:面对土地兼并,历朝政府态度如 何?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历朝统治 者采取抑 制土地兼并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 的多寡收取赋税(鱼 鳞图册)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抑制兼 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但只起到鼓励 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一)含义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和手工业“重农抑商”政策演变过程:(1)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2)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 。 (3)西汉武帝时,推行一系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 (4)明清时期,依然固守“重农抑商” 政策,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 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 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 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 邦之蠹也”。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 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通过下述两则材料分析,统治者为 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 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二)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 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 政权统治等问题。(四)具体表现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 重农抑商”:农本商末,鼓励农业生 产,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 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 者加重征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了富商大贾的势力。3、明清时期,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五)评价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活力,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1、积极意义:2、消极意义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朝政府 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 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 商人。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 ,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三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 ”,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 。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引自台湾外记问题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明 清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问题2、 明、清为什么改变我国古代长期 的对外政策而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 ? “海禁”原因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 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 下令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原因: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问题3、 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的政策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 度和高额地 租吸引商业 资本买田置 地,影响了 资本积累。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 品,缺乏国内 市场。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束缚在土地上闭关锁国政策阻 碍了国际市场的 扩大“重农抑商” 、“海禁” 、 “闭关锁国” (1)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的发展, 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得不到发展。 (2)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心理,自诩天 朝上国,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守愚昧。 (3)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学和 技术无法传入我国。中国当时的教育还是以科 举为核心的,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导 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 (4) 但再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影响:课堂应用:1、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 , 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废止农业税,一 般认为我国古代农业税收开始于:A井田制 B分封制 C租庸调制 D初税亩D2、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 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 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 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 D土地私有D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 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 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C4、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 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 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C5、秦琅玡刻石:“皇帝之 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与该主张相左的是:A宋明理学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D封建君主专职C6、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除十三行之外不许任何个人和机构与外通商 D禁止民间出海贸易C7、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的根本因素是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C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 役兵 役(均田、限田)封建国家佃农抑 制 兼 并 地主自耕农田 赋人 头 税田 赋土 地 兼 并沦为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新 的 封 建 国 家新的自耕农死 亡 或 逃 亡轻 徭 薄 赋1. 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 。 2. 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 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 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 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 以纳绢代役。 3. 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 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荒地得到开 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 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 ,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明朝政府为整顿田 赋,多次在全国丈 量土地,登记每块 土地的面积、地形 、四至和田主姓名 ,并绘制图册,因 所绘田亩图形很像 鱼鳞,所以称为“ 鱼鳞图册”,它是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 征收赋税的依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