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 员长。 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 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并在 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 共中央副主席。 1956年9月 刘少奇在 中共八大上作报告10年后,堂堂国家主席 却成为阶下囚被迫害含 冤而死文化大革命刘少奇的沉浮人生这是疯狂的十年,混 乱的十年。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的 十年,让人不堪回首 的十年。这是左倾思想占绝对 统治地位的十年1.“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的表现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文革”感受历史在批斗中,刘少奇曾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悲愤地抗议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 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 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 受侵犯。“文革”对民主法制破坏表现之一: (1)、宪法遭到破坏,公民基本权利失去了保障;-7-红卫兵抄家马钢的红卫兵袖章武斗中使用的部分器械 。 1967年,武斗中被烧毁的民房 。 焚烧古籍字画 “文革”对民主法制破坏表现之二:(2)、 “造反派”非法夺权,社会秩序遭 到严重破坏;合肥市红卫兵焚烧佛像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41965)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5) 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19641965)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 (19781983) “文革”对民主法制破坏表现之三:(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遭到破坏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 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 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一场内 乱课堂探究:结合我国的历史、 党的历史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探究分析“文化大革命” 发动且持续十年之久的原因? 2.“2.“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 ”发动的原因发动的原因秦始皇明太祖雍正皇帝1、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封建传 统根深蒂固, 民主法制意识淡薄;2、严峻的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 的帝国主义的敌视、中苏关系的恶 化;3. 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左” 倾错误);4、林彪、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 错误;林彪在庆祝文化大革命 大会上发表讲话江青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 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 命”那样的悲剧重演?邓小平回答: 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 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三)文革的教训:二、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法制1、条件:2、措施:3、成果: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 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 ,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 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 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 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 通过,并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主题报告、条件:()文革的深刻教训()法制建设的方针的提出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有法 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 措施:(1)平反冤假错案;(2)加紧全面立法工作;解读历史中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1997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 导思想。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解读历史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1999.3正式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 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 成果: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 基础。【学思之窗】结合“文革”破坏民主法制的史实和新时期法制建 设的成就,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关系的看法。思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答案提示 (1) 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结合 起来。 “文化大革命” 严重侵犯了人民民主权利,与法制观念淡薄 、法制不够完善和法制遭到践踏有直接关系。(2)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没社 会主义法制。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人民的民主权利就得不到 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3)只有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其成为稳定的政 治制度,人民民主才能得到更可靠的保障。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重建与完善1.重新召开“”2 .坚持和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 1982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方针3. 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4.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时间 制度初建时期曲折时期新发展和完善 时期伟 大 转 折政治建设的趋势 19561976196619781949民主政治建设: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 大报告中指出:“建 设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是逐步发展的 历史过程,需要从 我国的国情出发, 在党的领导下有步 骤、有秩序地推进 。”联系民主政治 建设的曲折发展历 程谈谈我们对江泽 民讲话的认识。 (1)封建意识残余的长期存在,封建专 制影响多,民主法制少; (2) 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 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经 济文化; (3) 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 成。由“卡扎菲之死”所引发的人们 对人类民主政治的思考 “强人政治”不仅在中东结束了,它在全世界也正在 结束。各国今后将在追求民主治理的实效,规避它 的缺陷和副作用方面开展制度竞争。人类社会民主 政治或许会拉开全新的一幕。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今天,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做?-36-课堂巩固练习-37-1.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在政治建设方深刻 的教训是A必须反对个人崇拜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要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D必须重视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38-2. 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 ,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 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39-3.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 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 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 村长终被拘。某班学生的观后感,说法正确的是: 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 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 当家作主的权利 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法制意识明显增 强了 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 成就 ABC 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